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人話嗎?】ep12 為什麼你的人生要長在別人嘴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想聽我們聊更多,就來這邊吧~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4bsgGsG

🚀|spotify:https://spoti.fi/3URbhE6

🚀|KKBOX Podcast:https://bit.ly/3UPKubj

🚀|聲浪:https://bit.ly/4bm3plp


歡迎回到我們的頻道。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非常有感的話題:為什麼你的人生要長在別人的嘴上?

最近,我有個同事——我們就叫他某甲吧。他之前因為一份工作鬧得不愉快,前幾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的設計工作。某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他準備跟老闆提離職。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老闆覺得他沒有美感,不適合當設計師。

這讓他開始懷疑自己,不想再做設計了。聽到這裡,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因為我一直認為他在美感和設計上有很大的才能。可是,因為這兩次工作上的不順遂,他開始自我質疑。我明白,在那個情境下,直接安慰他反而會讓他覺得刺耳。所以,我只能說:「好啊,也不錯,你可以換個領域,或許會有新的想像。」

這種情況真的很容易讓人放棄一些事情,尤其是當你連續兩份工作都被老闆質疑時,你一定會對自己產生困惑和自我質疑。

但我也有一個相反的例子。我曾經連續四份工作都被老闆質疑,最後我決定不再工作了。那時候,我懷孕了,想自己帶小孩,加上家裡也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我最後決定不再在外面上班。

當時,我的工作在台北市,年薪18個月,每天準時上下班,還有助理可以幫忙。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決定離開。那時候,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我瘋了,說我放棄這麼好的工作是白癡。可我覺得他們不懂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我沒有聽他們的。

後來,我回家教英文,現在每天只需要工作四個小時,收入跟之前差不多,但生活品質卻提高了很多。我可以隨時處理小孩的事情,不需要向任何人請假。回頭看,還好當初我沒有聽那些人的話,做了自己的決定。

這讓我想到,我們不一定要跟著大眾走,才能走對路。有時候,違反生物本能,做出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反而能帶來更好的結果。這是一個需要被練習的過程。你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況?你是如何處理的?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你一些啟發。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是被主管批評時,你會感到非常挫敗,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這其實和一個叫「羊群效應」的心理現象有關。

所謂的羊群效應,就是指我們常常會跟隨領導者或大眾的意見,甚至不加思索地接受他們的決定。這種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工作環境中。你可能會發現,當你的主管或老闆對你提出負面的反饋時,你會很容易開始自我懷疑,甚至否定自己。

舉個例子,如果你的主管說你最近的表現很差,你可能會開始想:「我真的有問題嗎?」這種自我質疑的心態其實非常普遍,因為我們天生就會服從領導者,這是一種寫在我們DNA裡的生理機制。這種機制在古代可能是為了生存而設計的,比如在面對自然災害或猛獸襲擊時,我們需要迅速做出決定,跟隨領導者的指揮才能提高存活的機率。

然而,這種天生的服從機制在現代社會中有時候會讓我們陷入困境。當我們過度依賴領導者的意見,忽視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時,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像是「長在別人嘴上」。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失去自信,甚至在職業生涯中迷失方向。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認為,首先我們需要勇氣和智慧來面對這種情況。動腦和勇氣是兩個關鍵因素。即使我們最終選擇跟隨大眾的路線,但至少是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這樣,我們會更有底氣,也更能接受結果。

舉個具體的例子,我有一位前同事,他經常受到老闆的批評,這讓他感到非常挫敗,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份工作。他的情況其實反映了很多人在職場中的共同困境。當我們不斷被否定時,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種情況其實和我們剛才提到的羊群效應有很大關係。當我們的領導者—在這個例子中是老闆—給出負面的評價時,我們很容易無條件地接受,並開始自我否定。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跳脫這種思維模式,嘗試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來看待問題。

有些公司文化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比如,有些老闆表面上說要和員工討論問題,但實際上並不真正聽取員工的意見,這會讓員工感到更加無力和挫敗。這種情況下,公司內部只有一個聲音,員工的自主性被壓制,這其實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那麼,怎樣才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並保持自我呢?我認為,如果你真的想在某間公司過得順遂穩健,你需要按照公司的方向和SOP來行事,這樣才能在這個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完全放棄自己的思考和判斷。相反,你需要在遵循公司規範的同時,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這樣才能在職業生涯中走得更遠。

