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光速競賽的時代裡,有人瘋狂投資,有人拚命追趕,也有人穩紮穩打,悄悄地「悶聲賺錢」。
Google與母公司Alphabet最新公布的財報,正是這場技術淘汰賽中少數的亮眼範例:營收、獲利全面超標,並宣告將回購高達700億美元的庫藏股,在全球科技股波動加劇之際展現堅定信心。

營收增速反彈、EPS大勝市場預期
根據Alphabet周四(24日)盤後發布的Q1財報,公司總營收達962.3億美元,年增12%,遠高於華爾街預期的891.2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EPS) 2.81美元,與預期的2.01美元相比大幅超出。
在AI競爭白熱化的環境下,Alphabet仍能從搜尋廣告與雲端服務穩定拉升營收曲線,實屬不易。
儘管YouTube與Google Cloud的單季營收略低於分析師預估,但年成長率與獲利能力均顯著提升,尤其 Cloud 部門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4% 大幅成長至 17.8%,顯示營運槓桿逐漸顯現。
回購700億、資本支出750億:一手穩市值、一手建地基
更令人矚目的是,Alphabet同步宣布新一輪700 億美元庫藏股計畫,與去年相同水準,意味著董事會對公司長期價值仍具高度信心。此舉也立即在盤後市場激起多頭情緒,股價應聲上漲近 5%。
另一方面,公司仍預計全年資本支出達750億美元,重點放在AI伺服器、資料中心與雲端基礎建設,並強調金額會因交付與施工進度而出現季節性波動。
AI Overviews、Wiz收購:Pichai 佈局下一戰場
雖然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改寫了搜尋引擎的遊戲規則,但 Alphabet並未袖手旁觀。公司表示,其搜尋結果內嵌的AI Overviews功能用戶數已突破15 億,從2023年10月的10億迅速擴張。
此外,Alphabet在3月宣布以320億美元現金收購雲端資安新創Wiz,創下公司史上最大筆收購案。執行長Sundar Pichai表示,這項收購將強化 Google Cloud在多雲環境下的安全防護能力,滿足企業客戶日益升高的資安需求。
隱憂未除:貿易豁免取消與非核心事業虧損擴大
儘管財報亮眼,Alphabet也承認面臨宏觀逆風。商務主管 Philipp Schindler表示,美國即將終止的「最低限度貿易豁免」(de minimis rule)可能削弱來自亞太地區的廣告需求,尤其對重度依賴跨境物流的電商平台如Temu、Shein 衝擊甚鉅。
此外,Other Bets部門(含自駕車公司 Waymo 與生命科學部門 Verily)本季虧損擴大至12.3億美元,持續拖累整體營運表現。雖然Waymo擴展至奧斯汀與灣區,周提供25萬次自駕車付費服務,但商業模式尚未成熟。
穩中求變,Alphabet能否成為AI整合的「實用派」代表?
在其他科技巨頭因AI投入導致現金流緊縮、獲利波動時,Alphabet展現的是一種「可規模化的成長」。它不靠單一爆款產品,而是從搜尋、雲端、廣告生態圈逐步釋放價值,並透過精準資本分配與技術升級維持企業韌性。
未來一年,面對政策調整與AI競爭加劇,Alphabet是否能穩住這種「穩成長+穩回報」的雙軌策略,將是決定其股價走勢的核心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