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事情做著做著就心思就飄走或迷失了。
這時要下意識拉回來就不容易,也許剛飄到某個蝦皮賣場,或是PS5/STEAM的某個特賣會。
或者是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川普關稅大漲導致股票大跌等。
平常工作時的上網干擾真的很多。
只要能上網,心思就容易飄來飄去,工作交期又遠的情況下,那事情感覺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 。
你就會看到可能該完成的項目沒完成,中間有急件要處裡又沒完成,然後再插個會議讓你進行內耗。
我最近進行的UI設計就是這樣,版面不確定,需要先打個一版出來看看。
但遲遲搞不定,不是覺得主頁面東西太少,要不然就是程式有BUG會爆版面。
想著想著上網參考看看人家怎麼做,心思又飄到其他地方去。
一天下來完成的功能不多,光前端都還沒設計完畢,後端設計根本也還沒有個決定。
這兩天總算發現問題原因了,就是自以為是的完美"拖延"主義。
也就是說,你以為想要達成某個功能要先做好做滿,想好再做。
實際上,你只是想,但是沒有做。
我在發懶沒完成當天設計功能,只是在嘗試各種可能性,卻沒有決定好與實作到底要怎麼設計。
老是一直在想主頁要有什麼功能,選單要怎麼美化,視覺上轉場的動畫怎樣比較好看。
後端NODEJS用什麼聯結前端餵資料是否可行。
嘗試了範例以後接著又不把它全串起來,糾結在想用以前的方法流程和想要以好用為原則。
就這樣拖了老半天,單一測試都能通,就是不全部串起來有個基礎。
明明我就知道專注力協定的重要性,也知道要事先決。
甚至每天晨會時專注於設定今日目標,但為什麼就是沒有照著做?
答案就是自己的問題。
是自己的拖延症與發懶,沒有向自己要求造成的。
現在這兩天就是不管如何,以完成前端設計為主,先打一版出來。
好看不好看其次,先把前面的拉出來,要是不好看我可以說改就改。
就這樣其實兩天能完成的事情我糾結了一個禮拜。
接著終於有機會進行後端連結方法的確認。東西總要先要能動,才能夠有開始的機會。
規劃了老半天自己要鑽研創新技巧是要很久的,應該要先從自己有能力先完成的方法做起。
先求有,再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