對於那些已經跳脫出公司體系,成為自己領頭羊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更能理解這種感受。當你成為一個有領導權的人時,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其實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簡單。領導者的決策往往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這時候你就會明白,很多決定其實都是權衡利弊之後的結果。

總之,我們需要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讓自己的人生長在別人嘴上。即使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也應該保持勇氣和智慧,這樣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希望你能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找到方向,不再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 你是否曾經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似乎總是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這種感覺就像是你的生活長在別人的嘴上,無論你做什麼,都會受到他人的評價和影響。這種現象其實並不罕見,它源自於我們人類的群居本能。

讓我們回到遠古時代,那時候人類是群居動物,為了生存必須依賴團體的力量。打獵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的人們需要團結合作,才能成功捕獲獵物。這種群體合作的模式,讓我們習慣了聽從他人的意見,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存。

然而,現代社會已經大不相同。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結構的變化,使得我們可以獨立生存,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依賴群體。然而,這種群居本能卻依然存在,使得我們容易被他人的評價所影響。

在職場上,這種現象尤為明顯。舉個例子,我有一位同事,他總是被領導的話語所左右,因為他還沒有達到領導的地位,所以很容易被洗腦。他覺得領導說的都是對的,但事實上,領導的話並不一定完全正確。他們往往只揭露部分真相,這讓我們得到的信息並不完全準確。

這種情況讓我想到,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在意別人的評價?這其實和我們的基因和自然本能有關。以前,我們為了生存必須依賴群體的力量,所以他人的意見對我們非常重要。現在,雖然我們不再需要依賴群體來生存,但這種本能卻依然存在。

現代的工作環境也加劇了這種情況。現在的公司結構通常是各自為政,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職責,大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最後再整合成一個專案。這種分工模式讓我們的聯繫性變得不那麼強,反而更容易產生內部鬥爭。

我曾經在一家行銷公司工作,行銷部門需要寫文章、拍影片、錄製Podcast等,每個市場部門都希望有自己的內容。然而,行銷部門的資源有限,不可能滿足所有需求,這就引發了內部的鬥爭。這種情況讓我感到非常煩躁,最終選擇了離開公司。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情況呢?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別人的評價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我並不是鼓勵大家完全忽視他人的意見,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有自己的判斷力,不要盲目地被他人所左右。

其次,我們需要學會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價值和能力。這樣一來,我們就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動搖自己的信心。當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就能夠更從容地面對他人的評價。

最後,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這可以是家人、朋友或者是志同道合的同事,他們能夠給予我們正面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保持積極的心態。

總而言之,我們不需要讓自己的人生長在別人的嘴上。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避免他人的評價,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看待這些評價,並且在這過程中成長,變得更加堅定和自信。希望你能夠從中獲得啟發,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為什麼你的人生要長在別人嘴上

應該是說,如果今天別人跟你說的話怎麼講,是很虛無縹緲、沒有建樹性的,你就別聽了。譬如說,你的同事老闆說你真的很沒有美感,你這樣不行。這些話在我聽起來一點意義都沒有,感覺就是一個很單方面的宣洩。你不是實際上跟別人講說,我覺得你在設計上可能譬如說,光線怎麼樣所以你應該怎麼改。我覺得這種話就要聽,就是他有實際上講出一個什麼的,這種話我會聽。但是那種在那邊講什麼,喔你態度不好你這樣不行,這種我就當放屁。對,我覺得解法是這樣,就是你要選擇聽有建樹的評論,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就放著吧。不喜歡聽的就別聽了,當他們都是唱飲料就好了。

如果真的太容易受到別人影響,真的沒辦法的話,就跟我一樣回家吧。自己回家,老師就再也不會有什麼別人的評論的影響。我覺得這個切臉是對的。我的看法是這樣,我還是會看他講這句話的立場是什麼。他如果在講這句話立場就只是想要宣洩,因為那個同學有跟我說,他發現他這個主管只要工作一多、事情一砸,他就會開始到處找人罵發火,情緒變異就會變很大。你如果知道在這樣的狀況下,他講的話就是不等值的,那這樣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啊。

