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社群運用越來越發達後,人人為了追求所謂的「變現」各出奇招,任何平台都有大量教導變現的法則,一時之間,我們所看見的每一則貼文、影片、資訊,都落入了變現圈套裡,似乎每一份創作如果沒加入所謂的「公式」,我們就失去了「賺頭」,就像楚門的世界一樣,無時無刻,眼睛一張開就活在全是廣告收益、貼文分潤、產品分紅的社群世界裡,有時候只想創作一個簡單的分享,突然就會被公式所引導,從而加入了其他原本不存在的資訊,進而達到有利益收入的目的,讓簡單的事情變得不簡單,純樸的分享變得利益化,為的就是要讓更多人「買單」。
社群裡從來沒有「烏托邦」,因為現實教會你「烏托邦」只會餓死自己。當人們不再寫最自然生動的文章:因為文章不套用公式的話沒有收益。 不再拍出感動人心的影片:少了公式加持沒有觸及率,無法獲得廣告商青睞。 不在分享最自然無添加的貼文:沒人愛看你寫有關於自己的事,那沒有聚眾效益。 就像楚門的妻子,無時無刻都得宣傳商品,並伴隨著商業般的笑容分享產品資訊,她愛楚門嗎?沒有,她不過是一個廣告的推銷者,為了利益才來到楚門身邊,如今的社群就像是楚門,你真的熱愛社群嗎?還是因為自媒體,你才不得不踏入這個空間,開始學抖音YT、經營粉專IG和脆,因為每個人都說,自媒體很好賺。
好像從那一刻起,社群創作變成了賺錢象徵,有錢才有社群,有利益才有粉絲,有錢賺才有文章。
我有時候會問自己,這篇文章寫出來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賺錢?為了插入一則廣告?為了吸引廣告商?還是為了分享自己所知,別人不知的資訊? 但當你寫完時又會發現,社群裡沒有「烏托邦」,我是不是該加入一些熱門關鍵字、作一下數據分析、套用最商業化的編排方式,把文章或創作弄得更制式化一些,從此,創作不在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人而作。

以前寫部落格,是為了收藏自己的日記和小說創作,順便跟其他人做交流互動,偶爾我還會寫時事相關的評論,記錄自己的論點,部落格就是私人作品的收藏室;而我把臉書當成遊玩相簿在使用,順便記錄跟家人出遊的日期,偶爾寫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早期在社群上創作,都是為了自己而作。
有時候還是要保留給自己一點空間,當絕大多數社群都應用在自媒體賺錢時,還是要有自己的烏托邦,至少這個你保留的環境,是可以隨心所欲的創作、讓你感到放鬆無負擔,是真正可以敞開心胸不被外在打擾的地方。
不要讓商業利益佔滿你的空間,給自己留一塊烏托邦創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