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企業集團 — J&J / Kenvue (嬌生和嘉安家護)

[8] 企業集團 — J&J / Kenvue (嬌生和嘉安家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週日又到了醫療產業分析的課程分享,這週進行到了第堂八課,這次是介紹醫藥產業的企業集團 — 嬌生 (Johnson & Johnson),因為在醫藥產業很少公司像是嬌生一樣是間大型的企業集團公司,而嬌生集團企業涵蓋藥品、醫療器材、個人保健用品…等很多產品,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所以主要內容介紹集團企業如何有效地管理及協調旗下眾多不同產業,而醫療器材是介紹骨科領域的部份。這次我只會整理嬌生 (Johnson & Johnson) 集團企業和它分拆 Kenvue 的部份。

這週有趣的點是,下課跑去參加幾位年輕姊妹同學的聚餐,感覺自己年輕了不少,然後聊得太起勁,還不小心打翻咖啡在自己的衣服上 。😊


我把課堂一小部分的內容整理成圖卡筆記放上來


多元化策略與競爭優勢

嬌生作為一個多角化集團,其策略的核心在於透過跨不同醫療保健領域的布局來分散經營風險,並利用集團內部的資金和財務優勢支持各業務部門的發展和創新。儘管面臨集團架構固有的挑戰,嬌生仍試圖透過有效的管理和策略調整,其在藥品和醫療器材領域的領導地位,以及持續的創新投入,都得益於其作為一個資源雄厚且多元化的企業集團的策略整合。主要經營在以下幾個方面:


風險分散和長期生存能力

身為一個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conglomerate)的主要好處之一,就是能夠分散風險。嬌生旗下涵蓋藥品、醫療器材等多個不同的業務部門,這種多角化經營的模式使得公司在面對單一產業的衰退或挑戰時,可以依靠其他表現良好的部門來維持營運和盈利。如果某個業務部門(例如藥品)遇到問題,其他部門(例如消費保健品或醫療器材)可能仍然能夠產生利潤,支持公司的持續發展和在新領域的投資,這有助於嬌生維持長期的競爭力與生存能力。


內部資金再分配與投資機會

集團式的架構允許嬌生將在某些成熟或高利潤業務中產生的資金,重新分配並投資到具有更高增長潛力的新興領域或創新業務中。資本配置(capital allocation)是嬌生這類多元化企業集團管理層最重要的職責,透過有效的內部資金調度,嬌生能夠支持各個部門的研發、併購以及市場擴張,從而提升整體價值。例如,嬌生積極與外部潛在夥伴合作,特別是在藥品方面,顯示其利用集團資源進行擴張的策略。


協同效應

儘管投資人通常不喜歡多元化集團,因為爆發力可能不足,而且投資人可以自行分散投資,但嬌生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多個板塊的經營,也可能產生一定的互補與協同效應。例如,其藥品部門的創新成果可能與醫療器材部門的技術相結合,開發出更全面的治療方案。雖然來源並未直接強調這種跨部門的具體協同效應,但從其同時涉足藥品和醫療器材領域來看,這種潛在的價值創造是存在的。嬌生在多發性骨髓瘤領 (Multiple Myeloma) 域的策略是提供從一線到後線的完整解決方案,這可能涉及到藥品和相關醫療程序的整合。


強大的財務基礎與低融資成本

大型多元化公司通常能夠給出中長期的發展目標,例如到2030年的銷售增長預期,這展現了其對業務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的信心。這種穩定的特性對於某些類型的投資人(例如退休基金)來說具有吸引力。


嬌生是少數能夠提供五年營收成長指引的醫療保健及藥廠公司之一,這展現了其對長期成長的信心,不愧是醫藥界的中華電信。

raw-image



嬌生分割與 Kenvue 成立始末

嬌生近期分割其消費者健康事業部(Kenvue 公司)主要是為了應對與滑石粉訴訟相關的巨大潛在負債,近期的業務分拆,來提升其整體競爭優勢和為股東創造價值。

因為爽身粉的訴訟問題,消費者健康事業部被視為一個脫油瓶,潛在的責任對於嬌生公司來說實在太大了。為了降低風險、提升透明度,嬌生決定將消費者健康業務分拆出去。

儘管分拆了消費者保健品業務,但嬌生在財務上可能仍然需要承擔一定程度的責任。然而,透過這次的分割,嬌生將一部分的風險轉移到了新的 Kenvue 公司。

目前,嬌生主要聚焦於藥品(Innovative Medicine)和醫療器材(MedTech)兩大業務。以下是拆分的主要里程盃:

