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帖 004|過勞之後,接下來要採取什麼具體行動?(On Actio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週花了時間理解過勞以及職場健康意識,接下來的篇章要切進最重要的「行動」——檢測自我狀態之後,如果發現狀態失衡了,此時,應該要做些什麼才好呢?

但切進主題以前,我也還是要跟各位讀者說一聲:每個人的時程表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的狀態可以在短期之內有巨大成效,那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好事;但如果你的身體希望多一點時間慢慢回復,那我們就慢慢來,畢竟完整修復系統,回到有韌性的狀態,遠比急功近利,立即見效還要來得重要多了。

那讓我來分享,過去的我是怎麼處理我的失衡狀態的。


發出求救訊號很難,我們一起試試看

認知到自己或許經歷心理過勞後,第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則是「發出訊號」。

發出訊號為什麼很重要?我總是喜歡打這個比方:當人們在開車的時候,如果要切換車道或是轉彎,我們必須要做的動作就是「打方向燈」。打方向燈除了有「告知」功能,讓後方來車知道你即將做出的行為,還有一個隱藏的「協調」功能:如果後方來車急,駕駛或許選擇加速讓自己先行超過你;如果後方來車緩,駕駛也會以降速或是其他動作來讓出前面的空間,讓你可以順利的完成車道切換。

發出訊號,是讓另外一個成熟的人或是體系,知道是時候用不同的方式應對你的需求。

畢竟人與人之間像是不同的宇宙,要搭建連結,需要不斷的溝通。就算是親近生活的人們,也不見得能夠百分之一百抓到另一個人靠著語言與肢體放出的訊息。釋放訊號,讓他人知道自己的狀況,就更是在處在異常高壓狀況時,必須優先的事項。

雖然我知道說出口並不容易。

在亞洲社會裡,對於過勞以及心靈健康的態度跟應對還有許多先入為主的印象,我也曾一直自我詰問:「開口主動表達脆弱,是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告訴別人我很痛苦,是不是就代表我落後了、我輸了?」。我花了約莫兩三個月時間,才開始與朋友很明白地說「我需要幫助」。因為我發現,丟不丟臉、輸不輸,比起我的健康根本不重要。若我無法從過勞造成的巨大疲勞與挫敗感中漸漸好轉,這些他人的評價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的真實需求」才是最優先的事項。

無論正在閱讀此篇電子報的讀者如今在什麼樣的狀況下,若真的遇到此種心靈上極度疲累的狀況,可以嘗試慢慢敞開心房。整個過程多長多短是其次,重點是讓旁人知道:你真的非常需要有人幫你一把。而發出訊號的對象,也不用多,可以從讓你感到安全與尊重的人開始。

一個由你喜歡、尊重且信任的人們組成的良好支持系統,是有助於康復的重要因素。 Many factors contribute to recovery, including having a good support system of people you like, respect, and trust. —— Mental Health First Aid

我開始發出求救訊號之後,我的朋友們選擇用最簡單的陪伴來接住我:

  • 朋友透過視訊與電話約我聊天:聊新學的食譜、分享最近讓他們快樂的事情
  • 朋友帶我去他們公司吃健康又美味的午間套餐;邀我去他們家做蘿蔔糕、鹽酥雞

朋友們沒有叫我非要做什麼不可,也沒有非要我無時無刻保持正能量,他們做的事情是讓我「分心」:把視線焦點從我每日的疲累與焦慮,轉移回我每天踏踏實實的生活上。活在「當下」,重新感受到自己並不是只被工作定義而已。

將自己的狀態與痛苦說出口很難,踏出第一步絕對是最痛苦的。然而,也正因為很難,找到自己最能夠接受也最舒適的方式,好好說出口,也絕對是需要嘗試與練習的。


「暫停」絕對是必要事項

踏出第一步之後,第二個非常重要的步驟是「暫停」,也就是盡可能的讓自己遠離過勞主因。

這部分的行動比較技術性,因此需要讀者花點時間理解就任公司與居住國家的勞工權益資訊。如果自己很確定,職場過勞的主因來自「職場」本身,那可以進行的行動會相對直觀:國定假、年特休,都是可以考量的選項。而有些公司也會特別設立支援「心理健康」或是「過勞」的病假,讓員工在非常狀態時期可以臨時休假喘息。過去電子報曾經提及的產品經理 P,就是在歷經過勞狀態後臨時請了三週假期,讓她完全遠離造成她身心壓力的工作職場。

