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19歲起,我的心中,就一直有個「國度」。
就像一塊金絲楠跟老師傅,一張超音波跟新父母,我的這國度,一開始也只是在篤定的遠方,隱隱約約地,影影綽綽著;但隨著我創業的壯志、信仰的決志、老被撒旦糾纏下的失志、屢遇天使援助後的拾志,終於,在我半百的今夕,這個國度,不嫌棄我的老花,漸漸聚焦,逐日清晰,霧裏開花,不再隱隱或影影。甚至,亮得很。這個國度,不但有了商業的獲利模式,有了選舉的政策主張,有了學術的國際背書,更重要的是,她有了個名字。
她叫FoRmosa.
FoR源自SoR, 也就是席捲西半球的 Science of Reading 這波腦科學語文教學革命。因為這個國度之所以能自成國度,就在她獨步天下的語言與思惟模式。這種語言與思惟,叫做FoRmosan.
FoRmosan極度簡單重複,卻又極度講究繁複;文學感性,卻又科學理性;乍看不難,深思卻不然;入口沒門檻,一舉步,處處都是坎。
FoRmosan要能流通、流傳、流芳,FoRmosa才能成立、建立、矗立。因此,我的終極關懷跟我的資源投放,必須聚焦在FoRmosan的普及與普惠。這分三階段完成:幼兒的FoRmosan Music, 啟蒙咬字與音律,少年的FoRmosan Phonics, 鞏固拼讀與單字,成年的FoRmosan Fables, 內化文法與表達。
是的,說穿了,這就是一本英文課本;
一本我初衷的英文課本。
能承載多少美麗,算多少;
能蘊藏多少秘密,算多少;
能寄託多少善意,算多少。
她叫《言所遇言》:第一個言是本國語言,也就是全民共同保養的國族之容顏;第二個是外國語言。而這兩者可以相遇,可以互育,可以客寓,可以療癒;他們既是御言玉言也是諭言預言。總之,這四個字能毫不牽強地充裕配搭出上百組雙關語。
我最看重的一組:在FoRmosa, FoRmosans都能夠言所欲言。
因此,我不但不避諱 the F book 會讓人聯想到 the F word, 我甚至自找苦吃地限定所有關鍵字都 F 開頭。最後,我則是讓這十四則十四行詩的主角,是臺灣黑熊,是臺灣藍鵲,是臺灣彌猴,是臺灣帝雉,是臺灣鉤吻鮭,是臺灣長耳蝠,是臺灣白海豚,是臺灣梅花鹿,是臺灣寬尾鳳蝶,是臺灣五葉松毬果,是玉山的杜鵑,是鳳頭的蒼鷹,是蘭嶼的光澤蝸牛,是南灣的肉質軟珊瑚。
因為,言所欲言的福爾摩莎本來就特有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