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作為: 在忙碌中找到平靜:練習臨在的作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82 作為

82.1 作為有兩種:臨在的與不臨在的。不管現實上忙碌與否、困難還是簡單,臨在的作為都是輕鬆自在的。也許會流汗,腳步動作都很快,但依然是喜悅的,行雲流水般地,遇到怎樣的情況都欣然接受,這樣就都沒問題了。

82.2 如果發現自己開始緊張,壓力山大,覺得總是遇到不順遂的事情,好多事情一起來,有點焦頭爛額,忘記好好地呼吸,這樣就是不臨在。這樣的行動作為,是緊張辛苦的,一天忙碌下來會感覺非常疲倦。覺察到這個不臨在的情況,是脫離困擾的第一步。

82.3 察覺到作為是不臨在的,很好,踩一下煞車,好好地深呼吸一口氣,有知覺地放鬆一下,看看周圍的美好光影。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是那個「我」認為麻煩很多,許多事情推動得不順暢,這些都是來自那個自我中心的評判。不管什麼事都先感謝,都是剛剛好的,都是最好的安排。放輕鬆地看著那個「我」,及我推出的那些念頭、那些習以為常的應對方式,把它們都看清楚,自然就放下了,這樣自然就無我無執了,所有的運作就會順暢起來。

82.4 透過文字的描述總是非常抽象,把這些方法都試試看吧,尤其在忙碌的時候。看看那個身陷困擾中的「我」,看看它的作為,置身事外、安靜地看著,不需要逼得太緊,這些都是夢中虛假的東西,不必太認真,輕鬆自在地觀察即可。

82.5 連續很多天都是在一大早就把當天的內容寫好了,但今天一早起來就開始忙碌到剛才,很多事情都做了,大部分都完成,有小部分沒有完成,碰到了很多意外的狀況。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因為那個「我」總是喜歡看那些問題與痛苦的點,順暢的就讓它過去,問題的就把它放大。

82.6 這個機制應該是遠古人類的求生本能留存下來的,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已經大不相同,這樣緊張地應對問題、誇大不順利,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依然用這樣的模式來應對,這當然會造成巨大的身心傷害。不斷累積的結果,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就爆炸。所以,要先能覺知道這些行為模式根本就不再適用了,看清楚,就放下吧。

82.7 覺察在作為的時候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就踩一下煞車,停下來,深呼吸、放輕鬆,感謝這個機會,以臨在的視角來看,接受眼前的一切如是。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只是剛剛好的,沒有「我」的應該與評判。那個應該與評判出現的時候,好好地把它看清楚,是誰有這個想法?那個「我」不是真正的我。謝謝它,放下它。

82.8 今天發生的所有事情,客觀來看,順利的比較多,但頭腦重視的焦點,就是在那些不順利的部分。這就是小我的生存模式。也許那些所謂不順利的部分,很可能只是從小我的視角看到的。不管現實如何,對小我來說它總能看到問題與痛苦。要真正地解決這些層出不窮的問題,這樣是無止境的。直接放下那個創作問題的「我」,不再認同那個我自己——我的想法、評判與意見,這才是最輕鬆的方式,脫離那輪迴不已的虛假「現實」。

