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愛迪生還是小搗蛋?--理解過動的孩子|演講筆記與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李佳燕醫師主講的「是愛迪生還是小搗蛋?--理解過動的孩子」,內容精彩豐富,讓我三小時點頭如搗蒜,收穫很多,也有很多自省。

與會者幾乎都是被「打」大的,然而打小孩代表的是教養者的無能,意味著霸權的展現,打小孩這件事本身和品格教育相互矛盾,打小孩無法面對真正的問題,而且打小孩是把小孩視為「獸」而不是當作「人」。被打大的我們要怎麼放下舉起的手?帶小孩常常有覺得被逼到斷線的時刻,希望自己可以跳脫慣性情緒反應。

愛動好動是小孩的天性,李醫師呼籲千萬不要處罰小孩不准下課!!對於課堂的專注度會造成反效果。此外,年紀不同,專注力時間長短也不同,通常年齡X(2-5分鐘)=可專注時間,但這也只是多數,並非絕對,活動力和注意力都是光譜,無法定量。

  • 3歲:6-15分鐘
  • 4歲:8-20分鐘
  • 5歲:10-25分鐘
  • 6歲:12-30分鐘

據統計,在一個班級裡,年紀小的學生比年紀大的學生更容易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兒,比較容易被說需要服藥。以台灣的學制來看,每年9月出生至隔年8月出生的孩子會被分配在同一學年,班上最大的孩子和最小的孩子月齡相差將近12個月,注意力、理解力和發展程度勢必都會有落差,這點我自己相當有感,我小時候總是在學期末才恍然大悟過去的一學期在教什麼。

李醫師分享她對小孩的規定很少,只有「不犯法、不傷人、不傷己」,規定愈少愈好,而且規定要有讓人信服的道理,在規範之前需要先一起討論:「為什麼?」,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釋,並確定孩子真的了解。

我們應該致力於創造並設計活潑生動的學習現場與互動,當孩子教不會時,不是先餵他吃藥,而是試著改變教學的方式。逆勢而為不如順勢而行,密西西比大學醫學研究中心學者Dustin Sarver發表的研究顯示過動的孩子邊動邊學習,學習表現反而更好,動來動去是一種補償機制,促進神經認知功能,吃口香糖、把玩文具、聽音樂、動動腳都有幫助。

李醫師不只一次強調小孩生活中最重要的八字箴言就是「睡飽、吃好、動夠、玩爽」,這一直都是我最在乎的事情,雖然在成績至上的氛圍中很像異類,但我一直相信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與其用力的雞娃,我更希望示範終身學習和快樂學習給孩子看。

很喜歡李醫師以下的這段話

請找到孩子的亮點

守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需要知道他的價值

孩子需要希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布拉魚的沙龍
6會員
44內容數
講我想講的話,沒有觀點,只有笑點
布拉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08
最近聽到很多家長會教小孩分辨事實與觀點,希望建立他們獨立考的基礎。
2025/01/08
最近聽到很多家長會教小孩分辨事實與觀點,希望建立他們獨立考的基礎。
2024/06/05
許多的網站和公告欄都會釋出志工招募的訊息 還沒有擔任志工經驗的人,需要先參加志工教育訓練
Thumbnail
2024/06/05
許多的網站和公告欄都會釋出志工招募的訊息 還沒有擔任志工經驗的人,需要先參加志工教育訓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尤其是"很多天"的那種。 大人的冷戰有其自恃及目的,這暫且不談。 但若是一個大人,對一個小孩,發動冷戰,那可是會深深傷了那孩子的心…… 我曾見過同仁跟「班級」冷靜。 一個老師,要站在講台上講話,如何跟班級冷戰? 他的方法是:除了「上課公事」之外的話,一律提及;學生問問題,也當作沒聽
Thumbnail
尤其是"很多天"的那種。 大人的冷戰有其自恃及目的,這暫且不談。 但若是一個大人,對一個小孩,發動冷戰,那可是會深深傷了那孩子的心…… 我曾見過同仁跟「班級」冷靜。 一個老師,要站在講台上講話,如何跟班級冷戰? 他的方法是:除了「上課公事」之外的話,一律提及;學生問問題,也當作沒聽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