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這個姓氏代表著權力、財富與商業策略。從石油工業到慈善事業,這個家族建立了史上最強大的商業帝國之一。但他們為何能如此成功?本書深入探索其產業擴張的步驟,揭示驅動成長的關鍵策略與重大決策。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些可應用於商業與個人成長的重要教訓。

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去借或是買來看~
- 作者:王健平
- 出版日:2021年12月29日
洛克菲勒帝國大事記
不免俗還是整理一下他們的一些歷史:
初期發展:奠定石油帝國基礎
- 1839年 - 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出生於紐約州里奇福德(Richford, New York)。
- 1859年 - 艾德溫·德雷克(Edwin Drake)在賓夕法尼亞州成功鑽探出第一口石油井,引發石油熱潮。
- 1863年 - 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創立煉油廠,正式進入石油產業。
- 1870年 - 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成立,開啟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時代。
標準石油的擴張與壟斷
- 1872年 - 「克利夫蘭大屠殺」(Cleveland Massacre):標準石油收購當地26家煉油廠中的22家,迅速壟斷市場。
- 1877年 - 洛克菲勒與鐵路公司簽訂秘密協議,以低運費排擠競爭對手。
- 1882年 - 標準石油信託(Standard Oil Trust)成立,控制全美90%的石油煉製業。
- 1890年 - 《謝爾曼反托拉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 通過,針對壟斷企業。
- 1892年 - 標準石油信託被判違法並解散,洛克菲勒重組公司架構,以規避法律。
全球化與經濟轉型
- 1909年 - 約翰·D·洛克菲勒正式退休,不再參與日常經營。
- 1911年 -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標準石油違反反壟斷法,強制拆分為34家子公司(其中包括Exxon、Mobil、Chevron)。(這邊是真的嚇到,原來這些著名的企業是從洛克菲勒拆分出去的??)
- 1913年 - 科羅拉多礦工大罷工(Colorado Ludlow Massacre):洛克菲勒家族控制的煤礦爆發罷工,武力鎮壓導致大量工人及家屬喪生,嚴重影響家族聲譽。
- 1914年 - 南方開發公司(Southern Development Company)成立,擴展家族事業至拉丁美洲與亞洲。
第二代:慈善與多元化發展
- 1874年 - 約翰·D·洛克菲勒二世(John D. Rockefeller Jr.)出生,日後接掌家族事業,並將重心轉向慈善事業。二代出生之後,雖然知道他的爸爸是個很成功的商人,但他好像也很努力的想闖出一番事業,也是個認真努力、而且很優秀的人!
- 1937年 - 約翰·D·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7歲,留下史上最大的私人財富之一。
- 1940-1950年代 - 約翰·D·洛克菲勒二世資助興建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並投入全球慈善事業。(我之前去紐約有去過這個中心,那個時候快要聖誕節,所以超級無敵熱鬧!還有一個還沒點燈的超巨大聖誕樹,說是下個禮拜才會點燈,我就可以想像到時候聖誕節會有多熱鬧了)

(示意圖,這張圖不是我拍的...)
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的多元發展
- 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III, 1906–1978) - 專注於國際關係與慈善事業,創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
- 納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 1908–1979) - 擔任紐約州州長(1959–1973),後來成為美國副總統(1974–1977)。
- 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 1915–2017) - 掌管大通曼哈頓銀行(Chase Manhattan Bank),擴展家族影響力至全球金融界。
洛克菲勒帝國的五大成功關鍵與其給我的啟發
看完《洛克菲勒傳》,我最大的感受是:這不只是一本傳記,更像是一本結合策略、管理、與人生智慧的商業教科書。洛克菲勒的成功不只是因為他有錢,而是因為他懂得用策略和耐心打造帝國。他的每一步都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在職涯和未來創業上的定位。以下是我從這本書中提煉出的五大重點,以及它們如何啟發我。
1. 策略壟斷制勝:不是打贏,而是掌握遊戲規則
洛克菲勒不是靠蠻力贏得石油大戰,而是靠戰略。他降低價格擊垮對手,與鐵路公司簽署專屬運輸協議,掌控煉油與輸油管道,一步步壟斷整個供應鏈。他不是在玩一場公平競爭的遊戲,而是自己設計了新的遊戲規則。
📌 啟示:壟斷在現代常被詬病,但在那個時代,這是極具創新的商業策略。比起單純努力,更關鍵的是設計結構與掌握關鍵資源,這在任何產業都適用。就像現在的我,也開始理解「用對策略」遠比「盲目努力」來得更有效。
2. 等待對的時機與夥伴: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
洛克菲勒並沒有在石油熱潮剛起時就一頭栽進去。他先觀察、等待,直到遇到能帶來資本與專業知識的夥伴──化學專家安德魯斯──才開始打造煉油王國。他知道,單槍匹馬成不了氣候,對的人比快的時間點更重要。
📌 啟示:作為一個還沒創業、但一直在準備中的人,我明白現在不是急著衝的時候,而是靜靜耕耘、持續成長,並尋找值得信任、價值觀契合的夥伴。我也會記得持續對人友善、對機會保持敏銳,因為未來的成功,很可能就在這些人際連結之中發芽。
3. 因時制宜:過去的成功策略,不一定適合未來
從洛克菲勒父子兩代的管理風格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轉變:父親靠強硬、封閉的管理風格起家,但到了洛克菲勒二世時代,面對勞工權益高漲、媒體監督日益嚴格的環境,他選擇改變,學習如何與顧問合作,調整管理方式。
📌 啟示:歷史可以借鏡,但不能照搬。這段讓我反思──我們無法控制世界的變化,但我們可以選擇調整自己。無論在工作還是人生中,我都要提醒自己:不要執著於「這招以前有用」,而是時時問自己:「現在什麼才是對的方式?」
4. 深入現場、發現價值:動手做,才看得到真機會
洛克菲勒不是只坐在辦公室裡決策的人,他會親自到煉油廠巡視、研究流程,甚至從被其他人視為垃圾的石油副產品中,挖掘出新的利潤來源(例如轉化成肥料)。
📌 啟示:真正的洞見來自現場。這讓我學到一件事:報告和數據雖然重要,但動手做、親身觀察才能真正了解問題所在。在商業世界裡,願意「弄髒雙手」的人,往往才是最有影響力的人。我也會繼續用這種態度工作,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深入理解、創造新價值。
5. 誠信與聲譽:商業世界裡最穩定的資產
儘管手段強硬,洛克菲勒卻非常重視誠信。他虔誠、守信、講信用──這些特質不僅幫助他獲得銀行貸款,也為他贏得長期合作關係。他做每一件事都很認真,哪怕只是幫教會記帳,都全力以赴。
📌 啟示:財富可以累積,信譽卻是一點一滴建立的。我也想學習他那種「做什麼都全心投入」的態度,因為這不只是為了結果,更是對自己的負責。我希望成為一個誠懇、有原則、用心工作的年輕創業女孩(young business girl),無論現在站在哪裡,未來都能走得遠。
結語:用洛克菲勒的精神走出自己的道路
洛克菲勒曾說:
如果把我剝的一無所有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能重建整個王朝— 約翰 洛克菲勒。
這不是自信的誇張,而是一個深知結構、策略、時機、夥伴、誠信與自我成長之道的人所說的話。我現在雖然還不是創業家,但我已經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決策者。透過閱讀、觀察與反思,我不斷建立自己的判斷力與商業感。
下一步?就是繼續學、繼續做、繼續走,走在我自己的「年輕洛克菲勒」之路上。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也可以告訴我你從洛克菲勒的故事中學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