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財務自由之前,先想退休要做什麼?」這篇文章中,我收到很多回響。當時寫下那些文字,只是因為一時心情低落,想把自己的困境整理出來;但半個月過去,經歷了經濟動盪、持續學習和大量閱讀後,我對「財務自由」有了更深的體悟。
至於那些書裡提到的 4% 提領法則,雖然我還沒實踐滿一年,但預估今年將拿到的股利來看,只要「年度收入 > 年度支出」,還是能輕鬆維持生活。到目前為止,一切運作都很順利,看不出財富自由公式的問題。

那麼,財務自由之後到底該做什麼?老實說,我還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但我知道,人永遠有無盡的野心和慾望。雖然財務自由,以能達成基本的生活開支,卻不是人的終點。我自己就會想再創造可變現的價值,這不只是賺錢,而是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我很羨慕那些 YouTuber、作家、插畫家,他們用一己之力賺到不亞於朝九晚五的收入上班族,同時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回想過去,我把所有心力都投入軟體技術,卻忽略了「行銷」和「銷售」這兩項,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至關重要的能力。我曾天真地以為,技術硬、態度正、夠細心,回報自然會到來;但多年工作經驗告訴我,沒有把產品或服務「推」給對的人,一切都只是空談。
這半個月我也重溫了不少創業書籍,裡面提到創業不需要等到 100% 準備就緒,只要有 60–70% 的把握,就應該立刻行動。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而這也是我決定經營這個部落格的初心,一步步分享自己的學習與體悟,將財務自由的理論落實於行動中。
對我來說,現在是「自我實現」的階段。我想證明給自己、也證明給大家看:人生不必只有「上名校、進大企業、職場攀升、做到退休」這條唯一道路。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節奏,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活出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