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突襲衍伸的一些新機制開始進入環境,
玩家對此的相關疑惑滿多的,想說做一期整理。
何謂突襲?
首先我們要搞懂這邊的突襲指的是什麼?
因為說話時,為了講求速度常常會省略詞彙,造成有許多詞彙的略稱都會變成突襲。
因此,必須先從前後文了解,當前的「突襲」是哪一個詞。
而突襲可能的全稱有以下幾種:
- 帶有突襲的卡片
- 突襲狀態
- 進行突襲
帶有突襲的卡片

左邊是一般非突襲的卡片;右邊則是帶有突襲的卡片。
其區別就是有紅底白字的圖標,
其內部有兩張卡片重疊的圖示,及「突襲」的字樣。
突襲狀態
指場上帶有突襲的卡片,其下方有一張正面朝上的卡片。
此時該角色便能額外獲得白線框內的敘述效果;
反之,若非突襲狀態,則僅擁有白線框之外的效果。
所以,帶有突襲的卡片,有兩種登場方式:
- 上疊在需求卡片上進行突襲。
- 和非突襲的卡片一樣,橫置登場於場上空位。
而多數帶有突襲的卡片,效果全部寫於白框內部,
於是,此時若是用一般登場方式,便無任何效果,稱之為「白板」。
而這樣的登場方式,也稱為「空拍」。
空拍與非突襲卡片的差異

Q:空拍的突襲卡片,是否等價於非突襲卡片呢?
我能夠上疊在另外一張空拍的帶突襲卡片上進行突襲嗎?
這是很常被新手問到的一題。(我也曾困擾過的問題)
從基礎規則來看,空拍的帶突襲卡片,無法作為底板,讓另一張帶突襲卡片進行突襲。
(所謂底板,就是可以被上疊的下面那一張卡片。正式名稱為「突襲元」。)
這意味著,空拍即使放棄額外的突襲效果,
但依舊擁有「帶突襲卡片」這樣的身分,並不會變成非突襲卡片。
進一步講,
多數情況下,一張空拍的帶突襲卡片,除了BP可能較大之外,
無作為底板的價值,並且失去突襲的所有效果時,甚至比多數低費的牌價值來的低。
(相較於同BP卡片來說,可能擁有更高能源需求)
進行突襲
如前幾段已先透漏的,進行突襲,就是將帶有突襲的卡片上疊至底板後登場。
而底板,並非所有的卡片都可勝任,其資格限制會寫於右方,以黑底白字方式呈現。
多數情況就是須與帶有突襲的卡片有相同名稱,
其他也有複數名稱,或是看特徵的情形。

同樣,從基礎規則書,我們可以了解到進行突襲時的處理先後次序:

因此,我們知道進行突襲,可以獲得幾個益處:
- 獲得突襲框內效果:即維持/轉變為突襲狀態時,所擁有的最基本增益。
- 淨化:消除原本突襲元所附加的所有狀態(包含增益、減益)。
- 額外活動力:可進行攻擊、阻擋、或任何消耗行動力(需休息)的啟動技。
- 支援前線:在移動階段之外將角色移往前線。
- 視為新角色登場:可以發動登場時的效果。
突襲的衍伸
了解完最基本的突襲後,來看看近期有哪些突襲所衍伸的相關機制:
- 退突襲
- 解突襲
- 補突襲
- 重突襲
退突襲

之前文章已大致提過。
這邊只提其與突襲的共通性:
- 淨化
解突襲
老實說,命名時有點頭痛,之前退突襲時沒考慮到移除下面的情況,
因此退掉下面那張,好像也可以稱為退突襲,而容易混淆。
「退」突襲,我是取寶可夢「退」化的意象,也就是進化的相反,所以是拔上面,變回原來的角色。
「解」突襲,則是取「解」除突襲狀態的簡稱,因此是保留上面的帶突襲卡片,移除下面的突襲元。

效果說明:
(自己的回合)[回限1] 當自己能源線角色因變為BP0以外的原因退場時,可替代性轉將此角色的突襲元置於場外。若這樣做,抽1張牌。
以開頭解釋突襲的煌作為例子,
解突襲的設計,就是將突襲元作為一種TOKEN,
用來判斷,突襲效果中僅能使用1次的技能,是否已經使用過的機制設計。
與進行突襲的益處相比,解突襲會有以下害處:
- 失去突襲框內效果
因為其他益處都是處理當下就已獲得,較難以回溯、復原來追回而損失。
(至少當前的解突襲,不會失去這部分益處)
補突襲
那如果前述突襲效果,希望是可以藉由補充次數,而重複發動呢?
於是補突襲就誕生了。
(重看群友聊天,原來早在鬼滅2彈的墮姬就有了)

