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教育上,我們做對了什麼?
這陣子我家大兒子小二暑假準備升小三,
結果兩者都順利通知錄取了。
有些認識的家長都會說:
你兒子好厲害誒,你們是怎麼教的?
又或者問說他是怎麼準備考試的?
因為這兩者的錄取率都不算高,
在沒有太多準備的前提下,還能兩個都考上。
我後來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小孩教育上,我們做對了什麼?
這個反思是「做對」了什麼,而不是「做」了什麼。
我想了一下,應該是『學會思考』。
所以從小到大,幾乎「投資」的玩具或者教具都是基於這點去選擇。
例如家裡最多的樂高積木,其他例如桌遊、黏土、圍棋等等。
短期刺激性的玩具我們家幾乎很少購買,
就是那些玩沒幾次小孩就不會再拿出來玩的類型,
對我來說,那就是浪費錢又佔空間。
所以我才會說買玩具是「投資」。
我們家兩個小孩去玩具店,
如果看到很想要買的玩具,都會跟他們再次確認,
玩具買回去後,你會常拿出來玩嗎?
你想一想再跟我說。
通常他們自己都會思考一下後,都會選擇將玩具放回架上。
如果他最後選擇還是要購買,
既然要他自己決定,無論買或不買都要尊重他的選擇。
學會思考,做出選擇。好壞都需要自行承擔
這句話大概就是我們家的教育核心原則。
▊如何培養自主思考?
生活中有幾個方式可以培養小孩的自主思考能力:
【一】從遊戲中學會推理與受挫
如果要推薦家長讓小孩學會思考,
我第一首選就是玩桌遊或者像寶可夢PTCG卡牌對戰的遊戲。
去年開始讓老大開始接觸寶可夢卡牌對戰,
一副牌60張,裡面有寶可夢卡、道具卡、支援者卡、能量卡等等,
一場25分鐘,與真實玩家對弈,
你可能會遇到五歲的小孩,也有可能遇到50歲的玩家。
這種實戰讓孩子學會每一次行動都有後果,輸贏都要承擔。
也因為遊戲有輸有贏,自然訓練了得失心與受挫力。
這比單向學習更扎實,也更有效。
【二】日常對話中,創造思考的機會
平常生活日常都會將各種問題提出來問小孩,
例如:開車接送上下課時,因為紅燈而停下來,
我就會問他,停紅燈會讓速度變慢,那為什麼要設計紅綠燈?
如果路上都沒有紅綠燈,你覺得交通會變好還是變壞?
又或者為了打發時間,車上會玩遊戲接龍,舉例:
會飛的動物跟昆蟲有哪些?哪些水果是酸的?
只要能幫助思考的方式都可以設計成互動小遊戲。
透過生活中的反覆提問,去增加兒童的生活知識以及思考力,
雙向溝通一定會比單向吸收來的有幫助。
【三】增加思考能力對考試鑑定有什麼幫助?
美術班的考試,評分的標準除了構圖、色彩搭配、使用媒材外,
還有最重要的創意思考。
同樣一個主題,在有限的時間裡除了要將作品創作完成外,
還要兼顧畫面的協調與主題性,
這在確認題目後就必須直接在腦海裡構圖然後下筆了。
資優班鑑定考,基本上國小都是參考魏氏智力量表為測驗參考之一,
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兩篇文章。
家長的救星!這位 AI 老師不只會教,還給孩子滿滿情緒價值。
用AI幫小孩準備資優複試:ChatGPT一週密集模擬教學紀錄
複試階段是一對一的問答,
基本上也是考驗生活的累積知識庫含量有多少,
以及測試考生的邏輯思考、記憶力、空間重構、圖形認知等等綜合評比。
▊學習思考、學會提問將會是AI時代最重要的競爭力
如果AI生成模型可以靠幾句指令就能生成出來完整的報告,
又或者設計出一個網站、一張插圖等等,
那這些新世代的學生孩童,該如何學習專業技能,
才不會被AI取代?
Sam Altman(OpenAI CEO)曾說過:
「The most important skill of this century is learning how to ask the right questions.」
「這個世紀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學會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
Geoffrey Hinton(「深度學習之父」、前 Google 資深科學家)也說:
“Humans will need to focus more on higher-level thinking and asking the kind of questions AI can’t ask.”
「人類必須更加專注於高層次的思考,並提出那些人工智慧無法提出的問題。」
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透過不斷的這類學習,可以讓自己與小孩持續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