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才分享 巴菲特如何打造不敗投資帝國(上) ,結果馬上就有出版社找上門和我分享這一本書:投資守則第一條。

Warren Buffett的和 Benjamin Graham 無疑是兩位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他們所倡導的「價值投資」原則──以企業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並在價格遠低於價值時買入──至今仍是眾多成功投資者的信仰依據。而剛好 奇光出版 的經典書籍,是由 Phil Town 所著《投資守則第一條,Rule #1》一書,正是從 Buffett和Graham倡導的「價值投資」原則 ── 以企業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並在價格遠低於價值時買入──至今仍是眾多成功投資者的信仰依據。
Phil Town 原本是一名激流泛舟嚮導,因接觸到 Warren Buffett 的投資理念而徹底改變人生。書中提供了一種簡單、低風險且每週只需投入很少時間的投資策略。他將這段經歷寫進這本書,期望幫助更多人透過「確定性投資」來實現財務自由。
書一開始先是挑戰了金融業長期以來灌輸的三大迷思:
第一個迷思:
管理自己的錢需要專業知識與大量時間。作者強調這是過時的觀念,隨著網路科技進步,許多過去昂貴又難以取得的資訊與工具,現在都唾手可得。只需花很少的時間就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投資。金融業之所以維持這種迷思,是為了讓人們繼續依賴專業,支付昂貴的佣金與費用。
第二個迷思:
個人投資者無法打敗市場。 作者用 Warren Buffett 和 Graham 學派的例子來說明,確實有人能長期獲得遠超市場的報酬率。Rule #1 投資者的目標是每年達到至少 15% 的年化回報率,與其關心是否打敗市場,作者更在意自己在退休時能否有舒適的生活。作者也批評效率市場假說 (Efficient Market Theory),指出市場有時會「發瘋」,出現錯誤定價,而這正是我們投資者的機會所在。
第三個迷思:
分散投資與長期持有是降低風險的最佳方式。
作者提醒我,過去一百年裡,許多長期持有的時段其實報酬為零,有時甚至會帶來更高的風險。他主張,Rule #1 投資者不應過度分散,而是應專注在自己真正理解的少數好公司上。對初學者來說,集中投資最多五家公司反而更有效率。分散投資適合那些不願學習,只求穩定回報的人。Rule #1 的核心精神是:市場恐懼時買入,貪婪時賣出。
書中也將 Rule #1 投資法與房地產做比較,作者以 $5萬美金為例,在 30 年後,如果房地產年化回報率是 10.6%,而 Rule #1 投資為 15%,前者資產為約 $104 萬,後者則為 $330 萬,差距相當驚人。更重要的是,股票投資幾乎沒有管理責任,房地產則需面對租客與維修等問題。
我特別認同書中對風險管理的強調。作者指出,若資產下跌 50%,要回本就必須上漲 100%;如果跌了 80%,更需上漲 400%。這些數字提醒我「避免虧損」的重要性。Rule #1 投資就像一場棋局,只要不踩到「退回起點」的格子,就有機會穩穩前進。
買進優質企業的方法有幾個重要原則。首先是尋找「好企業」,並在價格合理甚至偏低時買入。作者用「四個 M」來評估企業:意義 (Meaning)、護城河 (Moat)、管理層 (Management)、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意義是我是否了解並關心這間企業。護城河則代表它是否有穩固的競爭優勢,例如壟斷地位、品牌力、轉換成本等。
為了判斷企業的財務健康,作者建議檢視「五大數字」:投入資本報酬率 (ROIC)、股東權益成長、每股盈餘成長、營收成長 與 自由現金流成長,這些指標年成長率應超過 10%。
最後,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核心精神。我應該只在股票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時買入,就像 Buffett 說的:「價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另外,作者也提醒我要評估公司的管理層,包括他們的誠信、願景與對股東的態度。
書中還介紹了如何透過技術分析工具掌握機構資金流向,以判斷買賣時機,雖然這些工具在其他市場可能成效不同,但我認為它們仍具參考價值,尤其有助於規避短期損失。
《Rule #1》打破傳統投資迷思,提供一種更貼近個人投資者實際需求的方法。只要願意花一點時間了解與研究,也能掌握自己的財務命運。這本書讓我相信,投資不一定是專家的遊戲,只要有知識、有紀律,人人都能靠投資走向財務自由。
抽書活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