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又到了醫療產業分析的課程分享,這週進行到了第七堂課,這次是介紹細胞治療 —Kite Pharma, Kite Pharma 是一家美國生物技術公司,開發癌症免疫治療產品,主要專注於基因工程自體 CAR-T 細胞療法,一種依賴嵌合抗原受體和 T 細胞的細胞療法。
我把課堂一部分的內容整理成圖卡筆記放上來
...
什麼是CAR-T療法?
CAR (嵌合抗原受體) 是一種被工程改造後裝載到病患的T細胞表面的受體。在CAR-T療法中,首先會從病患身上抽取T細胞。
這些T細胞會在實驗室中被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表面表達CAR。CAR能夠特異性地識別癌細胞表面的特定抗原。
當這些經過改造的CAR-T細胞被輸回病患體內後,它們就能夠精準地識別並結合癌細胞。
一旦CAR-T細胞與癌細胞結合,就會被「激活」,並釋放出細胞毒性物質,從而殺死癌細胞。
細胞治療的挑戰

- 客製化流程的挑戰:
CAR-T療法的流程非常客製化,每個病患的情況都不同,T細胞的分離、工程改造和培養所需的時間也會因人而異,這導致醫院難以預估病患的住院時間和所需的資源。
- 住院時間長和病床周轉率:
病患在接受CAR-T治療前需要接受高劑量的化療,從抽取T細胞到回輸CAR-T細胞的整個過程需要在醫院進行監控,這導致病患住院時間較長,影響醫院的病床周轉率。
- 經濟效益考量:
相較於單純銷售藥物,CAR-T療法需要醫院投入更多的資源和時間,但可能無法帶來相應的經濟效益。每個療程醫院可能只能收取相對有限的費用,但病患卻佔用了病床很長時間,影響醫院進行其他能帶來更高收益的手術或治療。 - 專業設施和認證:
CAR-T療法需要特定的專業設施和獲得相關認證 (例如FACT認證) 的醫療中心 (Authorized Treatment Centers, ATCs) 才能進行。目前,具備這種能力的醫院數量有限。 - 推廣意願:
由於上述的流程複雜、成本較高以及對醫院經濟效益的影響,部分醫院可能不願意積極推廣CAR-T療法。此外,台灣的健保制度下,醫生推廣高價藥物或療法可能無法獲得額外的分潤,也降低了醫生的推廣意願。
- 報銷問題:
CAR-T療法的價格非常昂貴,報銷機制是否完善直接影響病患的可及性。目前,CAR-T療法在許多國家已獲得報銷,但在亞洲地區,報銷範圍仍有限。未來可能會出現根據療效定價的新模式。
製造和成本挑戰

- 客製化生產的挑戰:
CAR-T療法的生產是一個高度客製化的過程,每一個劑量的CAR-T細胞都是為特定的病患量身打造的,這與傳統藥品的大規模生產模式截然不同。 - 生產成本高昂:
由於客製化、流程複雜以及對品質控制的高要求,CAR-T療法的生產成本非常高,早期的生產成本甚至可能接近銷售價格。
- 周轉時間 (Turnaround Time) 長:
從抽取病患的T細胞到最終的CAR-T細胞產品回輸,需要一定的時間,可能長達數週,這段時間對於病情嚴重的病患來說很重要。
- 物流挑戰:
尤其是在像台灣這樣的地區,由於缺乏本地的CAR-T細胞生產設施,病患的T細胞可能需要送到國外進行工程改造和生產,再運回台灣,這無疑會進一步延長周轉時間和增加物流成本。
參考資料:
最後挑課程其中一個問題
Q: KITE的財報沒有單獨列出Gross Margin的原因?
A: 主要原因是CAR-T治療的客製化特性導致其生產成本(COGS)難以標準化認,CAR-T療法是一種高度客製化的產品,它需要從病患身上提取T細胞,進行基因工程改造,然後再輸回病患體內以對抗癌細胞,這個過程中的許多環節,例如細胞培養的時間長短,會因為每個病患的狀況而有所不同。
因此,每位病患的COGS都不一樣,由於成本的不一致性,KITE可能無法像傳統藥品公司那樣輕易地計算和列出一個標準的Gross Margin,在財務報表上,KITE可能將所有的成本都混合在一起列報,而沒有單獨的Gross Profit項目。
Appreciate Vincent Yu for good teaching!
#醫療產業分析 #Lesson7 #K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