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完《混沌少年時》之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不太會寫這類的評論,往常只喜歡在心裡留下觀後感,然後慢慢「反芻」;但想學習記錄看看,也發現記錄過程能讓我再思考得深一點,也說不定未來重看劇有新的發現時,可以讓我回顧自己的看法是不是有變。
只是這部劇看了幾次,還是有些地方很好奇卻找不到答案——因此這份記錄,變得更難了。(笑)



一開始警官的兒子傳語音訊息給他,表示肚子痛,問能不能不去上學時,就透露著「逃避」的意味。

13歲少年殺人,也讓我懷疑原生家庭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尿床

警方破門而入,在傑米的房間逮捕他了。當下的傑米褲子尿濕,劇情並沒有交代是睡覺時尿濕的,還是緊張驚嚇時尿濕的。

這個尿床,有在暗示麥當勞三要素嗎?

我感覺是沒有,應該只是想呈現,他還只是個孩子,13歲孩子受到巨大驚嚇時的自然反應。


不承認

傑米不承認他殺人了,逮捕到拘留,從頭到尾他喊的人只有爸爸,也只要爸爸陪同應訊,拘留期間,甚至多次要爸爸相信他沒有殺人。在這部份,我覺得爸爸在他心裡的位置,或許代表力量與安穩。只要爸爸相信了,他就多了一道屏障那樣。
有人說他是「解離」了,所以不承認自己殺人。但我覺得他是不敢面對,而且他會選擇性的回答問題,想隱瞞。證據攤開前,也許他覺得否認到底就好了;證據攤開後,爸爸抱著他痛哭,傑米說「那不是我」時的否認,像是擔心承認了就會失去依靠的抵抗。
也像是對渴望的關係的連結的執著。

舉個例子:
一對夫妻,其中一位外遇,另一個得到消息通報。但外遇的不承認,不能承認,一旦承認了,關係可能就斷了,所以打死也不能承認,就算有照片也要硬拗,只要「沒說出口承認」,就是沒被「自己證實」的外遇。
承認了,是承認了自己的背叛;不承認,代表心裡沒有背叛,只是行為讓人誤會而已。

所以傑米不能承認,承認了,就是承認自己是迫害者。

我想這樣才能解釋傑米第三集為什麼對心理師說的「他沒殺凱蒂」的那些話。


布魯內爾

布魯內爾是傑米歷史課最欣賞的人,他說:「他做到了其他人做不到的事。」
有在暗指什麼嗎?
傑米想成為不一樣的人?或是特別優秀的人?
(或是受歡迎的人……萊恩對於「受歡迎」與「受女生歡迎」表現出有興趣。)

如果是青少年的憧憬,那麼或許有可能。
(但其實每個人心裡,應該或多或少都有著那樣的憧憬吧~)

憧憬會對青少年造成影響,我想,這正是需要有人去幫忙理解憧憬背後代表著什麼欲望的時候。


三明治

心理師帶來的三明治,傑米聽說有自己不喜歡的醃黃瓜時表示「不確定自己會不會喜歡,但他會吃」。坐下來開始拆三明治,但才拆開,就推到桌角放著,推了兩次,並立刻用輕拍的方式清潔桌子、褲子和手。

表示就算他不喜歡還是會先接受?

開題後,心理師問他不吃三明治嗎?
傑米說他等一下再吃,只是那個醃黃瓜,他很討厭。

這時候他才承認自己討厭醃黃瓜,但他仍接受了三明治。

話尾,傑米發表「自己只是用刀刺凱蒂,而不是拿刀威脅她並摸她的身體比起那些想摸她的人好多了」之後。他拿起三明治咬了一口,然後放回桌上,又推到角邊,再度輕拍自己的褲子做清潔。
隨後他意識到這樣的發言不對,再度重申「自己沒有殺人」,剛剛只是累了,沒有那個意思。

他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願意吃了夾有他討厭的醃黃瓜的三明治?

