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的時候,一個科學家,James Olds,做了一個實驗 : 他在大鼠的腦內裝了一個電極,去刺激大鼠的多巴胺系統,並在牆上安裝了一個按鈕,讓大鼠可以主動去啟動電極。
猜猜大鼠發現按按鈕,能帶來快樂後,做了什麼?
結果,大鼠不斷地去按那個按鈕,一小時可到6000次。
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一分鐘100次,也就是說大鼠除了這件事情之外,其他的事都不想做,似乎任何其他的慾望都消失,吃東西,睡覺,都比不上按按鈕,彷彿連命都不要了。
現在的生活中,也充斥著這些按鈕,讓我最有感的,是各式社群軟體上面的短影音、短文,Short,Reels,TikTok,Thread,Instgram。
無時無刻,看到身邊的人滑著一個個的短影音、一篇篇的短文,就讓我想起這隻按按鈕的大鼠。藉著給你不間斷的小刺激,讓你停不下來
。
一群人,拿起手機,找按鈕,按按鈕,快樂的沈浸。
一群人,不斷地在設計按鈕,想辦法讓你沈浸。
說到底,是一種各取所需?還是人類的互相傷害呢?
想到大鼠實驗,再想到大企業的商人們,利用人類天生的神經生理反應,無所不用其極。我一點都開心不起來。
一個人抓住你的弱點猛打,然後說是你控制不住你自己?
適當叫做娛樂,過量叫做沈迷。
知道了去做,叫做選擇,不知道傻傻去做,叫做被誘引。
要小心自己的孩子,掉入這樣陷阱。因為孩子們就像那隻大鼠,不懂多巴胺系統、腦內啡、血清素神經傳導、內分泌受體。更不懂商人們的商業行爲,不懂一群超聰明的人,研究出來的演算法,是希望你沈迷、沈迷、不斷地沈迷。
培養多元的興趣,能啟動多巴胺系統的,不只有手機。運動、走出戶外、烘焙、烹飪、泡茶喝、編織、畫畫、彈奏樂器,都能帶給你更深刻的滿足與寧靜。
(假日的有感而發,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