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威尼斯大多數商賈世家的成員一樣,恩里克‧旦德羅早年也投身於商業活動之中。他早年追隨兄長喬萬尼‧旦德羅(Giovanni Dandolo)往來威尼斯與君士坦丁堡和亞歷山卓,從事貿易活動。之後他商而優則仕,開始投身威尼斯共和國的公共事務。
自1169年起,東羅馬帝國皇帝曼埃努爾一世‧科穆寧(Manuel I Komnenos)開始與威尼斯共和國的競爭對手熱那亞共和國結盟,次年(1170)又與另一個競爭對手比薩共和國結盟,使得威尼斯共和國益感不安,雙方關係日益緊張。1171年3月,東羅馬帝國皇帝曼努埃爾一世突然與威尼斯共和國斷交,並且逮捕帝國境內所有威尼斯商人,同時將他們的貨物、船隻沒入。由於受到曼努埃爾一世的敵對行動刺激,威尼斯人紛紛要求威尼斯總督維塔利二世‧米凱里(Vital II Michiel)派兵報復,在這波抗議之中,恩里克‧旦德羅也因蒙受損失,而參與其間。在廣大民意壓力與維護威尼斯商貿利益下,威尼斯總督維塔利二世‧米凱里下令派遣一支由120艘船隻組成的艦隊進行報復。雖然,威尼斯艦隊洗劫東羅馬帝國治下的修斯島和萊博斯島。然而這次的報復威尼斯共和國並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也沒能從談判中取得任何成果。1172年,威尼斯艦隊因瘟疫被迫撤退,由於對這次勞而無功的遠征感到不滿,威尼斯總督維塔利二世‧米凱里因此成為眾矢之的,一些惱怒不已的威尼斯人竟將之刺殺身亡。恩里克‧旦德羅也參與了此次遠征,並在發生意外時倖免於難。
不久,威尼斯總督由巴斯蒂亞諾‧齊亞尼(Sebastiano Ziani)繼任,他一上台便與東羅馬帝國的死敵西西里王國結盟,意圖以此壓迫東羅馬帝國與之和解。巴斯蒂亞諾‧齊亞尼為了與西西里王國結盟,曾多次派遣使團,恩里克‧旦德羅也曾幾度作為使團一員,參與外交活動。
1183年,恩里克‧旦德羅受命出使君士坦丁堡,負責與新任東羅馬帝國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Andronikos I)談判關於修復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區事宜。1184年,恩里克‧旦德羅再度出使君士坦丁堡,以向東羅馬帝國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談判恢復威尼斯人區。這次的出使,恩里克‧旦德羅終於讓東羅馬帝國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同意釋放被監禁的威尼斯人,歸還他們的商品,並給予支付補償。雖然威尼斯共和國與東羅馬帝國間的糾紛,最終和平落幕,但其間的波折卻讓恩里克‧旦德羅對東羅馬帝國多所不滿。恩里克‧旦德羅也差不多在這段期間因腦部受傷而逐漸失明(雖然有傳說認為他是被東羅馬帝國皇帝下令刺瞎的,然而這與當代人對他外表的描述顯然不合)。
1192年5月,威尼斯總督奧里奧‧馬斯洛比埃羅(Orio Mastropietro)因病請辭,此時的恩里克‧旦德羅雖然年老且雙目失明,但仍舊雄心勃勃,因此他馬上出馬角逐總督大位,並於6月1日當選威尼斯共和國第41任總督。就任總督後,恩里克‧旦德羅於8月16日頒布了他首個命令:驅逐所有在威尼斯生活不到兩年的外國人,雖然至今對於他為何頒部這樣的命令仍無確切的解釋,但可以肯定的事,這或許與這兩年間湧入過多的外國人有關。
1193年,威尼斯總督恩里克‧旦德羅為強化對達爾馬提亞海岸的控制,因此派遣艦隊攻擊一直在此干擾威尼斯商船的扎拉城。雖然恩里克‧旦德羅的軍事行動頗有斬獲,但他卻未能制服扎拉。