如果公司內部的系統提供的資源不足,那也可以尋求外界資源。

舉例而言,英國 NHS 有針對職場過勞推出 Dealing with stress 頁面,除了有相關資源來解釋可以進行應對的方法,若公司配套沒有相關資源,也有不少專線、公益組織提供可能的立即協助。而台灣則有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提供專線與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而台灣勞動部職業安全署即便在切入點上,依舊有上述東亞與西歐、北美在切入點上的差異,較多著重在生理影響上,也有資源轉介,依舊推薦閱讀。

我自己的經驗是,在對朋友說出口我需要幫助後,我花了半年時間才有力氣直接跟公司主管與人資提及這個狀況,並且使用 Meta 內部的 Well-being 資源,用半年時間與諮商心理師(Psychologist)配合,一步一步建立更健康的職場環境與職業心態。而且同時,我也希望讀者知道:這個過程有時候會有停滯,甚至是退步的。但這些都很正常的,因為重點在於調整跟探索自己的需求,不一定得要求自己一定要有進程。

康復這段路比想像中漫長,然而但凡有行動,都是好的進程,而就算慢速前進,路上也往往充滿過去不曾注意的美麗風景。


漫漫長路,且走且停,好好跟自己喝杯咖啡

平安吉祥,順遂圓滿;安好健康。

康復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就如同大樓要建立需要從地基開始,一路往上拔高。但突如其來的災禍或許就會讓大樓倒塌,而心理韌性的重建也是如此。

與諮商心理師(Psychologist)配合半年後,我重新建立職場與生活的習慣,調整了不少自我評估的標準。而後再花了約莫半年,才回歸到精神健康的過往水準:可以自在的跟朋友說笑話、挖苦;可以進入話題深層慢慢推理;也可以用毫不懼怕的態度跟人吵架。但是我至今也還在處理失衡後造成的生理問題:因為生活規律失調而造成的皮膚問題;體重上升;過敏反應等等,都在轉好,但也需要更多時間。

道路很長,荊棘四處,慢慢恢復,調整生理與心理,緩過氣來。

最後,再總結一次過勞之後推薦進行的相關行動:無論各位讀者是在出現過勞症狀的哪個階段,在任何可能的層面上發現異常時,都可以找到管道呼叫資源。

  • 對自己的支持系統(Supporting System)如家人、親友、同儕、師長發出訊號
  • 利用國定假、年特休甚至病假(部分公司)來讓自己暫時抽離職場環境
  • 若企業內部有協助的人力資源或是配合心理諮詢師(Psychologist),請求協助

追求 Well-being 是每個人的權利。而我也相信我們每個人內部都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引領自己,幸福健康。


🔸

🔸

說完了基礎的框架之後,未來的 #養心帖 會開始切進子題,分享我在康復過程中進行的練習、思考以及行動。而進入這些實作以前,意識到「把話說出口」這件事作為溝通的痛點,是個需要熟能生巧的主題,不久後我也會發布溝通工作坊的相關資訊,來談談「如何將需求說出口」,也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回信跟我報名。(On Speaking up)

下篇主題會先切換為另外一個電子報主軸 #文商策。一方面是讓各位讀者沈澱一下對於自己 Well-being 的認識,也多點時間來理解身旁的軟硬體環境。而同時,先來讓我們聊聊為什麼我要談文化商業策略(On Cultural Business Strategy),以及用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我自 2020 年開始深化研究的 Luxury 產業吧!

Stay Classy!祝各位有個美好的一週!

