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笑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高雄的十一月還像盛夏一樣悶熱。急診室冷氣全開,空氣裡卻瀰漫著難以驅散的焦躁與壓力。

早上八點,我剛巡完觀察室,一張病床被從精神科保護室推回來。病人躺得很安靜,不對勁地安靜。推床後方站著一名中年女子,身材瘦削,戴著口罩。她的眼角眉梢,藏著一種奇異的表情——

說不出來是關心,還是輕蔑。


病人介紹

病人是六十二歲的男性台商,前天從中國返台。在大陸時就出現右側肢體無力,疑似中風,但他沒理會,硬是搭機回台。

一到醫院掛神經門診,在等候區就倒地不起,全院廣播急救,轉入急診。

初步腦部 CT 未見出血,疑似左側大腦中動脈阻塞。神經科會診建議住院觀察,但因無床,只能暫留觀察室。

到了夜班,他變得躁動、不安,護理師擔心吵到其他病人,便將他送進精神科保護室。那晚,唯一陪他的人——

就是那位女子。


初步評估

白天我接班時查房,病人眼神空洞,嘴唇微張,呼喚無反應。GCS 只剩 6 分,四肢癱瘓,無法應指示動作。狀況顯著惡化。

我請那位女子到一旁詢問:「您是家屬?」

她輕聲回答:「我是他前妻。」

我一愣,點頭繼續說:「他可能是腦梗塞惡化為出血,需再做一次 CT,若有出血可能要手術。」

她面不改色地點頭:「我會請他兒子來決定。」

語氣平穩,幾近冷淡。眼神卻讓我起了雞皮疙瘩——那不是驚慌,是早已看穿結局的平靜。


轉折點

CT 顯示左側顳葉有明顯出血,合併腦水腫與 midline shift。開顱減壓成為當務之急。

我再度與她討論,她淡淡說:「他昨天跟我說,想回台灣把一些‘帳’處理清楚。」

「什麼帳?」我問。

她輕笑:「他在大陸有小三,還有孩子。我們十年前就離婚了。這次回來,是要處理房子和財產。」

她望著窗外,像是在看另一個時空。

「他昨天晚上有醒來,看了我一眼。我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他搖頭。後來就沉下去了。」

說完,她嘴角微微一彎。

那一抹笑,不是溫柔,是放下仇恨之後的審判。


治療與結局

病人兒子趕到後,同意手術。開顱減壓順利進行,病人術後送進加護病房。

第五天,他睜開了眼。看著天花板,神情茫然。語言功能尚未恢復,右側肢體無動作。家屬輪流探視,前妻卻從此沒再出現。

有次我巡房,他的眼神飄向病房門口。我猜他在想那晚的事,那段他無法說出話、只能默默承受的夜。


反思

急診室看過太多「家屬」的樣子——慌張的、崩潰的、理智的。

但她不一樣。她的冷靜像冰,連悲傷都不願掩飾,只有「終於看到你報應」的釋懷。

我後來時常想,那夜,病人是不是醒來過?看見前妻坐在床邊,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也許,真正讓人窒息的,不是病灶——而是無法逃離的懺悔。