可是你還是會被影響啊。我會建議他離職,原因是這樣的一個公司、這樣的一個地方就不適合待啊。我沒辦法接受那種情緒化的主管,因為以前有遇過,真的很可怕。誰沒遇過呢?真的好難過,為什麼都是這種人。同學都有,誰沒遇過都嘛有。所以你看我們現在都換工作,好像也蠻合理的。真的沒辦法接受那種情緒化的主管。

回過頭來講,我覺得這件事情還是要看他講這句話是出自於什麼樣的立場,還有他的本意是什麼。像我們剛才講的,我前同事的主管其實就只是想要發洩,那當然就是不要理他啊。我也知道在情緒上面,真的很難去說真的不要理他,因為你會被影響。但我相信,冷靜了之後你會知道那就是bullshit。

但他現在感覺是回不來耶。既然這件事已經過了,但他還是很深受影響。一定是這樣子啊,那我覺得這狀態其實就是要時間啊。我們講比較難聽的就是,他踩了更多雷之後,他會覺得這個還好。真的好難過,為什麼我們工作都要踩雷。他有辦法去辨識,我們要開一個什麼樣的課程嗎?bullshit的一百種人之類的,然後大家去上個課就會有一個心理檢測。我遇到這個狀況,這就是一個bullshit不要理他。

那你準備一下,我覺得你的經驗足矣。可能會變成bullshit的一百種人之一。笑死了,我覺得大家會很開心耶。那你問大家要不要,叫大家底下留言。敲碗的我們再來開始,bullshit的十種人先寫,寫完之後再一百種人。有那麼多嗎,一百種耶。人百百種我相信一定有,但是你可以寫出一百種人,太厲害了吧。如果寫不出來的話就問GPT啊。