5/28我還在推敲,有了一點想法:
他不喜歡吃醃黃瓜,但還是吃了,但他真的不喜歡。
對照事件
他並不想殺了凱蒂,但還是做了,他討厭那樣的結果,但他已經殺了。
​第三次的三明治鏡頭,講的可能不是他的個性與態度,而是他的心情。他知道自己錯了,但還是得給自己找一個「自己沒有那麼壞」的理由。(這樣感覺就連貫起來了!!)

所以心理師才會哭了,收拾三明治時推開三明治,是對事件後,心靈力量還微弱的孩子得用覆蓋自己行為的意識感到心痛。這份心痛不單是因為傑米,而是無數這樣的孩子,他們都在用這樣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心靈,無人協助,不得不扭曲。


爸爸的相信

爸爸一開始就相信他嗎?真的相信他嗎?如果相信,看到證據後,心境上的轉變與衝擊是什麼?

警方剛出現帶走傑米時,我覺得爸爸當下還覺得荒唐,怎麼可能是真的。
進到警局面對警方認真的態度後,才開始正視並面對,但還是帶著傑米應該是被誤會的想法。
待律師來了,教傑米用「無可奉告」回應時,他的不安漲到最高。於是他問傑米:「無論發生什麼事,無論你有沒有做,我要你告訴我實話。你有做嗎?」
傑米說沒有,爸爸要他保證,於是傑米保證。
我想,這時候,就算他心裡原先有「不確定的懷疑」,但在傑米的保證下,身為「父親」的自己,必須拋下所有的懷疑,就算他不知道真相,但他得全然的相信傑米,為了傑米,也為了自己。

這個相信我覺得有點像賭博。
他的「全然相信」是梭哈,所以得知真相後,受到的衝擊會更大。

舉個心境上的例子:

A是講信用的親友(賭技高超的人)
B是愛說謊的親友(十賭九輸的人)

兩個事件
事件一:當你必須相信A或B沒有偷東西時……
對A會有比較大的信賴,對B就算相信了但會仍存疑
當真相揭曉,相信A受到的衝擊會比較大,對B會因為沒有盡信而受到比較小的傷害

事件二:選擇跟誰一起下賭注?
跟著A會下比較多賭注,對B會有保留
當結果都是輸的情況,跟著A會賠得比較多,受到較大的損害

傑米爸爸的心境更複雜,他梭哈,沒有退路了。但傑米卻真的殺了人,身為父親,還會有一股「無能為力」的感覺;即便他仍然想相信傑米,卻做不了什麼事,只能責怪自己。


家人

也許是交流不夠深,所以傑米才得在犯罪後,藉此體會「家人沒有因此遺棄他」的愛意與支持。

原以為傑米會這樣,是因為原生家庭有暴力。心理師問話時,傑米對於心理師一直要談論爸爸,甚至懷疑是不是爸爸有什麼問題才成就這樣的傑米時,感到非常憤怒。
但從爸爸和家人的對話中,他是一位非常體貼、還很幽默的人。

只是比起爸爸,媽媽似乎沒有那麼堅強,在傑米犯案一年後,媽媽擔心自己或家人受不了他人的眼光,想要離開回去利物浦。或許這是傑米當初只找爸爸的原因。(補充一下:好奇其他人觀點,所以查了一下,有很多人表示,因為爸爸是「有力父權」的象徵,所以傑米才會只找爸爸;我覺得說得也很有道理)

只是最後一集,我不能確定是他們全家本來就是那樣的相處氣氛,還是因為傑米事件,讓家人的交流更凝聚了。但應該是事後有改變吧!從傑米和爸爸的通話內容,傑米提到現在遇到問題會找人談談,口氣聽起來輕鬆許多;媽媽也多次提起心理師,提起心理師邀請他們不要責怪自己……等等。

那麼傑米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
就像萊恩借刀子,以為傑米只是要嚇嚇凱蒂嗎?
有那麼單純嗎?
電話中傑米提到,「事情就那麼發生了,離開庭的日子愈來愈近,他打算認罪。」為我解釋了刺殺的當下。
衝動這件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如何控制衝動,即時停手,成了重要的關鍵點。


羞辱的傷害性

凱蒂對傑米的霸凌是羞辱性的。如果潔德表示凱蒂非常討厭傑米是事實而不帶有潔德的個人情緒意識,那麼是不是凱蒂把自己受到的羞辱投射到傑米身上,讓這份羞辱一個一個的傳遞下去了呢?

