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我的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會帶我跟姊姊出去玩,屬於一個活潑外向的人格,爸爸的性格則是內斂又不愛社交,所以相形之下,媽媽會帶我和姊姊見見公司的阿姨和叔叔,甚至是舅舅以外很少碰面的親戚,爸爸則是遇到家族重大事件時,會帶我和姊姊稍微認識遠房親戚,讓我跟姊姊覺得父母的親戚好多,記也記不牢。
不過,隨著我和姊姊長大,從2008年金融風暴危機之後,家裡的經濟壓力都在媽媽身上,也發現媽媽這些年為家庭付出的堅韌性格展露無遺,同時,媽媽大約在44-45歲左右,記憶力大幅衰退,連媽媽都說:「今天XX說我算帳本時,發現我怎麼忘東忘西。」坐在書房正在讀書的我,聽到媽媽這句話時,便知道媽媽的記憶力和直覺力不如她年輕時的樣子,間接影響她的工作效率,換來她為家庭付出的白髮,在空氣中飄盪著辛苦的痕跡,以及時光的感嘆,於是姊姊和我為了減少媽媽的負擔,也會瀏覽學校的獎助學金消息,思考自身的資格是否符合,希望媽媽降低焦慮,有時也能輕鬆地陪我們聊天。
大學之後,我的科系剛好可以兼教學性質,也因為當時年少對馬術的興趣,讓爸爸和媽媽有機會看大專盃比賽,也讓媽媽摸摸馬的毛髮,成為一個很好的母親節禮物,這種特別的體驗也許成為他們最美好的記憶。比賽之後,媽媽在我回家之後,跟我和姊姊散步時說:「妳爸在你比賽完畢之後,要睡覺前跟我說馬匹的事情,讓他感到新鲜,很難忘記當時看到馬的感覺。」我可是說服爸爸帶媽媽見見自己的女兒選擇的運動,反而能改善他懶得出門的性格,另一方面就是順便載我回家休息。
媽媽摸到馬的照片
大學畢業之後,我在工作時曾帶媽媽、姊姊、大學認識的好朋友一起去王品牛排慶祝我的生日,媽媽才說道:「妳爸年輕時跟我交往,說過要帶我吃王品牛排,結果忘記了。」聽完之後,原來我幫20多年前的年輕爸爸補請媽媽沒吃王品牛排的痕跡,連拍照動作都是複製爸爸跟媽媽當時拍婚紗照的動作,哪有故事情節這麼湊巧😂。

生日照片
後來,我念研究所期間,其實寫碩士論文的兩年忙得像陀螺,幾乎也沒什麼時間談感情,最美好的時光都在瘋狂的決定和行動中度過,日子時好時壞,幸好有空回家的時候,都能吃到媽媽煮的鳳梨肉、四神湯、一般青菜,以及姊姊下班之後開啟另一種模式陪我玩或聊天,讓我覺得碩士期間還能有說有笑地過日子。在那段辛苦的日子中,爸爸和媽媽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語重心長地跟我和姊姊說「要找到你喜歡、持續做下去的工作為主。」我們一家人就像一個完整的拼圖,少了一個人都不行!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都素顏示人,偶爾化淡妝出門,曾經天真地問媽媽:「媽媽,你年輕的時候是不是很漂亮?」我媽就帶我去睡覺的房間看她年輕時的照片,就說:「照片在這裡,自己看一看。」印象中只記得跟爸爸拍婚紗照的她滿漂亮,長大之後,遺傳到爸爸和媽媽的一些特徵,像是娃娃臉(研究所和教程的老師、身邊的好朋友認證過的😂)。有一次去媽媽公司拿獎學金時,媽媽的公司阿姨走過來幫我處理文件之後,開始問我:
「你媽媽是不是在這裡上班?」
我就說:「對啊!」
阿姨不假思索地就說:「好像喔!」
我戴著口罩,表情和腦袋開始呈現問號狀態,心裡想著:「有很像嗎?」
後來匆匆地去媽媽的工作崗位上給媽媽獎學金之後,跟警衛叔叔打招呼就離開媽媽公司了。
那天,我剛好完成在國小教學實習的時數需求,於是一放鬆就感冒了,回家問了姊姊在媽媽公司的情形,她就說:「當然像啊!不像就完了!🤣」,卻也讓我珍惜和家人、室友、一群成長的教程好朋友相處的時光。
想起虯髯客和紅拂女的故事,男生和女生之間可以有友情,不為男女之事所困,也有純友誼的真心。
我似乎也在就讀大學、研究所的過程中做到分類情感的事情,而我更多的是感謝讓我經歷挫折、成長的那些人,更感謝的是我最堅強又聰慧的媽媽和姊姊,還有聰明的爸爸。
隨著年紀漸長,媽媽也有退休的計劃,姊姊已經考上公股銀行的工作,而我也即將從研究所畢業,準備下一步的就業計畫,也很希望跟著媽媽、姊姊一起為家裡負擔經濟生計,讓媽媽能有時間規劃她的退休日子,感謝媽媽讓我和姊姊平安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