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戀人提到他對他有情愫的對象要求會變高,所以當他覺得對方在做某件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的事,卻做得很不好時,他就會感到生氣。
比方說他進入一段「我覺得不值得的」感情,然後他還是很執著,甚至為對方捍衛辯護。或是說他去做了某件我也想做的活動,而他並沒有想到要邀約我一起去做。像當這些事情發生時,我就會覺得很生氣。
希望對方變好,更懂自己,達到符合自己的標準的要求,是我們在看到很多談論(典型)關係的文章中被視為「好」的事情,但是仔細想想,這其實很容易變成一種箝制,以此要求對方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但那是不是真的「比較好」?我不知道。
平心而論,我會願意跟戀人交往,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是同時愛我也給我自由,而我同樣也想給他愛和自由。只是他需要的自由跟我需要的自由不一樣,我想要的是不被干涉我的生活和思想的自由,而他想要的是可以愛很多人以及跟很多人上床的自由。
我很慶幸我的戀人在我每次生氣的情緒上來的時候,會很認真跟我解釋他為什麼會那樣做,讓我瞭解他是怎麼想的,因為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共識,我們對許多事的解讀落差很大,看事情的角度非常不一樣。
他的認真解釋(不是辯解,這兩者差別很大)會讓我能加快情緒平復的過程,而且他也會在當我情緒過去,想要再次確認我有沒有真的理解他的想法時,同樣認真回覆我,讓我能夠再三核對。
我的戀人不是只有在他造成我的情緒勞動時努力接住我,他也在我因為家人跟工作而有挫折或不愉快時,多次地以認真聽我說話和給我我需要的自己靜一靜的時間跟空間接住了我的情緒,這對我來說真的很珍貴。
我不確定這跟他是開放式關係的實踐者有沒有直接關係,但我所知道的開放式關係的推廣者的確都會強調伴侶間的溝通,以及陪伴度過情緒風暴的重要性。
開放式關係加一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