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書寫,書寫的孤獨。
前一陣子看了孤獨作家,卡森.麥可勒斯(Carson McCullers)傷心咖啡館之歌(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e),會看這篇中篇小說,主要還是因為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是讓我印象深刻且美好的中文小說,想看看朱少麟是否有向像McCullers致敬的意味。
顯然兩個故事相當不同。
朱少麟寫的是存在,McCullers寫的是孤獨。McCullers的孤獨之名可能來自於他在22歲出版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心是孤獨的獵手」,傷心咖啡館之歌的故事讀起來倒是沒有什麼孤獨感。
昨天看了鍾文音的「一天兩個人」的自序,他說他在孤獨中書寫,書寫也需要孤獨。
我孤獨,但若旁人來看,我並不孤獨,我有妻子,有孩子,幾乎所有的人都會說:「你不孤獨」。孤獨是感受,不是客觀的現象,我的孤獨一部分也來自於沒有人知道我覺得孤獨。孤獨才寫得出東西? 那我肯定有許多可以書寫的。
女兒最近早上起來都擺著個臭臉,近來他跟妻子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即便妻子對他功課、練琴、才藝、智能的期待和要求多,表現達不到標準就開罵,女兒還是黏著媽媽。為了不讓女兒因練琴而被罵,提醒她,被女兒討厭的卻是我…何苦哀哉。
若一個有家庭有孩子的人說自己孤獨,肯定被撻伐,「親子關係需要經營阿」、「你沒有去經營親子、夫妻關係,你當然會覺得孤獨」、「你會覺得孤獨那是因為你不在意你的家人」、「當你的家人好可憐」…,當我的感受無法被了解,甚至被誤解時,這就是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