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看書的習慣嗎?
你會想培養看書的習慣嗎?
跟你說一個好消息!
不論你覺得你是不是一個愛看書的人,每個人都是愛書的!
我的學員們都知道我會看書
不論一天看書的時間多長,至少「翻書」是我每天睡前儀式的一部分
有趣的是,當學員知道我每天會看書
他們通常都會進一步問我──怎麼可以培養讀書習慣?
(就像他們會問我怎麼培養運動習慣、健身習慣一樣)
其實,我本來也不是這麼愛看書的人
我經歷過以下兩種情況:
1、新年願望清單,總有「閱讀」這一項
2、總是無法真正看完一本書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自己是不愛看書的
也很長時間處在一個自我矛盾的狀態──我不愛看書,但我想培養讀書習慣──我知道閱讀對我好,但我不愛看書……
直到現在,我似乎在他人心中,就是被默認為一位「愛書人士」
我想,我能跟你分享一下我對看書的看法與技巧──
一、閱讀的心態
看書,不是為了把書看完
而是為了從書中得到對我們有用的資訊
更精準地說,是為了從書中得到對我們「現在、現階段」有用的資訊
就算你是為了提升認知、提高知識水平
又或是為了擴大自己的格局、思維及視野
書中的資訊,都要能夠進入你的腦袋,才能真正發揮價值
太簡單的知識,我們的大腦不屑一顧
太困難的知識,我們的大腦又會因為卡住而想放棄
只有剛剛好的知識,或者比你現有認知「稍微困難」的知識,才能對你產生幫助
因此,閱讀時保持身心及精神的放鬆
對你而言,如果是必要的資訊,就一定會跟你的大腦產生共鳴
你的大腦不會錯過「現在、此時此刻」對它有用的訊息!
一旦有共鳴,你必然會為了那條資訊而停留你的目光
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看書很無聊,那就代表你所看的內容不是你現在需要的
因此,沒有把書看完──沒關係的!
又不是在考試,不必這麼嚴肅!
「沒有把書看完」
不是你的問題,也不是書的問題
只是現在的你與這本書不合而已!
二、物以類聚
在這裡,必須提及我的信仰──吸引力法則:
「當你想要什麼、需要什麼,自然會吸引什麼。」
套用在閱讀這件事上,就變成──
「當你需要什麼資訊,自然會吸引什麼樣的書」
換句話說,你自然會去「挑選」與你需要對應的書
試想一下,要出版一本書,勢必要有一定的內容份量對吧!
而書中的內容這麼多,也未必全部都是你當下需要的
有時,你也只是要它裡面的一句話而已。
當你看到那句話,宇宙認為必要訊息已經傳達給你
那麼,那本書對你的吸引力自然就會不見
這樣的情況,直至今日,仍很常發生在我身上
(即使我比一般人看更多書)
因此,還是那句話──看不完一本書是沒關係的,因為那很正常!
三、順著看還是跳著看?
我個人的方法是──都有!
但我更多時候是順著看
我通常會從第一章節開始看(跳過推薦序與作者序)
當我感到不太想繼續讀這本書的時候
我就會翻到目錄頁,挑選我有興趣的標題再去閱覽
老話重提:你不是在考試,不用這麼嚴肅
你愛怎麼看,就怎麼看!
四、如何挑書?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巧:降低看書的金錢成本
當你沒有在書本上花很多錢,你自然就不會去計較你有沒有把書看完
也就不會有那些不必要的情緒,或多餘的自我批判
而最省錢的好方法,就是圖書館!
當你進到圖書館,琳瑯滿目的書讓你不知從何下手
此時,你可以先參考大分類
比方說,我可能對心理、商業相關的類別感到好奇
那麼我就會進一步地去看那些類別裡,都擺放著什麼樣的書籍
我們通常會在什麼樣的情況產生「一探究竟」的念頭呢?
(一)興趣
有興趣的事,自然就會想了解更多
比方說,當你看了一部好電影,自然會想再花時間去看看相關的影評吧!
再比方說,你喜歡料理,那你也許會想看看有什麼新的食譜可以試試
(二)專業
「專業」也就是你職業上的技能表現
既然與你的職業相關,你自然就會想提升
例如,我是個健身教練
對於周期性訓練、人體結構相關的書籍,都能幫助我提升教學品質
因此,我會非常願意為了它們安排時間來做進一步的研讀
(三)短板/需求
「你缺什麼,你就會想要什麼」
最生活化的例子──大家都要錢的吧!
那麼你想想,你要錢、是不是因為你缺錢呢?
帶著這份「缺」,你到圖書館是不是會直覺性地想走到「金融理財」的專區呢?
那如果你的「缺」不是金錢,而是能力(也就是你的短板)
你是不是就會走向對應的書籍類別呢?
再次以我為例,身為健身教練
我的行銷一直都不是很得心應手
這個就是我的短板,我當然會想找機會補強它!
而圖書館裡的「機會」就在行銷類別的書本裡。
總結來說,如同我前面「第二大點」講的──吸引力法則
你不用特別去向誰學習怎麼挑書
因為,你想看的書、你自然會知道(你的內心會有感覺、會有共鳴)
不曉得在我經年累月的閱讀體驗中,還有什麼會是你想知道的?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新的體驗,歡迎你透過各種方式(email、留言等等)讓我知道
如果有我能幫上忙的地方,我會盡力回答
又或者,我會為了你,再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