一整夜,只有他與她。過去的愛與恨,終於沒入一個病房的沉默裡。

只留下——那淡淡的笑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DMAN MURMURS
1會員
12內容數
👨‍⚕️「急診是人生的縮影,時間永遠不夠,人性總在邊界徘徊。」 我是急診主治醫師,長年駐守在生死交界處,見過各種人生百態,每分每秒都是決策的戰場。 「EDMAN MURMURS」——急診人的牢騷、觀察與思考。 你會看到醫療現場的真實故事,讀到醫生的碎念與吐槽,這都是來自一個醫者最誠實的聲音。
EDMAN MURMURS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同一家人,同一天晚上,相似的發病開始...腦子裡某塊拼圖,在此刻「啪」的一聲接上了,就像當年考醫師執照時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 兩個住在同一屋簷下的老人,在同一個晚上——一個語言不清,一個昏倒撞頭。如果這是醫學院考試題目,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Thumbnail
2025/04/25
同一家人,同一天晚上,相似的發病開始...腦子裡某塊拼圖,在此刻「啪」的一聲接上了,就像當年考醫師執照時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 兩個住在同一屋簷下的老人,在同一個晚上——一個語言不清,一個昏倒撞頭。如果這是醫學院考試題目,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Thumbnail
2025/04/18
腹痛,是急診裡最常見的主訴之一。 也是最容易誤診的一種。 尤其,當那痛說不上來,卻正悄悄撕裂著血管。
Thumbnail
2025/04/18
腹痛,是急診裡最常見的主訴之一。 也是最容易誤診的一種。 尤其,當那痛說不上來,卻正悄悄撕裂著血管。
Thumbnail
2025/04/16
凌晨三點半,急診室還是亮得刺眼。白光打在牆面上,像是一種過度誠實的揭露,把每一滴血、每一道皺紋、每一次痛苦都攤在陽光下——只是,這裡沒有陽光。 警示聲響個不停,推床的輪子聲、電話鈴聲,還有偶爾從診間傳來的咳嗽或呻吟,全都混成一種背景噪音。這是我熟悉的夜晚,十幾年來,每一個夜班都差不多這樣。 我的
Thumbnail
2025/04/16
凌晨三點半,急診室還是亮得刺眼。白光打在牆面上,像是一種過度誠實的揭露,把每一滴血、每一道皺紋、每一次痛苦都攤在陽光下——只是,這裡沒有陽光。 警示聲響個不停,推床的輪子聲、電話鈴聲,還有偶爾從診間傳來的咳嗽或呻吟,全都混成一種背景噪音。這是我熟悉的夜晚,十幾年來,每一個夜班都差不多這樣。 我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高雄的十一月還像盛夏一樣悶熱。急診室冷氣全開,空氣裡卻瀰漫著難以驅散的焦躁與壓力。 早上八點,我剛巡完觀察室,一張病床被從精神科保護室推回來。病人躺得很安靜,不對勁地安靜。推床後方站著一名中年女子,身材瘦削,戴著口罩。她的眼角眉梢,藏著一種奇異的表情—— 說不出來是關心,還是輕蔑。 病人
Thumbnail
高雄的十一月還像盛夏一樣悶熱。急診室冷氣全開,空氣裡卻瀰漫著難以驅散的焦躁與壓力。 早上八點,我剛巡完觀察室,一張病床被從精神科保護室推回來。病人躺得很安靜,不對勁地安靜。推床後方站著一名中年女子,身材瘦削,戴著口罩。她的眼角眉梢,藏著一種奇異的表情—— 說不出來是關心,還是輕蔑。 病人
Thumbnail
越是在低潮處,越是直見本心的時候。
Thumbnail
越是在低潮處,越是直見本心的時候。
Thumbnail
  中午,同寢室的幾位實習醫師在宿舍內休息。   這段時間是我們彼此交換在各病房見聞的機會,我們談論的話題經常有著濃厚的嘲諷意味,幾個年輕、健康的人,天天以那些為病痛所苦的人作為話題,本身就具有十足的嘲諷意味。   在悶熱的午後,一短串乾燥的笑聲從寢室的窗口爆出,穿過凝滯的大氣和門廊,在不遠
Thumbnail
  中午,同寢室的幾位實習醫師在宿舍內休息。   這段時間是我們彼此交換在各病房見聞的機會,我們談論的話題經常有著濃厚的嘲諷意味,幾個年輕、健康的人,天天以那些為病痛所苦的人作為話題,本身就具有十足的嘲諷意味。   在悶熱的午後,一短串乾燥的笑聲從寢室的窗口爆出,穿過凝滯的大氣和門廊,在不遠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Thumbnail
週末的母親節過後,鋒面來襲,氣溫瞬降10-15度,天氣猛烈的變化,也使許多人身體不舒服起來。 我也是其中一人,有些感冒的前兆,尤其一直有過敏性鼻炎,鼻塞、鼻水流不停,發作起來是讓人難受。 這讓我想起過去去長照服務心理治療時,許多有憂鬱症的老人,也是不堪病痛的折磨。其中一位80幾歲的老太太,跟我這
Thumbnail
週末的母親節過後,鋒面來襲,氣溫瞬降10-15度,天氣猛烈的變化,也使許多人身體不舒服起來。 我也是其中一人,有些感冒的前兆,尤其一直有過敏性鼻炎,鼻塞、鼻水流不停,發作起來是讓人難受。 這讓我想起過去去長照服務心理治療時,許多有憂鬱症的老人,也是不堪病痛的折磨。其中一位80幾歲的老太太,跟我這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第三十九部  保健室的笑甜凹 聽到有人需要幫忙,嚴言之又從門內探頭出來,發現有一位女大生就站在不遠處,臉色蒼白顫抖著,站都站不直了。於是他快步走出,問道:這位同學,妳是哪裡不舒服?我是裝老師,我來送妳去保健室吧? 我說裝老師,這學生一看就知道是在裝病,想要請假躲避上課,你可不要輕易上當,成為幫兇
Thumbnail
第三十九部  保健室的笑甜凹 聽到有人需要幫忙,嚴言之又從門內探頭出來,發現有一位女大生就站在不遠處,臉色蒼白顫抖著,站都站不直了。於是他快步走出,問道:這位同學,妳是哪裡不舒服?我是裝老師,我來送妳去保健室吧? 我說裝老師,這學生一看就知道是在裝病,想要請假躲避上課,你可不要輕易上當,成為幫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