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總編碎碎念】各位讀者好!本房間已從「1小時成為故事行銷高手」轉型為「許總編的品牌之道」,將分享更多品牌建設實戰經驗。不過故事行銷依然是品牌建設的重要技巧,因此保留這些內容供大家參考。新內容已開始更新,歡迎持續關注!
昨天經過我常去的手搖飲店,老闆正在跟一位新客人聊天。
「其實我們家的珍珠是老闆娘每天凌晨四點起床現煮的,用十年前傳下來的配方...」我喝了一口手上的珍奶,忍不住偷笑。明明上週才看到老闆從食材行搬整箱預炸珍珠進來。
但奇妙的是,那位顧客聽完故事後,不只買了一杯原本打算買的珍奶,還加點了兩杯其他飲料帶走。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明明是稍微「美化」的故事,卻能讓客人買單?這不是第一次我看到這種情況。
講真,故事行銷這招,有夠神奇。
老實說,超多小老闆都在用故事賣東西。有些很自然,有些就很尷尬。分別在哪?就是有沒有掌握到「品牌故事」的核心結構。
我研究了一堆成功和失敗的案例,發現好的品牌故事基本上都有幾個共同點:
- 真實中帶點理想化 - 完全編造的太假,太平淡的又沒賣點
- 聚焦在顧客關心的那一點 - 而不是老闆自己覺得厲害的部分
- 簡短到能一口氣講完 - 沒人想聽你講三小時的創業血淚史
前陣子我幫一家快倒閉的甜點店重新包裝品牌故事。原本老闆講的是「我很喜歡甜點所以開了這家店」,聽了就想睡。
我們改成:「這家店的配方來自老闆念書時,一位日本老師傳授的祕方,加上老闆自己改良了十七次,才找到最適合本地人口味的黃金比例。」
客人一下就來勁了!銷量竟然漲了四成。
重點是,這故事也沒騙人—老闆真的有日本老師,配方也確實改良過,只是可能沒有「十七次」那麼精確啦。
講個故事真的有這麼強?
沒錯,因為人腦就是愛故事。科學家發現,聽故事時我們腦中會釋放催產素—就是那個讓人建立信任感的荷爾蒙。
講白了,好故事=賺錢。
最近忙著整理我那些祕笈,看要怎麼讓大家也能三分鐘上手。因為老是有朋友問:「欸,可以教我那招嗎?」
嗯...其實我想做個簡單的工具,讓大家填一填就能有個不錯的品牌故事架構。應該很快就能跟大家分享,敬請期待囉!
你有沒有遇過印象特別深刻的店家故事?或是有什麼疑問想問的?留言告訴我,我們一起研究怎麼用故事賣東西,還不用花大錢打廣告。
就醬!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