21日向:
(主啟動)選擇自己前線1張非突襲狀態的帶突襲卡片,將其激活,並將此角色正面向上置於其下,並發動該角色的(登場時)。
31日向:
...
(攻擊時) 若將1張突襲元置於場外,可執行:「抽1張牌,此角色此回合BP+1000」。
41日向:
...
(攻擊時) 若將1張突襲元置於場外,可執行:「選擇對手前線至多1張BP4000以上的角色休息,且此角色此回合獲得 貫通1」。
而補突襲也不僅僅是「彈藥補充」的概念。
前面提到,若將帶突襲卡片空拍,那原本強大的突襲效果就被「浪費掉」了。
然而,擁有補突襲的日向,有手段可以將這個浪費掉的部分拿回來,
也因此當其空拍時,給對手的解場壓力,與直接突襲是幾乎等價的。
再來是能源運用上的彈性。
講個極端的例子:
能源線有4隻21日向,當回合可以開1張FINAL,在前線空拍4隻41日向,而後將所有21日向補突襲到每一隻41日向底下,做到一回合防殺防擋絕對4貫通的爆發。
這是一般突襲所做不到的。這是為何呢?
因為進行突襲,若是想要拿到「支援前線」的好處,
是必須支付代價的:犧牲原本在能源線的產能。
然而補突襲,可以讓這樣的代價「延後支付」,將能源徹底透支用盡。
若要用貼切的比喻來說,也就是爐石機制中,薩滿的「超載」。
但補突襲也不全是能夠重複發動:

11阿爾:
(主啟動) 休息 此角色退場 將場外1張未帶有突襲的<愛德華>,正面朝上置於前線1張非突襲狀態且帶有突襲的<愛德華>下方,並將其激活。(使其變成突襲狀態)
41愛德華(012):
(自己的回合) 此角色BP+500
(登場時) 從以下至多選擇1項:
.抽2丟1。
.在自己的回合,可將1張突襲元置於場外後,從場外橫置登場1張31以下的阿爾。(使此角色解除突襲狀態)
41愛德華(103):
貫通1
(登場時) 若將1張突襲元置於場外後,可執行:「從牌堆上方查看6張。從中選擇至多1張角色或場地卡加手,剩下的牌自行排序後置於牌堆下方。」(使此角色解除突襲狀態)
從阿爾的效果敘述與日向比較可以看到:並未提及可以重發登場時。
依照卡片遊戲的嚴謹,若有AB兩種寫法,A寫法有提及,B寫法未提及,那B寫法就不能執行僅A寫法有提及的部分。
因此,就算愛德華進行了補突襲,也無法重新再使用掉。(無法二次解突襲)
補突襲與進行突襲的差異
Q:補突襲,是否能獲得進行突襲的所有益處呢?(兩者是否等價)
如同前述,依據敘述嚴謹原則,答案是否定的。
從兩個補突襲的寫法來看,進行突襲的益處,僅有部分被提及,且是特別寫在補突襲這個敘述之後強調,表示補突襲本身是不包含這些益處的。
也就是說,補突襲本身就僅有進行突襲的一項益處:
- 獲得突襲框內效果
而21日向的效果則較強力,包含下列益處:
- 獲得突襲框內效果
- 額外活動力
- 視為新角色登場
相比之下,11阿爾則較為限制,僅有下列益處:
- 獲得突襲框內效果
- 額外活動力
重突襲
重,取一再之意。多「重」突襲。
也就是藉由場上同一個突襲元,進行多次突襲。
最早應是出現於奪還的傭兵:

阿波羅 / 阿提密斯:
...
(主啟動) 從手中公開羈絆機台(<阿提密斯> / <阿波羅>),將其背面向上置於下方。
其後執行退突襲,並從手中用至多1張<奧提加>在此卡的突襲元之上進行突襲。
而後是宇宙歌姬雪露:

31雪露:
(登場時) 若選擇自己場上1張突襲狀態的<雪露>,退突襲。其後可抽1張牌,並從手中用至多1張與剛才退掉的突襲卡片不同需求能源的<雪露>,在所選的突襲元之上進行突襲
(主啟動) 休息 支付1AP [回限1] 發動此角色的(登場時)
北十字星:
從自己的牌堆上方看5張牌。從中選擇至多2張<雪露>加手。剩餘排序後置於牌堆下方。其後,發動31雪露的登場時。
然後是同一作品的暴力自爆機:

31勇:
[回限1] 此角色是激活的情形下,場上突襲狀態並名稱帶有「勇」或「葛德」的角色攻擊結束時,可將其退突襲。如這樣做,將此角色休息,並抽1張牌,符合能源需求下從手牌用至多1張異於退突襲卡能源需求的卡片,在該突襲元之上進行突襲。
新愛德華基地:
此場地激活登場。
[回限1] 略...(同31勇效果,僅角色改為場地)
既然敘述上很明顯寫的是「進行突襲」,無庸置疑地,當然擁有進行突襲的所有益處。
講白了,所謂的重突襲,就是退突襲+特招同元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