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決定了員工士氣,而不是主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政策決定了員工士氣,而不是主管

政策決定了員工士氣,而不是主管


某天下午,工程部主管老林來找我。他的臉色有點沈重,不像平常那樣一邊喝咖啡一邊講笑話。

「有空嗎?」他站在門口,語氣很平靜,卻帶點疲憊。

我讓他坐下,還順手幫他倒了一杯熱茶。沒等我開口,他就自己開了話題。

「我覺得工程部最近的士氣很低。」他說得直接。

我愣了一下:「怎麼了?最近不是在忙新系統嗎?」

他點點頭,然後很誠實地說出來:「我們這兩三年做了好幾個新系統,每一個都花了很多力氣,但最後幾乎都沒有真的賣出去,也沒什麼人用。團隊的成就感幾乎是歸零的狀態。有些人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我自己也坦白說有點職業倦怠。」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不帶情緒,但我聽得出來,那是一種壓抑很久的無力感。

「但你們部門的人不是都蠻認真的嗎?」我問。

「對啊,他們真的很拼,沒有人在混,態度也都不錯。頂多就是有時候有些人轉不過來,效率慢一點。但這種累積下來的挫折,真的會讓人想放棄。」

我聽完之後沉默了一會兒,起身拍拍老林的肩膀說:「我們召集所有管理階層,來討論這個問題吧!」

每當有重大決策要討論,我們不會馬上召開正式會議。反而會先約在公司附近的咖啡店,一個一個把主管請來,輪流聊。

每次見面,總是先從閒聊開始:「最近小孩怎麼樣?」「週末去哪裡玩?」這種輕鬆的對話,反而讓人卸下防備。聊著聊著,才慢慢切入正題——部門的狀況、產品的瓶頸、心裡的疑問。

等幾位主管都聊完了,我才會回到公司,把大家集合起來開個總會。因為前面都已經說開了,開會時反而更聚焦、更容易對齊方向。很多次,公司重要的政策轉彎,就是這樣一杯咖啡、一句家常話、一場真誠的對話裡出來的。

在其中一次跟老林的咖啡會議中,想到之前看的一部Discovery影集《富豪谷底求翻身》*1。裡面那個創業老闆說,他每次都會先確認市場真的有需求,才會去製造產品;不是一聽到某個客戶講一講就開始做。這句話突然在我腦中響起。

我看著老林說:「其實我們過去太快開始做了,只因為有一個指標性客戶講得很有信心、看起來也蠻有機會,我們就決定上了。結果沒仔細確認市場需求以及市場可能的規模,也沒持續跟客戶討論。等我們東西做完了,對方卻已經沒興趣了。」

老林苦笑了一下,但點點頭:「好像真的是這樣。」

我一口喝乾了咖啡說:「走吧,我們找所有人聊一下。」


後記:這次事件給我的幾個反思

這件事情之所以讓我那麼在意,不只是因為產品沒賣出去,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一群認真工作的夥伴,卻無法從努力中獲得成就感。這會動搖團隊的核心。

後來我靜下心來,整理出幾個我們之前忽略的重點,也希望能變成往後的原則:

  1. 不要只因為「客戶說他想要」,就馬上投入開發。要先確認這個需求是否存在於更大的市場中,否則只是在追逐幻影。
  2. 客戶的需求不能只聽一次,而要持續確認。如果一開始就沒打算買,或中途變卦了,我們早點知道就能及時調整。
  3. 團隊的成就感不只來自薪水或完成工作,而是產品被使用、被認可。這一點對於整體士氣影響極大,不能忽略。
  4. 公司的管理重心會隨著階段改變。剛創業時重點是活下來,現在我們進入了需要「帶人」與「穩定組織動能」的階段,就必須學會聆聽、調整節奏,讓整個團隊都能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

這次不是一次失敗的結束,而是一個更成熟經營思維的開始。畢竟,我們不是只為了活下來,而是為了帶著一群人走得更遠。

Reference:

1.https://en.m.wikipedia.org/wiki/Undercover_Billionair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頁博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頁博,資訊博士、創業者、顧問,也是寫字的人。 他曾經帶領團隊創業,也陪伴無數老闆經營轉型,走過成功與失敗交錯的日子。後來,他選擇用故事記錄這些經驗,寫給那些在路上努力著的人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最近,我有個同事——我們就叫他某甲吧。他之前因為一份工作鬧得不愉快,前幾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的設計工作。某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他準備跟老闆提離職。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老闆覺得他沒有美感,不適合當設計師...
Thumbnail
最近,我有個同事——我們就叫他某甲吧。他之前因為一份工作鬧得不愉快,前幾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的設計工作。某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他準備跟老闆提離職。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老闆覺得他沒有美感,不適合當設計師...
Thumbnail
老王是一家中型企業的部門經理,平時工作兢兢業業,手下的員工也都十分敬業。然而,老王有個毛病,就是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事無巨細都要過問。雖然他的部門業績一直不錯,但員工們卻常常感到壓力山大,創意和效率也受到影響。
Thumbnail
老王是一家中型企業的部門經理,平時工作兢兢業業,手下的員工也都十分敬業。然而,老王有個毛病,就是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事無巨細都要過問。雖然他的部門業績一直不錯,但員工們卻常常感到壓力山大,創意和效率也受到影響。
Thumbnail
在台北的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小張是一名新入職的工程師,工作認真負責,經常加班完成任務。他的主管林經理對他的表現非常滿意,經常在部門會議上稱讚他。然而,小張卻常常感到壓力山大,因為他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總是得不到同事們的認可。
Thumbnail
在台北的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小張是一名新入職的工程師,工作認真負責,經常加班完成任務。他的主管林經理對他的表現非常滿意,經常在部門會議上稱讚他。然而,小張卻常常感到壓力山大,因為他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總是得不到同事們的認可。
Thumbnail
在一間中小型科技公司裡,小李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軟體工程師。他剛進公司的時候,滿懷熱情和幹勁,每天都在努力創新,期望能為公司帶來更多價值。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感到自己的熱情在消退,工作變得機械化,創意也逐漸枯竭。
Thumbnail
在一間中小型科技公司裡,小李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軟體工程師。他剛進公司的時候,滿懷熱情和幹勁,每天都在努力創新,期望能為公司帶來更多價值。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感到自己的熱情在消退,工作變得機械化,創意也逐漸枯竭。
Thumbnail
在一個繁忙的科技公司裡,李主管是一個大家公認的“好人”。他總是和藹可親,從不對下屬發火,甚至有時候還會幫忙分擔工作。員工們都喜歡他,但久而久之,公司內部卻出現了不少問題。
Thumbnail
在一個繁忙的科技公司裡,李主管是一個大家公認的“好人”。他總是和藹可親,從不對下屬發火,甚至有時候還會幫忙分擔工作。員工們都喜歡他,但久而久之,公司內部卻出現了不少問題。
Thumbnail
小李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從一名初級工程師一步步升至資深工程師。最近,公司內部出現了一個主管的職缺,小李被提名為候選人之一。對於這個消息,小李的心情既興奮又矛盾。他一方面渴望更高的職位和薪水,另一方面又擔心當主管的壓力和責任會影響到他目前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小李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從一名初級工程師一步步升至資深工程師。最近,公司內部出現了一個主管的職缺,小李被提名為候選人之一。對於這個消息,小李的心情既興奮又矛盾。他一方面渴望更高的職位和薪水,另一方面又擔心當主管的壓力和責任會影響到他目前的生活品質。
Thumbnail
黃同慶慶聲若響: 老師,我有一名資深部屬,待在公司十幾年,這半年調到我的部門,他工作能力沒什麼大問題,但就是喜歡跟其他員工抱怨公司政策,還喜歡倚老賣老,我覺得部門的士氣受到影響,但他又是老員工,講道理他肯定不聽,請問如果我要找他面談,我可以怎麼做? 同學,你好。如你說的這種狀況,你確實需要找這名
Thumbnail
黃同慶慶聲若響: 老師,我有一名資深部屬,待在公司十幾年,這半年調到我的部門,他工作能力沒什麼大問題,但就是喜歡跟其他員工抱怨公司政策,還喜歡倚老賣老,我覺得部門的士氣受到影響,但他又是老員工,講道理他肯定不聽,請問如果我要找他面談,我可以怎麼做? 同學,你好。如你說的這種狀況,你確實需要找這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