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閱讀的

32公開內容

這裡有各種閱讀書籍、電影的筆記和評論,通常帶一點哲學。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延續上一篇〈《心流》(一):你可能聽過,卻從未讀過的一本書〉的討論,在《心流》一書中提到一個典型的文化的神話盾牌。在過去,我們被灌輸只要好好念書就能找到好工作,有好工作就能獲得成功的人生,這個「幸福人生的解方」,屏蔽了我們去思考努力念書、工作和成功的對自己而言的真正意涵。
Thumbnail
  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心流」(flow)這個概念,大概能理解這是指進入一種渾然忘我、完全投入其中的狀態。在競技類的動畫作品裡也不乏類似表現,像是藤原狀態或是火神的ZONE。此時除了能更有效率、發揮最大能力來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為我們帶來身心靈的滿足和暢快。
Thumbnail
從「幸福無關乎外在條件,而是如何詮釋」這句話來探討,「詮釋」會與個人的解讀認知有關了,我會解讀成某種「期待」,例如「我期待每天都能夠睡個好覺,沒有睡眠障礙,那就很幸福了」。反之,如果期望值過多,就會焦慮、失望,當然就不幸福了。貪慾產生比較心態,要付出很多努力,達到目標會不會更幸福呢?那就回到個人詮釋了。 我看過有一本書談幸福:作者很務實的歸納三個要素:分別是「快樂心態的生活」+「希望滿足的生機」+「美滿豐富的生命」。(書名〞幸福學:學幸福,作者陳澤義,五南出版,2023年9月) 另外,我很幸運的讀了以下六本書,也綜合了一些看法,與您分享 https://vocus.cc/article/63d90e5ffd89780001f20c14
  最近很常做夢,醒來後感覺非常複雜。夢擅自開始又突然結束,有些在夢裡要去做的事,醒來後就再也無法完成了,快要抵達的地方、快要開始的一堂課、正準備要起飛的自己。醒來後這些事情便永遠停留在那裡,永遠的等候或遲到、永遠的趕路,永遠無法得知自己有沒有順利起飛。
  改變很難,但並非不可能,作者用了書的大半篇幅來告訴我們這點。本篇文章主要想跟大家分享我看到覺得有所收穫的練習,如果你手邊有紙筆的話,不妨準備好後再繼續讀下去。
Thumbnail
  現在,給你一袋豆子,你會怎麼把這些豆子放進面前小丑嘴巴的洞口。小丑嘴巴的洞口沒有任何機關、活動不限時,活動沒有任何難度,但你會想辦法讓事情變得有一點難度、有一點好玩嗎?
Thumbnail
  作為一名心理醫生,作者發現他無法回答彼特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會做出這樣的事--自我放棄。
Thumbnail
  因為CoCo是唯一不被家族詛咒束縛,記得愛,但卻快要忘記愛的角色。而在CoCo記起來的那刻,也代表家族的詛咒(音樂)化解開來了。
Thumbnail
  成為音樂人,是12歲的米高的夢想,但是音樂在他的李維拉家族中卻是一項禁忌,被視為詛咒。這道詛咒來自於他的曾曾祖母伊美黛,伊美黛和丈夫原是一對熱愛音樂的伴侶,一人演奏一人伴唱,直到有次丈夫出遠門追尋音樂夢卻再也沒有回來。
Thumbnail
  讀哲學的人經常被問到哲學是什麼?在幹嘛?哲學家烤得出麵包嗎?諸如此類的問題,他們關心哲學的用處,如果是父母,則可能更關心的是你未來的「用處」。
  眾所周知,好萊塢電影擅長以V型反轉結構來創造驚奇效果。故事通常從目標開始,主角帶著目標展開行動,過程中遭遇阻礙、努力克服。嘗試克服後我們看到初步結果,V的第一個筆劃到這裡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