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家有個慣例,每天吃完晚飯,姊姊要陪我寫字。她拿著紅筆坐在我旁邊,一臉老師模樣,嘴裡叼著餅乾,碎唸著:「這是『日』,不是『口』,妳又寫錯了!」
我氣得把鉛筆丟開,她卻默默幫我擦掉,然後畫一個太陽在我的本子旁邊:「這樣妳會記得了吧?」

「欸!姊!妳現在......還常用筆寫字嗎?」我這樣問的時候,她正坐在餐桌旁滑手機,低著頭吃晚餐,臉上毫無表情,隨意回答我:「偶爾吧!不過寫出來的字,好像不是我了。」
「什麼意思?」
「就像......,很難說,有一種陌生的感覺。」
我看著她發呆的臉,突然想起我們一起寫功課的那些晚上。鉛筆沙沙地響、橡皮擦屑鋪滿桌,我一直寫不好「飛」,她就在我旁邊比手劃腳地教我:「妳看,是一個人張開翅膀,不是用跑的,是用飛的!」
我們在方格裡,一筆一畫地認識世界。學會「山」,才知道穩;學會「心」,才開始懂情感。
「你知道嗎?現在我們這一代,超多人都不太會寫字了!」我說。
她點點頭:「大家都太快了!滑手機、語音輸入,三秒講完一件事。但有些話,本來就該慢慢寫,才有重量。」
「妳覺得,文字的美還在嗎?」
我點點頭:「還在啊!但要慢一點,才看得見。」
「慢一點?」
「對啊!慢一點寫、慢一點想,字就會有聲音。小時候妳教我寫『靜』,那種安靜,是寫完之後心也靜了的感覺。」
「我最近寫了一些詞,像是『眉開眼笑』、『目光如炬』、『徐行』。每一個詞都像是人,陪我感受生活。」聽她這麼說,我明白了,「字」不只存在於紙上,它存在於我們的心裡,藏在曾經被認真書寫的每一個時刻。
語言是工具,也是我們心裡的房間。我們把喜歡與不喜歡的人、說不出口的話、來不及道歉......,都藏在裡面。
「所以啊!妹,以後如果妳真的不知道怎麼面對什麼事......,就拿筆出來寫!不用寫給誰,寫給自己就好。」
「但寫字很慢欸!講話比較快。」
「那就是重點。」
「因為慢,才會留下美好。」
「打字,是把話送出;寫字,是把心留下。」
我聽懂了,也想起那本我寫到一半的日記,還空著很多頁。那一筆一畫的重量,是字形,也是我走過的痕跡。
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你有多久,沒拿筆好好寫過一段話了?有些字,值得慢慢寫。也許寫給一個人,也許寫給自己。你會發現,那些願意花時間寫下的,是在意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