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八木仁平
我也迷茫過:當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時,該怎麼辦?
最近的我,其實正經歷一段低潮期。畢業之後也工作過幾份不同的工作,但老實說,每一份都讓我有一種「我好像不屬於這裡」的感覺。我不太確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也不確定自己到底擅長什麼。 更嚴重的是,我甚至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方向。 有時候打開求職網站,看著那些職缺,我心裡只剩下一個念頭:我到底要做什麼?我可以做什麼?
所以我就看看書,讀到了一本書,叫做《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一開始我還在想:「蛤?又是一本勵志書嗎?會不會又是那種告訴你要勇敢追夢、要找到熱情之類的?」 當我越讀越深,才發現:
我想先從一個很真實的狀態開始分享:我正在經歷人生的低潮期。說真的,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每天都感覺有點茫然、有點空洞,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讓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但也就是因為這樣,我才開始看這本書。
它不是那種會給你標準答案的書,是幫著我一步一步地往內走,去理解自己到底怎麼了。
在今天的內容中,我想跟你分享我從這本書中整理出來的一些重點:
像是—— ・很多人都會誤以為「做了喜歡的事就會快樂」,但其實很多人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確定。 ・或者以為「擅長的事就是我的方向」,但如果那件事你並不喜歡呢?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與其一開始就要找「對的答案」,不如先去行動、去嘗試,透過行動來釐清自己的感受。
我會用比較輕鬆的方式,把這些內容一一整理,講給你聽。
因為我知道,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點陪伴、一點方向感。
如果你現在也跟我一樣,對未來感到迷惘、不知道下一步在哪裡,那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些共鳴,甚至是一點點力量!
正片開始~~
一、「知道自己是誰」並不是重點,「成為你想成為的人」才是
很多人都在追問:「我到底是誰?」
我也一直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書裡說:「我們不是要知道自己是誰,而是要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也就是說,不用等到我們「認識自己」了,才開始行動。 而是在行動中,一步一步靠近那個我們嚮往的樣子。
二、「想做的事」不是一個神聖的答案,而是試出來的
以前的我一直以為「想做的事」是一個答案,一旦找到,就可以照著它走一輩子。
但這本書說得很直接:「想做的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靈感,而是經過行動、嘗試、修正,慢慢長出來的方向。 我們不需要一次就決定未來十年,只需要選一個「下一步」,然後繼續往前走。
三、三個關鍵元素:喜歡的事、擅長的事、重要的事
書裡用了一個很簡單的交集法來幫助我們思考:
- 喜歡的事:做了會有動力,願意投入時間的
- 擅長的事:做起來得心應手,做得不錯的
- 重要的事:就算沒錢、沒掌聲,你也願意繼續做的事
只有這三個元素的交集,才有可能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事。
但這個交集,往往不是一開始就清楚的,需要很多的試錯、記錄、觀察。
四、用這些提問探索自己
如果你跟我一樣迷惘,可以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 有什麼事情做起來會讓你忘記時間?
- 過去有哪些事讓你很有成就感?
- 有什麼事你做完之後,會想分享給別人?
這些問題不一定立刻有答案,但每次回答,都像是幫你往前推一步。
五、不用是天選之人,也可以找到方向
這本書最溫柔的一點是,它沒有要你「立即燃燒熱情」,也不需要你是某種「使命感滿點」的人。它反而告訴你,人生是慢慢修正、慢慢變好的過程。 你可以迷惘、可以試錯、可以改變,只要你願意繼續行動
結尾:給迷惘中的我們一點溫柔
:你現在不知道答案,真的沒有關係。 因為「找方向」這件事,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 這本書讓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個迷惘的人,也不是唯一一個對未來沒有明確目標的人。
我們可以從下一步開始,不需要完美的計畫,也不需要一開始就熱血滿滿。
只要你願意誠實地面對自己、一步步靠近,就已經在路上了。
我們下集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