1194年,恩里克‧旦德羅對威尼斯共和國得貨幣體系進行改革。恩里克‧旦德羅鑑於銀幣的貶值與耶路撒冷、拜占庭幣值的不斷波動,因此下令改鑄三種新的銀幣,分別是含銀量約為5%的「比安科」(Bianco)、幾乎不含貴金屬的「瓜塔羅洛」(Quartarolo)與幾乎純銀的「格羅索」(grosso)。格羅索後來成為地中海商業的主要貨幣,顯見其貨幣改革之成功。
1202年,教皇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積極地號召起一隻以香檳及法蘭德斯地區為主的十字軍,這批十字軍很快地便與威尼斯共和國接洽,請求他們載運十字軍渡海東征埃及。由於這些十字軍預估參與人數甚眾,因此接下載運行動的威尼斯共和國,不但為此停下手邊的工作,並為此增造新艦。然而最終抵達威尼斯的十字軍戰士不如預期,因而無法支付出足夠的船資,這使得威尼斯共和國總督恩里克‧旦德羅不得不設法解決這一財政缺口。因此威尼斯共和國總督恩里克‧旦德羅決心將十字軍收為己用,他透過談判,同意展延十字軍欠下的債務,但相對的,十字軍必需協助威尼斯共和國奪取匈牙利王國治下的扎拉。缺乏資金卻充滿戰鬥慾的十字軍戰士,於是只好同意此議,他們搭乘威尼斯的船隻,攻下了扎拉。十字軍的軍事行動大出教皇英諾森三世的意料之外,英諾森三世因此下令將所有參與這次十字軍運動的戰士開革出教,但之後改便主意,僅只革除威尼斯人的教籍。
扎拉的插曲不單是第四次十字軍運動唯一的意外,當十字軍在扎拉休整的期間,一名意外的訪客到訪,,再次導致這次十字軍運動的偏轉。東羅馬帝國在第四次十字軍之前,發生了一場政變,皇帝伊薩克二世(Isaac II)遭到其弟亞利克修三世(Alexios III)推翻。老皇帝的兒子亞利克修四世(Alexios IV)逃到西方四出求援,輾轉與十字軍搭上了線。在恩里克‧旦德羅的主導下,十字軍戰士同意幫助伊薩克二世復位,亞利克修四世則許下大量的金錢回報。第四次十字軍於是轉向入侵君士坦丁堡。
1203年,十字軍在威尼斯艦隊的引導下,在君士坦丁堡北邊的加拉太登陸,並迅速地擊敗了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奪取金角灣。然而,雖然十字軍掌握金角灣,卻對於君士坦丁堡堅固的城垣無可奈何。就在十字軍束手無策的同時,恩里克‧旦德羅率領的威尼斯艦隊用他們發明的海上攻城器具,迅速登上金角灣沿海的城牆,一舉奪下君士坦丁堡,使伊薩克二世得以重登皇位。
君士坦丁堡城陷,伊薩克二世復位,但亞利克修四世在扎拉所許下的承諾,卻沒有兌現。由於東羅馬帝國的國庫已空,亞利克修四世根本無力支付。十字軍因而將矛頭轉向他們一手推上皇位的亞利克修四世。1204年,恩里克‧旦德羅的鼓動下,十字軍對君士坦丁堡展開第二次攻城戰。在十字軍與威尼斯人密切配合,他們瓦解了東羅馬帝國的防衛力量,在次奪下君士坦丁堡。隨後這個偉大的都市便遭到十字軍的洗劫。戰後,十字軍便決定取代原本希臘人的治東羅馬帝國,由他們之中的某人擔任皇帝。由於恩里克‧旦德羅在這次的軍事行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且威尼斯艦隊也是這場戰爭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十字軍的領袖本來有意推戴恩里克‧旦德羅為皇帝,然而恩里克‧旦德羅認為自己身為共和國的元首,兼任皇帝似乎不妥,因此他將此婉拒。不過雖然恩里克‧旦德羅推辭了皇帝虛名,但出於維護威尼斯共和國的利益,他卻是毫不客氣地索要了東羅馬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地,並以此為威尼斯總督添上「八分之三個羅馬帝國的領主」的頭銜。
1205年6月21日,年事已高(時年大約98歲)的恩里克‧旦德羅去世於君士坦丁堡。恩里克‧旦德羅的遺體並未被運回國內安葬,而是在去世後不久,便安葬在索菲亞大教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