🩵

avatar-img
942會員
85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記洋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週提及的個案,產品經理 P 的故事案例裡有許多可以深入探索的細節。感謝讀者與我一起將觀察寫下來並且回饋給這個電子報社群。以下是幾個我希望大家切入的角度: 因為 P 樂天的個性,而導致她認為她可以處理大量的負面內容,造成了她放任自己大量接觸這些內容,結果變成了內耗。 因為 P 先前也換過好幾次崗
本文探討職場過勞,其中介紹了工作與職業對於一個人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影響,以及過勞的常見症狀。透過個案故事,探討職場過勞是如何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崩壞,是由各個層面的自我誤判而造成的。
Meta公司產品金三角團隊成員分享在職場過勞、心理壓力下的挑戰與成長。透過個人經歷與歐洲、亞洲文化的比較,探討職場心靈健康的重要性。文章放眼於工作、溝通、人際關係等方面提供建議,並展望建立對Well-being的態度。期待此係列能帶領讀者在工作與生活中實踐健康心態,並分享各種免費與付費內容。
追蹤我久一點的讀者應該有發現我最近重整了方格子的專欄,以及統一命名為「喬記洋行(Choisie)」,主要也在於我正在統合個人品牌經營,同時也會有一些新的商業計劃。而為了服務這些目標,「喬記洋行(Choisie)」正是我近期以個人名義開啟的電子報計畫。
人們之所以對安娜的故事感到猝不及防,在於沒人相信她是一場犯罪。無論是當時身受其害的紐約上流社會、深深著迷的報導記者、抑或是觀看影集的觀眾,都對安娜身上的多重形象衝突裡無以自適。我在觀賞時也反覆出現認知上的不協調感。花了時間梳理後,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四個安娜刻意善用的標籤,來看看我們如何哄騙自己的眼睛。
Networking 雖然可以被廣泛的翻譯為「拓展人脈」,但根據我在歐洲四年與大西洋兩岸同儕相處的經驗來說,這兩個詞彙並不是完全對應的。主要是西方世界裡職場與個人場域以及其對應的人際關係的區分非常明確,人際交往在剛開始就會因為目的,而區分出相對應的禮儀準則。
上週提及的個案,產品經理 P 的故事案例裡有許多可以深入探索的細節。感謝讀者與我一起將觀察寫下來並且回饋給這個電子報社群。以下是幾個我希望大家切入的角度: 因為 P 樂天的個性,而導致她認為她可以處理大量的負面內容,造成了她放任自己大量接觸這些內容,結果變成了內耗。 因為 P 先前也換過好幾次崗
本文探討職場過勞,其中介紹了工作與職業對於一個人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影響,以及過勞的常見症狀。透過個案故事,探討職場過勞是如何發生,是一種系統性的崩壞,是由各個層面的自我誤判而造成的。
Meta公司產品金三角團隊成員分享在職場過勞、心理壓力下的挑戰與成長。透過個人經歷與歐洲、亞洲文化的比較,探討職場心靈健康的重要性。文章放眼於工作、溝通、人際關係等方面提供建議,並展望建立對Well-being的態度。期待此係列能帶領讀者在工作與生活中實踐健康心態,並分享各種免費與付費內容。
追蹤我久一點的讀者應該有發現我最近重整了方格子的專欄,以及統一命名為「喬記洋行(Choisie)」,主要也在於我正在統合個人品牌經營,同時也會有一些新的商業計劃。而為了服務這些目標,「喬記洋行(Choisie)」正是我近期以個人名義開啟的電子報計畫。
人們之所以對安娜的故事感到猝不及防,在於沒人相信她是一場犯罪。無論是當時身受其害的紐約上流社會、深深著迷的報導記者、抑或是觀看影集的觀眾,都對安娜身上的多重形象衝突裡無以自適。我在觀賞時也反覆出現認知上的不協調感。花了時間梳理後,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四個安娜刻意善用的標籤,來看看我們如何哄騙自己的眼睛。
Networking 雖然可以被廣泛的翻譯為「拓展人脈」,但根據我在歐洲四年與大西洋兩岸同儕相處的經驗來說,這兩個詞彙並不是完全對應的。主要是西方世界裡職場與個人場域以及其對應的人際關係的區分非常明確,人際交往在剛開始就會因為目的,而區分出相對應的禮儀準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體健康才能行動 想,只是等待,行動,才有後續 經驗分享 113/7/8 一如往常的上班,跟同事交接工作,討論優先處理事項,通知客戶們到貨,經過三個小時後,身體的狀況卻極速下滑,中暑?過熱?不太對勁,呼吸很喘,全身無力感,身體情況似乎不太一樣,跟老闆和店長請假後,便直接回家,總覺得身體很累…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試著每天進步一點點,自省反思工作、家庭生活的狀況,以及個人的成長。分析近期的工作狀況和身體狀況,並提出改善方法。分享在整理書籍和聆聽線上課程時的心得,以及因工作失誤所引起的反省。最後討論工作帶來的壓力,和人生的種種可能。
