《道德經》第二章 觀徼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所有人都知道「美」是美的,「醜陋」就出現了;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都知道「容易」是容易的,就有「不容易」了。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有」和「無」互為因果,「難」和「易」互相成就,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長」和「短」互有表現,「高」和「下」互相羨慕,


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音」和「聲」互相攙和,「前」和「後」互有連接。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所以,天道不需要插手與評判,


萬物作焉而不辭。

有了一切生物,便讓他們各自發展,不去審訊是非。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知道有「道」,卻不知道它在哪(不需要特別去找),明白了也不依仗,


功成而弗居,

「業」成也不保留,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因為沒有保留,也不會失去。


【註解】

「斯」「惡」已:「斯」是;「惡」是醜陋

皆知「善」之為善:容易

故有無「相生」:互為因果

難易相「成」:成就

長短相「形」:表現

高下相「傾」:羨慕

音聲相「和」:讀ㄏㄨㄛˋ攙和

前後相「隨」:連接

聖人:天道

處無為之事:不插手

行不言之教:不批判

萬物「作」焉而不「辭」:「作」是創造;「辭」是審訊

「生」而不「有」:「生」是生存;「有」是存在

「為」而不「恃」:「為」是明白;「恃」是依仗,恃才傲物

功成而「弗居」:不保留

「夫」「唯」弗居:「夫」讀ㄈㄨˊ發語詞;「唯」是因為


【解析】

萬事、萬物能分別,又不能完全分別,當我們真正明白其中的道,是否分別就不重要了。各自都發展得很好,或只把心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面,就不會去在意別人。


《道德經》總覽 https://comprehend2020.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973.html

我們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omprehend20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示現我聞
0會員
50內容數
記錄吾師之「教」,及我的「學習」。 我所見,你可能看不見,我所聞,你可能聞所未聞。
示現我聞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譯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努力要讓一切圓滿,比不上去復原缺口,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捶擊出來的鋒利,沒辦法一直倚靠, 金玉滿堂
Thumbnail
2025/04/27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譯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努力要讓一切圓滿,比不上去復原缺口,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捶擊出來的鋒利,沒辦法一直倚靠, 金玉滿堂
Thumbnail
2025/04/26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增加德行要像水一樣,水有利於所有的動植物卻沒有要求,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Thumbnail
2025/04/26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增加德行要像水一樣,水有利於所有的動植物卻沒有要求,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Thumbnail
2025/04/25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一切的存在」能夠持續下去,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但(一切的存在)沒有辦法「自己」存
Thumbnail
2025/04/25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 故能成其私。 【譯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一切的存在」能夠持續下去,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但(一切的存在)沒有辦法「自己」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我們無始劫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業有淨有染,染業有善有惡。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報,是福是罪報,不離六道輪迴,自作自受。佛教人了解明白因果報應後,就不敢再造惡業;不但不敢,警覺性高的連惡的念頭都不敢想。所以第一等大善大智慧,就是把我們的心換成阿彌陀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