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固著(Belief Perseverance):即使有明確的證據反駁,人們仍然傾向於堅持自己原有的信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信念固著:腦袋裡的頑固小精靈

你有沒有遇過那種人,跟你爭論得面紅耳赤,就算你搬出鐵證如山的事實,他還是死抱著自己的想法不放?

彷彿腦袋裡住著一隻頑固的小精靈,緊緊抓住舊有的認知不肯鬆手。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信念固著」(Belief Perseverance)。



想像一下,你的朋友小明深信「多喝牛奶可以預防感冒」。即使在冬天,他每天都灌下一大杯牛奶,結果還是照樣感冒流鼻水。你苦口婆心地告訴他,感冒主要是病毒引起的,多喝水、注意保暖和均衡飲食才更重要,甚至拿出醫學報導佐證。但小明卻可能反駁你:「我上次感冒前就是比較少喝牛奶!而且你看隔壁老王每天喝,身體多硬朗!」他的信念就像黏著劑一樣,緊緊吸附著他過去的經驗和片面的觀察,對於新的、反駁性的證據視而不見。

信念固著就像我們腦海中一條已經走了很久的路,即使前方出現了更平坦、更快速的新道路,我們還是習慣性地選擇走舊路。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傾向於維持認知上的一致性。當我們形成一個信念時,它會像一個小小的資訊過濾器,讓我們更容易注意到支持這個信念的資訊,而忽略或輕視與之矛盾的證據。

這種「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是信念固著的重要推手。我們會主動尋找、解釋和回憶那些能夠驗證我們既有信念的資訊,即使這些資訊本身可能並不客觀或具有代表性。小明之所以會記得上次感冒前牛奶喝得少,而忽略其他可能導致感冒的因素,就是確認偏誤在作祟。

信念固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有些人堅信某些迷信,例如「踩到烏龜會倒楣」,即使生活中並沒有實際證據支持這個說法,他們仍然會小心翼翼地避開烏龜。有些人對特定品牌有著強烈的偏好,即使其他品牌的產品在性能或價格上更具優勢,他們仍然忠於原來的選擇。政治立場上的固執更是常見,不同陣營的支持者往往只願意相信符合自己觀點的資訊,對於對方的論述則嗤之以鼻。

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大腦這麼「頑固」呢?其中一個原因是,改變信念需要付出認知上的努力。我們已經習慣了一套既有的思考模式,推翻它、建立新的認知框架需要耗費能量。另一個原因是,我們的信念往往與我們的自我認同和社會歸屬感緊密相連。如果我們長期以來都相信某件事,那麼承認自己是錯的,可能會讓我們感到不安或與群體格格不入。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脩息奕下時光屋
36會員
161內容數
請大家友善交流~ 可以一起跟我看看書,聊聊天。
脩息奕下時光屋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人多好辦事?有時反而「沒人理」的責任分散效應。 https://www
2025/04/25
人多好辦事?有時反而「沒人理」的責任分散效應。 https://www
2025/04/22
「社會助長」的奇妙效應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個人安靜地練習投籃時,命中率普普通通;但當球場邊多了幾個朋友觀看
2025/04/22
「社會助長」的奇妙效應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個人安靜地練習投籃時,命中率普普通通;但當球場邊多了幾個朋友觀看
2025/04/15
嘿,你有沒有聽過「首因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人或事物的「第一印象」超重要的啦! 就像你第一次見到某個人,短短幾秒,你心裡就大概對他有個底了。
2025/04/15
嘿,你有沒有聽過「首因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人或事物的「第一印象」超重要的啦! 就像你第一次見到某個人,短短幾秒,你心裡就大概對他有個底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人性 #自我掌握感 #自信#試用#反悔
Thumbnail
#心理摩擦力#三采#大衛尚塔爾#洛蘭諾格倫#抗拒 #改變 #小倉鼠 #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 #人性 #自我掌握感 #自信#試用#反悔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我們經常將力量與體力或主導權聯想在一起,但真正的力量在於情緒的韌性和自我覺察。這是自我認為力量是以通過殘忍或侵略來表現出的誤解。現實中,殘忍是軟弱的表現。那些殘忍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情緒和衝動缺乏控制,是出於恐懼、不安全感或未解決的內心動盪而表現。這種行為表明著缺乏內心的力量,無法管理自己更黑暗的衝動。
Thumbnail
我們經常將力量與體力或主導權聯想在一起,但真正的力量在於情緒的韌性和自我覺察。這是自我認為力量是以通過殘忍或侵略來表現出的誤解。現實中,殘忍是軟弱的表現。那些殘忍的人往往對自己的情緒和衝動缺乏控制,是出於恐懼、不安全感或未解決的內心動盪而表現。這種行為表明著缺乏內心的力量,無法管理自己更黑暗的衝動。
Thumbnail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總有個放蕩不羈的小子不斷地提醒著我們要傾聽他的聲音才不會迷失了方向』。  
Thumbnail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總有個放蕩不羈的小子不斷地提醒著我們要傾聽他的聲音才不會迷失了方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