Thumbnail
透過健康的生活選擇和創造有利於工作的環境,是在把握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的同時,也同步讓身心與周遭條件產生加乘效應…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親朋好友相聚,熬夜通宵讓作息大亂,開工後回歸穩定作息,感受到強烈的疲勞感來襲了嗎?試試從生活方式和飲食中做起,幫助自己規律生理時鐘和維持好精神,面對新年的新挑戰吧! 工作前的運動 早晨運動可以幫助工作過程中,保持精神和注意力的集中。由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對於正常代謝的維持、心血管
自從休養到強迫自己回到職場也已半年多了, 原以為可以維持幾天產出一篇文章的進度最後也因為回到職場後的忙碌而延宕許久, 由於身體還在適應、習慣這樣的生活型態,一開始可真是吃盡了苦頭啊! 身體三天兩頭就在發出它不滿的訊號,彷彿在訴說著:「我都還沒修養好,你怎麼就讓我開始感到疲憊了呢?皮膚也還沒完全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
Thumbnail
大家晚安 從1月開始運動之後, 我檢視了自己的不好的習慣, 改善了飲食以及睡眠, 現在我的情況大約是這樣
Thumbnail
一早醒來總覺得睡不夠,腰痠背疼,或提不起勁來嗎? 知道有該去做的事,卻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願意去做。 手裡總有忙不完的事,但對於該從哪裡開始進行卻又摸不著頭緒。 ​ 休假覺得無聊,工作也覺得無趣,該怎麼辦呢? 生活中老是有說不出來的不順,人際關係好像也都卡卡的...... 這些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體健康才能行動 想,只是等待,行動,才有後續 經驗分享 113/7/8 一如往常的上班,跟同事交接工作,討論優先處理事項,通知客戶們到貨,經過三個小時後,身體的狀況卻極速下滑,中暑?過熱?不太對勁,呼吸很喘,全身無力感,身體情況似乎不太一樣,跟老闆和店長請假後,便直接回家,總覺得身體很累…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試著每天進步一點點,自省反思工作、家庭生活的狀況,以及個人的成長。分析近期的工作狀況和身體狀況,並提出改善方法。分享在整理書籍和聆聽線上課程時的心得,以及因工作失誤所引起的反省。最後討論工作帶來的壓力,和人生的種種可能。
Thumbnail
透過健康的生活選擇和創造有利於工作的環境,是在把握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的同時,也同步讓身心與周遭條件產生加乘效應…
Thumbnail
農曆新年期間,親朋好友相聚,熬夜通宵讓作息大亂,開工後回歸穩定作息,感受到強烈的疲勞感來襲了嗎?試試從生活方式和飲食中做起,幫助自己規律生理時鐘和維持好精神,面對新年的新挑戰吧! 工作前的運動 早晨運動可以幫助工作過程中,保持精神和注意力的集中。由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對於正常代謝的維持、心血管
自從休養到強迫自己回到職場也已半年多了, 原以為可以維持幾天產出一篇文章的進度最後也因為回到職場後的忙碌而延宕許久, 由於身體還在適應、習慣這樣的生活型態,一開始可真是吃盡了苦頭啊! 身體三天兩頭就在發出它不滿的訊號,彷彿在訴說著:「我都還沒修養好,你怎麼就讓我開始感到疲憊了呢?皮膚也還沒完全
第一個是統計分析表單優化 第二個是辦健康促進活動 第三個是反思計畫作業流程 第四個是主動出擊
Thumbnail
大家晚安 從1月開始運動之後, 我檢視了自己的不好的習慣, 改善了飲食以及睡眠, 現在我的情況大約是這樣
Thumbnail
一早醒來總覺得睡不夠,腰痠背疼,或提不起勁來嗎? 知道有該去做的事,卻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願意去做。 手裡總有忙不完的事,但對於該從哪裡開始進行卻又摸不著頭緒。 ​ 休假覺得無聊,工作也覺得無趣,該怎麼辦呢? 生活中老是有說不出來的不順,人際關係好像也都卡卡的...... 這些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