但不幸的,這份羞辱,在遇到傑米後,被用激烈的方式展現出來了。

孩子間的情緒,當他們的問題沒有得到好的出口,情緒或許會像病毒般擴散,一個接一個找替身,把自己身上的羞辱傳承下去,不由自主的。
不只傑米,凱蒂、潔德和萊恩,在我看來,他們也都需要被好好的照顧與引導。

尤其是網路社群產生的社會性變化,什麼都變得又快又即時。以前的社會形態要攻擊一個人,至少也要打電話找到人才能罵。但網路不同,24小時開張,隨時都能發洩——卻也少了沉澱的時間與機會。

這時再加上照顧者的疏漏,也許它就扭曲變形了。


額外補充
劇中提到很多次「非自願獨身」,這是另一個很深的議題。
有很多的說法表示,傑米的行為,和非自願獨身有很大的關連,包含他講的話、對心理師的態度……等等。從父權的角度。
我覺得也很有意思。


傑米媽媽最後說:「要接受『我們或許該做得更多』的想法,我覺得我們可以這樣想。」是這部劇給家長們的提醒。

沒有人想成為劇中那對哀傷的父母。
我們確實可以再做得多一點,不只是物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多細胞生物的矛盾
37會員
70內容數
你我都只是多細胞生物 卻又不只是多細胞生物 △ 這個世界充滿謊言,雖然也有真話 你不能控制別人要說謊還是真話 但至少學著對自己坦白一點還是做得到的
2025/03/24
「是答案在前方等著我們? 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
2025/03/24
「是答案在前方等著我們? 還是我們的意識,選擇了我們存在的宇宙?」
2025/03/09
這位大姐大,我知道她很有名氣,演技也備受推崇,不過對她一直不太有感。 但我開始有一點想追她了。
2025/03/09
這位大姐大,我知道她很有名氣,演技也備受推崇,不過對她一直不太有感。 但我開始有一點想追她了。
2025/02/26
如果我就是在童話故事的下集,該怎麼辦? 這裡分享我看過後,有幾個特別留意到的人性問題,不知道我們想的會不會一樣。
Thumbnail
2025/02/26
如果我就是在童話故事的下集,該怎麼辦? 這裡分享我看過後,有幾個特別留意到的人性問題,不知道我們想的會不會一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時畫面突然被暫停,路同塵打斷說“如果事情照大家剛看到的結束,那麼這起案件本不屬於大家調查的範疇,但有些細節請大家注意。大家怎麼了都?” “嗨,一幫小孩,沒見過大場面唄,虛,範虛呢!”豐哥從畫面剛開始就將目光躲閃開去,現在強作鎮定的說。 “這次的事件,確實是過於血腥了些。”路同塵自語著。 畫面
Thumbnail
這時畫面突然被暫停,路同塵打斷說“如果事情照大家剛看到的結束,那麼這起案件本不屬於大家調查的範疇,但有些細節請大家注意。大家怎麼了都?” “嗨,一幫小孩,沒見過大場面唄,虛,範虛呢!”豐哥從畫面剛開始就將目光躲閃開去,現在強作鎮定的說。 “這次的事件,確實是過於血腥了些。”路同塵自語著。 畫面
Thumbnail
今天這篇隨筆來聊聊我創作資料取材相關的事好了。 一旦開始進行創作才發現自己的知識、常識實在相當的淺薄與貧乏,過去我的短篇小說以魔幻寫實為主,沒有什麼考據上的需求,但畢竟現在寫的是犯罪寫實小說,還是不能脫離現實太多。還好這個時代相當方便,我不用去窩在圖書館兩個月讓自己變成某些領域的專家,打開網路有請
Thumbnail
今天這篇隨筆來聊聊我創作資料取材相關的事好了。 一旦開始進行創作才發現自己的知識、常識實在相當的淺薄與貧乏,過去我的短篇小說以魔幻寫實為主,沒有什麼考據上的需求,但畢竟現在寫的是犯罪寫實小說,還是不能脫離現實太多。還好這個時代相當方便,我不用去窩在圖書館兩個月讓自己變成某些領域的專家,打開網路有請
