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確性效果(Ambiguity Effect) 是一種認知偏誤,指的是:
當人們在做選擇時,會傾向於選擇那些結果已知、資訊明確的選項,而避免那些資訊不足或結果不確定的選擇——即使後者潛在回報更高。
也就是說:我們怕「不知道」的東西,勝過怕「風險本身」。
「我不知道這方案會怎樣,所以我不敢選。」
「另一個選項雖然看起來沒那麼好,但至少我知道結果會怎樣。」
這種心理,讓我們在很多時候放棄可能更好的選擇,只因為資訊不明確。
這個偏誤最早由經濟學家 Daniel Ellsberg 提出:
想像你面前有兩個箱子:
- 箱子A:有 50 顆紅球與 50 顆黑球
- 箱子B:也有 100 顆球,但紅球與黑球的比例未知
若抽中紅球可以獲得 $100,請問你要選哪個箱子?
大多數人會選擇箱子A,因為它的機率是「已知」的,即使箱子B可能有 80 顆紅球、機率更高,也仍被忽略。
🔍 這就是不明確性效果的真實展現:我們不怕輸,而是怕不知道。
情境不明確性效果怎麼發揮作用?求職明明新創公司薪資高、成長快,但你選了傳統企業,因為「比較穩」投資明知道某新興市場潛力大,但還是只買熟悉的大公司股票餐廳點餐永遠只點吃過的那幾樣,因為「怕踩雷」人際關係對新朋友保持距離,寧願繼續待在舊圈子,哪怕聊不來學習不敢學新的技能,只因為「不確定學起來能幹嘛」
「不是我們真的討厭風險,而是我們不喜歡不清楚。」
—— 克服不明確性,才能真正做出更聰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