執行 Kenvue 首次公開募股

執行了歷史上規模最大、最複雜之一的首次公開發行 (IPO) (2023年的資料)。


在目標時間內完成分離

嬌生公司已成功地將其消費者健康事業部分拆出去,分離在宣布之後在 21 個月內完成。


透過分離產生大量現金和價值

嬌生透過分拆消費者健康事業群 Kenvue,顯著地產生了現金,並將其作為一個緩衝,為集團的其餘部分創造了價值。同時,分拆也有可能釋放集團內部的隱藏價值,讓投資人可以更專注地評估嬌生在創新藥品和醫療科技領域的表現。


實施嚴格的策略成本

加速成本削減措施助於減少非核心業務相關的運營成本和資源投入,從而將資源重新分配到更具增長潛力的領域。

raw-image


嬌生集團透過分割其消費者健康事業部並成立一家名為 Kenvue 的獨立上市公司,重塑了其品牌形象,旨在降低潛在的法律風險。


經過分割後的嬌生和 Kenvue 兩間獨立公司,也採取兩極的品牌架構策略。嬌生品牌決定使用單一品牌架構,將旗下所有產品及服務統一,建立一個包含嬌生創新製藥(Innovative Medicine)和嬌生醫療科技( Medtech)2 個關鍵部門的知名嬌生品牌。


Kenvue 的品牌架構則是選擇,決定獨立經營旗下所有的消費保健品牌,讓各產品品牌自成體系。


參考資料


最後挑課程其中一個問題

Q:公司分拆(spin-off)後,市場上投資普遍應該如何選擇公司?

A:在公司進行分拆時,投資策略投資人應該買入大家比較討厭的那一部分。以嬌生分拆消費者健康部門為例,當時市場可能因為與滑石粉訴訟相關的負面新聞而抱持負面看法。

這是因為被分拆出來且不受市場歡迎的部門,通常在分拆之初會被市場低估,股價可能處於低點,反映了投資人對其未來前景的最低預期。然而,這種負面情緒往往是過度的(overshooting),而實際情況可能不會像市場預期的那麼糟糕。因此,如果投資人能夠看到該部門的潛在價值,並等待負面因素消散,就有機會獲得較好的回報。

raw-image
raw-image



Appreciate Vincent Yu for good teaching!

#醫療產業分析 #Lesson8 #JNJ #KVUE


avatar-img
Invest Your Lifes
321會員
93內容數
https://fb.com/InvestYourLif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nvest Your Lifes 的其他內容
週日又到了醫療產業分析的課程分享,這週進行到了第堂九課,這次是介紹醫藥產業的連續血糖監測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CGM) 的 Dexcom,這堂內容提到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Dexcom 的商業模式、技術與發展、市場競爭、血糖監測的精準度與技術挑戰,雖然課堂的標題是
週日又到了醫療產業分析的課程分享,這週進行到了第七堂課,這次是介紹細胞治療 —Kite Pharma, Kite Pharma 是一家美國生物技術公司,開發癌症免疫治療產品,主要專注於基因工程自體 CAR T 細胞療法,一種依賴嵌合抗原受體和 T 細胞的細胞療法。
週日又到了醫療產業分析的課程分享,這週進行到了第六堂課,這次是介紹疫苗領域 — GSK (葛蘭素史克),GSK 將傳染性疾病視為其主要治療領域的衛生保健型公司,與各國政府建立了深厚的關係,並擁有龐大的全球分銷網絡。 這週有趣的點是,沒想到一提到疫苗產業,就引起熱烈討論,大家在發問特別的踴躍,尤其是
週日又到了醫療產業分析的課程分享,這週進行到了第堂九課,這次是介紹醫藥產業的連續血糖監測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 CGM) 的 Dexcom,這堂內容提到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Dexcom 的商業模式、技術與發展、市場競爭、血糖監測的精準度與技術挑戰,雖然課堂的標題是
週日又到了醫療產業分析的課程分享,這週進行到了第七堂課,這次是介紹細胞治療 —Kite Pharma, Kite Pharma 是一家美國生物技術公司,開發癌症免疫治療產品,主要專注於基因工程自體 CAR T 細胞療法,一種依賴嵌合抗原受體和 T 細胞的細胞療法。
週日又到了醫療產業分析的課程分享,這週進行到了第六堂課,這次是介紹疫苗領域 — GSK (葛蘭素史克),GSK 將傳染性疾病視為其主要治療領域的衛生保健型公司,與各國政府建立了深厚的關係,並擁有龐大的全球分銷網絡。 這週有趣的點是,沒想到一提到疫苗產業,就引起熱烈討論,大家在發問特別的踴躍,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