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圖書館EP1-《能自處,也能跟別人好好相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成熟大人該有的33個心理習慣


一、情緒管理

1. 正念練習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被情緒牽動,但能夠閉上眼睛,觀察自己腦中的思緒,並且不對它們做出評價,這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非理性反芻思考,通常會導致負面情緒,並且不是真正的自我檢討。長期處於這樣的情況,會造成身心健康問題。

2. 設立情緒界線

無論是親密關係還是職場互動,我們都應該認清情緒界線。任何以愛為名義傷害你的情緒,都不是真正的愛。學會與他人保持界限,並在關係中尋找真實的愛與自我尊重。

3. 克服冒牌者症候群

自我懷疑是許多人面對挑戰時的普遍現象。當感到不適應或不自信時,這種情緒會加重。面對冒牌者症候群,首先要覺察問題,然後調整心態,並與自己進行積極的對話。想像成功後的結果,可以幫助提升信心並克服自我懷疑。

二、自律與執行

4. 設定具體目標

人生是一系列的妥協與拉扯,目標設定過於宏大,容易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掙扎中。應該將目標具體化,並且設定可行的計劃,避免過度的焦慮。

5. 保持彈性

在追求自律的過程中,保持彈性也是關鍵因素之一。生活中的挑戰不斷,當原定計劃無法順利實現時,應該快速調整並執行替代方案,保持進展。

6.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許多人對完美的追求往往拖延了進度。先將必要的任務完成,再逐步微調,避免陷入過度細節中的困境。記住,「夠好就好」,不必追求完美。

三、理性與智慧

7. 克服偏見與常識誤區

偏見是我們誤判事物的根源,常識和直覺也可能使我們誤判。面對不確定的情況,要勇敢承認自己的無知,並尋求更全面的理解。失敗並不可怕,能夠認清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8. 誠實與迂回表達

在溝通中,即使非常確信自己是對的,也應該懂得如何表達。忠言逆耳,但有時候用迂回的方式來表達意見,能避免不必要的衝突並促進理解。

四、人際關係

9. 減輕人際敏感情緒

在人際交往中,許多人會感到過度敏感。可以通過自我鼓勵來減輕這種情緒,告訴自己「我很棒,我值得被喜歡」。並且不要過於在意他人的評價,也不必腦補別人的想法。記住,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你,這是正常的。

10. 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

當發現與他人不合拍時,試著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問題。與人相處本來就會有摩擦,學會調整心態,不必因此記恨或擔心。要記住,很多時候的誤解和矛盾是可以通過溝通和理解化解的。

11. 增強自己的人際吸引力

心態決定了你的人際吸引力。如果你總是帶著芒刺,可能會讓人難以接近。相反,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在與人互動時展現善意與包容,這樣別人也會更喜歡接近你。

12. 找到與自己頻率相符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頻率,設定好內心的條件,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這樣才能吸引到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對象。與其焦慮,倒不如放慢腳步,打開心胸,迎接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cyJ
0會員
6內容數
NancyJ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 作者:柴鼠兄弟 💡 主題:理財、財務自由、FQ(財商)教育 🔹What:什麼是 FQ? 💭 FQ = 財務智慧(Financial Quotient)是指一個人認識、創造與管理財富的能力,包括財富觀念、知識與行為三個層面。它不僅僅是理財,更是一種全面的財務智慧。 👉 就像
Thumbnail
2025/04/19
👥 作者:柴鼠兄弟 💡 主題:理財、財務自由、FQ(財商)教育 🔹What:什麼是 FQ? 💭 FQ = 財務智慧(Financial Quotient)是指一個人認識、創造與管理財富的能力,包括財富觀念、知識與行為三個層面。它不僅僅是理財,更是一種全面的財務智慧。 👉 就像
Thumbnail
2025/04/07
作者-(日)八木仁平 我也迷茫過:當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時,該怎麼辦? 最近的我,其實正經歷一段低潮期。畢業之後也工作過幾份不同的工作,但老實說,每一份都讓我有一種「我好像不屬於這裡」的感覺。我不太確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也不確定自己到底擅長什麼。 更嚴重的是,我甚至不知道「我想要什
Thumbnail
2025/04/07
作者-(日)八木仁平 我也迷茫過:當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時,該怎麼辦? 最近的我,其實正經歷一段低潮期。畢業之後也工作過幾份不同的工作,但老實說,每一份都讓我有一種「我好像不屬於這裡」的感覺。我不太確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也不確定自己到底擅長什麼。 更嚴重的是,我甚至不知道「我想要什
Thumbnail
2025/04/06
作者 Robert B Cialdini ⚠️ 強烈建議自行閱讀!! 總結了六個影響力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常被應用於銷售、營銷、社交及其他領域: 1. 互惠原則(Reciprocity) 人類天生有互惠的心理,當別人為我們提供某種幫助或恩惠時,我們會感到有義務回報對方。這種「報恩」的心
Thumbnail
2025/04/06
作者 Robert B Cialdini ⚠️ 強烈建議自行閱讀!! 總結了六個影響力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常被應用於銷售、營銷、社交及其他領域: 1. 互惠原則(Reciprocity) 人類天生有互惠的心理,當別人為我們提供某種幫助或恩惠時,我們會感到有義務回報對方。這種「報恩」的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我們經常因外界壓力而情緒波動,迷失自我。但學會冷靜應對是掌握自己命運的關鍵,而這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鍛鍊。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來到中年才驚覺靜心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自我照顧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humbnail
來到中年才驚覺靜心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自我照顧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自我心理學會讓你驚喜的發現自己的寶藏, 原來不必苦苦向外尋求答案,好好的開發自己現有的資源就足夠了!
Thumbnail
★自我心理學會讓你驚喜的發現自己的寶藏, 原來不必苦苦向外尋求答案,好好的開發自己現有的資源就足夠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