我們今天就到這邊,想問一下你有說過最印象深刻的評價是什麼?歡迎底下留言跟我們分享。如果你想聽更多有關情緒、溝通、自我認知等相關話題,記得要再回來喔。分享更多給你。掰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以說人話嗎?的沙龍
5會員
44內容數
2025/04/26
探討逆思維如何幫助我們更新思維模式,並應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文章從手機更新的頻繁性出發,引申至大腦思維的更新必要性,並結合《逆思維》一書,深入分析如何透過接受衝突、挑戰自我認知,來促進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4/26
探討逆思維如何幫助我們更新思維模式,並應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文章從手機更新的頻繁性出發,引申至大腦思維的更新必要性,並結合《逆思維》一書,深入分析如何透過接受衝突、挑戰自我認知,來促進個人成長。
Thumbnail
2025/04/09
我們的童年經歷和現在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大相徑庭。想想看,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父母和我們的互動是怎樣的?而現在的孩子又面臨著什麼樣的挑戰呢...
Thumbnail
2025/04/09
我們的童年經歷和現在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大相徑庭。想想看,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父母和我們的互動是怎樣的?而現在的孩子又面臨著什麼樣的挑戰呢...
Thumbnail
2025/03/26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非常有趣(也可以說是驚悚)的話題,就是小孩的大腦是怎麼壞掉的。這個話題靈感來自一本書,叫做《失控的焦慮世代》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裡不禁想,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我從未想過的角度。想想看,我們這一代人,手機的普及剛剛開始,我們是從智障型手機到智慧型手機的轉變中成長起來的...
Thumbnail
2025/03/26
今天我們要聊一個非常有趣(也可以說是驚悚)的話題,就是小孩的大腦是怎麼壞掉的。這個話題靈感來自一本書,叫做《失控的焦慮世代》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裡不禁想,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我從未想過的角度。想想看,我們這一代人,手機的普及剛剛開始,我們是從智障型手機到智慧型手機的轉變中成長起來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故事就是這麼開始的... 「整個事業部被裁撤是總公司的決定,我們也只是配合…只是這事業部副總實在不好處理…」總經理進入開講模式。 「想當年喔,這個副總跟我同期進公司,在總公司也是經營了不少人脈,只不過後來我的能力經驗各方面勝出一籌…(以下省略自吹自擂三萬八千個字)」 莉莉安膽戰心驚
Thumbnail
社畜簽了合約的日子 這幾天真的是在倒時差的感覺…以前工作十分鐘就到公司。現在早起兩個小時就是給了交通……
Thumbnail
社畜簽了合約的日子 這幾天真的是在倒時差的感覺…以前工作十分鐘就到公司。現在早起兩個小時就是給了交通……
Thumbnail
最近,我有個同事——我們就叫他某甲吧。他之前因為一份工作鬧得不愉快,前幾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的設計工作。某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他準備跟老闆提離職。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老闆覺得他沒有美感,不適合當設計師...
Thumbnail
最近,我有個同事——我們就叫他某甲吧。他之前因為一份工作鬧得不愉快,前幾個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的設計工作。某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他準備跟老闆提離職。我問他為什麼,他說老闆覺得他沒有美感,不適合當設計師...
Thumbnail
最近,台北的一位朋友小美和我聊起她的工作困擾。小美是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工作四年來,她一直以她的創意和敬業精神深受上司和同事們的喜愛。然而,近來她卻經常感到心力交瘁,每天早上起床都覺得要去上班是一件苦差事,甚至開始萌生了離職的念頭。
Thumbnail
最近,台北的一位朋友小美和我聊起她的工作困擾。小美是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工作四年來,她一直以她的創意和敬業精神深受上司和同事們的喜愛。然而,近來她卻經常感到心力交瘁,每天早上起床都覺得要去上班是一件苦差事,甚至開始萌生了離職的念頭。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的從冷氣師傅到設計公司老闆的職涯轉變和心路歷程。作者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看待裝修與設計,並分享了自己在經營室內設計裝修公司遇到的大小事。這篇文章通過個人經歷,反映了設計裝修行業的特殊性和作者的成長歷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的從冷氣師傅到設計公司老闆的職涯轉變和心路歷程。作者透過不同角色的視角看待裝修與設計,並分享了自己在經營室內設計裝修公司遇到的大小事。這篇文章通過個人經歷,反映了設計裝修行業的特殊性和作者的成長歷程。
Thumbnail
黃同慶慶聲若響: 老師,我有一名資深部屬,待在公司十幾年,這半年調到我的部門,他工作能力沒什麼大問題,但就是喜歡跟其他員工抱怨公司政策,還喜歡倚老賣老,我覺得部門的士氣受到影響,但他又是老員工,講道理他肯定不聽,請問如果我要找他面談,我可以怎麼做? 同學,你好。如你說的這種狀況,你確實需要找這名
Thumbnail
黃同慶慶聲若響: 老師,我有一名資深部屬,待在公司十幾年,這半年調到我的部門,他工作能力沒什麼大問題,但就是喜歡跟其他員工抱怨公司政策,還喜歡倚老賣老,我覺得部門的士氣受到影響,但他又是老員工,講道理他肯定不聽,請問如果我要找他面談,我可以怎麼做? 同學,你好。如你說的這種狀況,你確實需要找這名
Thumbnail
  發現話題竟然還活著,我趕忙補刀:「嗯嗯,不用也沒關係。」
Thumbnail
  發現話題竟然還活著,我趕忙補刀:「嗯嗯,不用也沒關係。」
Thumbnail
有一個人在職場上總是高高在上,身份地位無不受人羨慕和推崇。突然有一天,那個人無預警從雲端掉下來,每個人都在等著看好戲,如果那個人是我們,我們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重新站起來,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重新鋪一段未來的路? 有一男子,五十歲那年被公司裁員,原本擔任研發部門資深經理的他,突然被通知隔天不用來上班
Thumbnail
有一個人在職場上總是高高在上,身份地位無不受人羨慕和推崇。突然有一天,那個人無預警從雲端掉下來,每個人都在等著看好戲,如果那個人是我們,我們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重新站起來,要用什麼樣的心態重新鋪一段未來的路? 有一男子,五十歲那年被公司裁員,原本擔任研發部門資深經理的他,突然被通知隔天不用來上班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Thumbnail
這陣子,我陸續聽到有人在閒聊時,想要開啟新的話題,是這樣說的: 「他怎麼這麼沒能力,工作了十年才做到組長而已。」 「你家人怎麼這麼笨,要買也不會去買那種比較便宜的水果。」 「我看他也沒多聰明,明明怎麼做就好了,竟然不知道。」 這些句子的起手式,都是從貶低他人開始。 這讓我回想起,曾經在某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