82.9 沒有人規定今天一定要完成一篇文章。現在是接近傍晚的時刻,敏感的你可能會看到今天文章的感覺比較緊張一點,雖然此刻還是放鬆的,耳後還是安靜的聲音,但就好像做了一個劇烈的運動,還是會有一些需要緩和的時間。不過這些都無所謂,沒關係。也許老天爺就是要這樣的緊張感呈現,以符合今天的題目:「作為」。就算在忙碌的生活裡面,一樣可以放鬆自在地,順著宇宙之流運作。今天可能算是一個流速較快的時光,這沒什麼問題,一切都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hur Liu的沙龍
0會員
47內容數
源於一個新的視角, 分享你我本在的智慧 讓一體意識之光透照這愛與美的世界 一段奇蹟般的旅程,這些是沿途的紀錄 現在已經有三本書正誕生了, 喜悅之路, 純粹之美,真愛 你的參與才是這三本書的價值與重點, 所以在此處分享 若有需要聯絡的請e-mail: arthur0918@gmail.com
Arthur 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痛苦中解脫。作者認為,承認並面對痛苦是解脫痛苦的唯一途徑。執著於「應該」和「不應該」是痛苦的根源,而接受眼前的一切,放下自我執著,才能找到解脫之道。文章以「照鏡子」的比喻說明,痛苦源於我們內心的執著和觀點,而非外在環境。透過臨在的觀點,放下小我的執著,就能解脫痛苦,體會到愛與圓滿。
Thumbnail
2025/04/2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痛苦中解脫。作者認為,承認並面對痛苦是解脫痛苦的唯一途徑。執著於「應該」和「不應該」是痛苦的根源,而接受眼前的一切,放下自我執著,才能找到解脫之道。文章以「照鏡子」的比喻說明,痛苦源於我們內心的執著和觀點,而非外在環境。透過臨在的觀點,放下小我的執著,就能解脫痛苦,體會到愛與圓滿。
Thumbnail
2025/04/28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生活中辨識和超越角色扮演,從而擺脫恐懼、問題和痛苦。文章提出,透過覺察並理解所有體驗都只是角色扮演的夢境,就能從執著中解脫,體驗到內在的平靜和喜悅。
Thumbnail
2025/04/28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生活中辨識和超越角色扮演,從而擺脫恐懼、問題和痛苦。文章提出,透過覺察並理解所有體驗都只是角色扮演的夢境,就能從執著中解脫,體驗到內在的平靜和喜悅。
Thumbnail
2025/04/27
這篇文章探討真誠的本質,並指出真誠是毫無恐懼、自由自在的狀態,與一體的愛與美融合為一。真誠並非道德標準或追求方向,而是本然存在的狀態,如同夢醒後的自然流露。文章以簡潔的語言闡述真誠的內涵,並鼓勵讀者回歸本心,體驗真誠的喜悅與平靜。
Thumbnail
2025/04/27
這篇文章探討真誠的本質,並指出真誠是毫無恐懼、自由自在的狀態,與一體的愛與美融合為一。真誠並非道德標準或追求方向,而是本然存在的狀態,如同夢醒後的自然流露。文章以簡潔的語言闡述真誠的內涵,並鼓勵讀者回歸本心,體驗真誠的喜悅與平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所看待的「自由」是一種有餘裕的狀態,餘裕並不是偷懶,而是讓自己有充電的時間。自律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因此不必區分工作和生活,每一刻都是我之為我的展現。—摘自《給未來的讀者》」
Thumbnail
「我所看待的「自由」是一種有餘裕的狀態,餘裕並不是偷懶,而是讓自己有充電的時間。自律也是為了同樣的目的。因此不必區分工作和生活,每一刻都是我之為我的展現。—摘自《給未來的讀者》」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與其焦慮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心思放在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上。生活中,總會有很多讓人煩惱的事情,比如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變動,這些都讓我們覺得焦慮和不安。但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上面,只會讓自己陷入無謂的煩惱和壓力。 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能做的事情上,專心去完成每天的小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時聊到,我是一個不太敢休息的人。 我每天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後、週末、放假、出國,所有空閒時間,都不斷地在「做事」。 做事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內容,例如:畫畫、寫文章、寫手帳、整理檔案、看書、聽影片、思考、創作、設計、製圖、寫字……等等,總結來說就是兩件事: 「產出」以及「輸入」。
Thumbnail
前幾天跟朋友吃飯時聊到,我是一個不太敢休息的人。 我每天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後、週末、放假、出國,所有空閒時間,都不斷地在「做事」。 做事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內容,例如:畫畫、寫文章、寫手帳、整理檔案、看書、聽影片、思考、創作、設計、製圖、寫字……等等,總結來說就是兩件事: 「產出」以及「輸入」。
Thumbnail
前幾週花了時間理解過勞以及職場健康意識,接下來的篇章要切進最重要的「行動」——檢測自我狀態之後,如果發現狀態失衡了,此時,應該要做些什麼才好呢? 但切進主題以前,我也還是要跟各位讀者說一聲:每個人的時程表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的狀態可以在短期之內有巨大成效,那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好事;但如果你的身體希望
Thumbnail
前幾週花了時間理解過勞以及職場健康意識,接下來的篇章要切進最重要的「行動」——檢測自我狀態之後,如果發現狀態失衡了,此時,應該要做些什麼才好呢? 但切進主題以前,我也還是要跟各位讀者說一聲:每個人的時程表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的狀態可以在短期之內有巨大成效,那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好事;但如果你的身體希望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每天耐心的去做自認為可以做一輩子的事,然後等待。但也並不是說這一段等待時間就可以拿去肆意揮霍或者大吃大喝,一樣有安排好的備位要做的事。大原則是,決定了不去做的事情後,就會在那些可以做的事情裡,任意選擇來做。給自己一些空間,但又不至於偏離軌道太多。聽到一位名人說的話是:完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每天耐心的去做自認為可以做一輩子的事,然後等待。但也並不是說這一段等待時間就可以拿去肆意揮霍或者大吃大喝,一樣有安排好的備位要做的事。大原則是,決定了不去做的事情後,就會在那些可以做的事情裡,任意選擇來做。給自己一些空間,但又不至於偏離軌道太多。聽到一位名人說的話是:完
Thumbnail
生活與工作持續著,持續專注在事情本身,而不是感覺,放大生活中感恩的每一刻;另一方面,也因為持續的接觸/熟悉新的業務,新業務量比較少,實際給予我時間與精神力的喘息空間,感覺自己比之前更放鬆,展現在言談間,有自娛娛人的空間,同時,感受到自己呼吸更為深層。 這個階段,能感覺因為稍微放鬆了,覺得頭腦也
Thumbnail
生活與工作持續著,持續專注在事情本身,而不是感覺,放大生活中感恩的每一刻;另一方面,也因為持續的接觸/熟悉新的業務,新業務量比較少,實際給予我時間與精神力的喘息空間,感覺自己比之前更放鬆,展現在言談間,有自娛娛人的空間,同時,感受到自己呼吸更為深層。 這個階段,能感覺因為稍微放鬆了,覺得頭腦也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我來了🚶‍♀️🚶‍♀️🚶‍♀️ 🤭休息無非就是讓自己的腦袋清空💃 🫰也是讓自己好好的放鬆放空放飛🎈 在生活的“美”一天裡,很多事情總該用認真的態度來面對,然而該“好好休息”,“好好吃飯”,就該盡心像個樣子。 人,有時難免會在過生活這檔事,太過用力~ 抓得太緊,手疼,抓得太鬆
Thumbnail
我來了🚶‍♀️🚶‍♀️🚶‍♀️ 🤭休息無非就是讓自己的腦袋清空💃 🫰也是讓自己好好的放鬆放空放飛🎈 在生活的“美”一天裡,很多事情總該用認真的態度來面對,然而該“好好休息”,“好好吃飯”,就該盡心像個樣子。 人,有時難免會在過生活這檔事,太過用力~ 抓得太緊,手疼,抓得太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