Thumbnail
  為了不劇透,忍到現在才來跟大家聊聊這本《鄰家哥哥的深夜調教》的一些創作心路歷程。 一、嘗試加入新元素   這本小說是我第一次嘗試加入犯罪、懸疑元素﹙前兩本那些偷東西的不算😁﹚,其實我從小就愛看福爾摩斯、亞森羅蘋系列小說,長大後更是CSI迷,犯罪推理類型的戲劇是除了愛情劇之外的最愛。話說如此
Thumbnail
  為了不劇透,忍到現在才來跟大家聊聊這本《鄰家哥哥的深夜調教》的一些創作心路歷程。 一、嘗試加入新元素   這本小說是我第一次嘗試加入犯罪、懸疑元素﹙前兩本那些偷東西的不算😁﹚,其實我從小就愛看福爾摩斯、亞森羅蘋系列小說,長大後更是CSI迷,犯罪推理類型的戲劇是除了愛情劇之外的最愛。話說如此
Thumbnail
『新聞快報,近日一起引起社會大眾熱烈關注的深夜過路魔事件,嫌犯已經順利落網,警方現在正在調查該名嫌犯及其作案動機,詳細情況——』   林安雅瞥了眼正在播放新聞的電視,就立刻皺著眉一把抓起遙控器將節目切換到面向兒童的動畫節目。   「哎呦——真是太可怕了,我們家寶寶怎麼能聽這麼恐怖的新聞呢?」
Thumbnail
『新聞快報,近日一起引起社會大眾熱烈關注的深夜過路魔事件,嫌犯已經順利落網,警方現在正在調查該名嫌犯及其作案動機,詳細情況——』   林安雅瞥了眼正在播放新聞的電視,就立刻皺著眉一把抓起遙控器將節目切換到面向兒童的動畫節目。   「哎呦——真是太可怕了,我們家寶寶怎麼能聽這麼恐怖的新聞呢?」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青少年犯案,這是有些遙遠的事情,這本書透過少年法庭法官的眼睛,帶我們認識青少年案子中的種種面向。除了故事以外,本篇聚焦於我對於非行青少年更進一步的思考。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如果你讀者有推薦本書作者的第二本作品 請你一定要留言告訴我好嗎? 有血緣的,未必有愛。 一個被通緝的殺人犯,他以為他會在逃亡中,悲慘過完一生。 然而,他在遇到一個小孩之後,因為產生了牽絆社會,他反而變成帶給小孩幸福與思念的人。 殺人犯帶小孩逃亡的路程中,一度,為這孩子的將來設想,想給孩子美
Thumbnail
如果你讀者有推薦本書作者的第二本作品 請你一定要留言告訴我好嗎? 有血緣的,未必有愛。 一個被通緝的殺人犯,他以為他會在逃亡中,悲慘過完一生。 然而,他在遇到一個小孩之後,因為產生了牽絆社會,他反而變成帶給小孩幸福與思念的人。 殺人犯帶小孩逃亡的路程中,一度,為這孩子的將來設想,想給孩子美
Thumbnail
不過只是買本書為何要勞師動眾派一堆紀警來殺害他? 主角到底是犯了什麼太歲?分享一本舊書也會被遭來殺身之禍。 到底是班長搞得鬼,還是另有其人,主角與人無仇,何來報仇?
Thumbnail
不過只是買本書為何要勞師動眾派一堆紀警來殺害他? 主角到底是犯了什麼太歲?分享一本舊書也會被遭來殺身之禍。 到底是班長搞得鬼,還是另有其人,主角與人無仇,何來報仇?
Thumbnail
1956年,一名因盜竊被逮捕的13歲少年在被女警審問中,突然生命垂危.....。
Thumbnail
1956年,一名因盜竊被逮捕的13歲少年在被女警審問中,突然生命垂危.....。
Thumbnail
新北國中割喉案之後,該怎麼思考這一切?
Thumbnail
新北國中割喉案之後,該怎麼思考這一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