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3點,又收到一封「求救信」。
「為什麼我明知他不愛我了,卻還是放不下?」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七封類似的信了。我想,或許該寫點什麼,說給她們聽,也說給曾經的自己聽。「他只是太忙了,才沒時間回我訊息。」
事實是:沒有人忙到三天連一條訊息的時間都沒有。
忙,是最容易脫口而出的藉口,比「我不想回」更容易被接受。
我的大學室友曾每天凌晨守在手機前,等待男友的晚安訊息。「他在加班」、「他可能睡著了」,她一遍遍告訴自己。
直到有一天,她在朋友的限時動態裡看到他和朋友深夜打電動的畫面。
那天晚上她哭著問我:「為什麼我連十秒鐘都得不到,而他有時間玩整晚遊戲?」
因為在愛的天平上,你們的砝碼從未對等過。
「我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冷靜,然後就會和好。」
說來有趣,這句話通常出現在第三次以上的分手威脅後。
常常「冷靜」成了一種拖延,拖延面對感情早已走到盡頭的事實。
認識八年的閨蜜去年經歷了痛苦的分手。在那之前,他們已經「冷靜期」了無數次。每次「復合」後,問題依舊在那裡,只是被短暫的甜蜜掩蓋。
「我們浪費了三年時間在冷靜期上,」她後來告訴我,「那些日子裡,我們誰也沒變得更好,只是更習慣了對方的缺點,甚至懶得再吵了。」
冷靜不會自動修復關係,它只是暫時麻痺了傷口。
「我不需要承諾,只要能在一起就好。」
這句話背後往往隱藏著:「我怕說出真實需求會失去你。」
去年春天,我在咖啡廳遇到一位讀者。她和男友交往五年,始終沒有明確的未來規劃。「我很滿足現狀,」她微笑著說,「不急著走下一步。」
但當咖啡見底,話題深入,她的眼眶紅了:「其實我30歲生日那天,獨自在家哭了一整晚。我好想要一個家,但我更怕失去他。」
委屈自己的渴望,不會換來對方的珍惜。相反,它教會對方:你的底線可以一再退讓。
「愛一個人就要無條件接受他的一切。」
這是愛情裡最危險的謊言之一。
無條件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禮物,而非兩個成年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朋友小美的前男友酗酒、情緒不穩定,常常無預警消失幾天。每次她都告訴自己:「這是他的一部分,我要學會接受。」
直到有一次,他酒後開車,差點出了嚴重車禍。
「那一刻我才明白,」小美說,「我的包容變成了共犯。真正的愛應該讓彼此變得更好,而不是縱容墮落。」
愛一個人,意味著有勇氣為彼此設立界限。
「只要我足夠努力,他/她終會被我的真心打動。」
電影裡的橋段,現實中卻充滿心碎。
真心不是通行證,它不能強迫任何人愛上你。
曾有位男讀者跟我分享,他追求一位女生長達兩年,送了無數禮物,陪她度過考研失利、工作受挫的低谷期。「我以為時間會證明一切,」他說,「結果她還是選擇了認識三個月的男生。」
我問他:「這兩年裡,她有為你做過什麼嗎?」
他沉默了很久,最後苦笑:「好像...都是我在付出。」
單向的付出,從來就不是愛情。它更像一場你自導自演的獨角戲。
「分手是失敗,堅持下去才是愛的勝利。」
或許是受了太多言情劇的影響,我們把分手視為某種恥辱,而不是勇敢的選擇。
我的表姐與前夫在一起十二年,最後仍選擇了離婚。旁人紛紛惋惜:「都堅持那麼久了,為什麼不再堅持下去?」
她說了一句我永遠記得的話:「堅持痛苦不是勇敢,及時止損才是。」
有些愛,放手是為了讓彼此有機會遇見更適合的人。
「愛情需要犧牲自我。」
愛不是削足適履,而是找到那個欣賞你全部的人。
高中死黨小芬原本是個熱愛戶外活動的女孩,交男友後,因為對方喜歡宅在家,她漸漸放棄了爬山、衝浪的愛好。三年後分手,她發現自己已經認不出鏡子裡的人。
「我以為那是為愛改變,」她說,「後來才發現,那只是我慢慢消失的過程。」
真正的愛情不會要求你變小,而是給你空間變得更好、更完整。
寫到這裡,天已微亮。
不知道那些在愛情裡迷失的人,能否從這些文字中找到一絲共鳴。
其實,我們都知道真相。只是有時候,謊言比真相更容易入眠。
但,終有一天,當疼痛大過於慣性,當孤獨勝過於依賴,你會感謝自己的清醒與勇敢。
愛情應該是加分題,而非救贖。
先愛自己,然後才能分辨誰值得你的愛。
【如果你正在感情的迷宮中徘徊,我整理了一份「內在對話練習本」,或許能幫助你更清晰地聽見自己的聲音。完全免費,點擊這裡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