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相當晴朗,趁著還沒進入酷暑盛夏,去爬座沒甚麼遮蔭、會很曬的山。

對就是這麼曬
有些山雖美,但需要各種轉程、或是總交通時間很長。因為連日工作有點疲累,不想要舟車勞頓,於是就近選了還沒挑戰過的基隆山東峰!
台灣好行965超方便,班次密集,直接就可以從台北衝上九份,抵達基隆山登山口!知道雷霆峰的難度頗高、需要手腳並用攀繩,所以有帶了手套,下載好離線地圖就出發。但沒有仔細查其他山友的分享,雖然獨攀的經驗很多的我,這次還是有些驚險,未來這類行程還是結伴同行為佳!
行程規劃
上午|
- 捷運北門站-隔頂(台灣好行956)
- 基隆山-基隆山東峰(雷霆峰)-濂洞國小
午餐|寬哥的關於咖啡
下午|
- 黃金瀑布、水湳洞
- 九份老街(公車891|水湳洞遊客中心-浪漫公路口)
- 九份老街-捷運西門站(台灣好行956)
詳細圖文版行程分享請點下篇:
半小時攻頂撿顆小百岳
基隆山雖然有基隆二字,但不在基隆在瑞芳,就在九份老街往上走,也可以原路來回後逛九份老街。
之所以叫基隆山是因為山的外型像雞籠,是海拔588公尺的小百岳。

這座小百岳呢,就是在沒有綠樹遮陰的樓梯,連續向上,一直上樓梯、一直上樓梯,就會到了。所以記得防曬要做好,不然很容易會曬傷喔!
攻頂後有超美麗的無敵海景!剛剛一路上揮汗如雨都值得啦!
東峰往哪走
在基隆山頂根本沒發現往東峰的道路,但離線地圖看起來要繼續往前,於是問了在山頂涼亭休息,看起來很資深的登山老夫妻,身體看起來非常硬朗,且登山穿著很完備、有歲月的痕跡,想說他們爬基隆山肯定是當後花園在散步的吧!?
沒想到太太說東峰非常不好走,所以他至今都沒去挑戰,和我確認是自己去嗎?要小心!
我很自信地回答,我知道要攀繩,我有帶手套!
太太表示但真的很不好走,幫我用地圖確認了方位,從一條...有立著警告看板、看起來不太是路的地方下去,先生遙指著另一座較矮看起來超遙遠的山頭,說東峰該不會是那邊吧?
確認方向後我就勇往直前探險去了!

這有路?要確欸
二度被提醒
路徑很小但還算明確,雖然是陡下但將重心放低,腳步踏穩緩慢下切。

到這裡都還在一個可以理解跟掌握的路徑中,直到我遇到了兩名山友,坐在大石頭上休息。
「哇!你自己爬嗎?第一次爬?」山友驚嘆。
「對呀,我要一路走到黃金瀑布。」我精神抖擻地回應。
「一個人要小心,這很不好爬。」山友愈重心長地說。
「我知道要攀繩,我有帶手套。」再次自信回應。
「不是手套的問題,是踩點的問題,你真的要注意喔!」山友溫馨提醒。
山友表示我等會還會遇到他們同行的三位夥伴,感謝他們地提醒後我就繼續往前了。
走沒多久就陸續遇到了兩位氣喘吁吁的山友,因為路很小且需要拉繩,避免搶道,提醒後方的山友先讓我下。
第四位山友向下喊,提醒完全看不到本人的第五位山友,說有人要下,不要上來,確認對方有接收到訊息後,再讓我往下。
結伴的重要性
雖然看不到第五位山友,但我知道他就在這塊大岩石的下方,想著前面山友提醒的踩點重要性,想要踩穩再下。
但我踩著的點,根本就沒辦法讓我的下一隻腳落地,所以我說那個踩點呢?在哪?
還好在正下方的山友,雖然聲音聽起來非常疲憊,還是很冷靜地跟我說,要再往左邊踩(但我由上往下的角度完全看不到那邊有點可以踩),帶著惶恐的心,慢慢移動腳步,確認踩穩了,繩子抓緊,順利踩到平地,也感謝我的父母基因(?)讓我的腳還足夠長,不然難度更高。
就這樣驚魂未定地完成了第一座攀繩陡下,對,只是第一座而已。

我剛剛是從這邊下來的,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第五位山友看起來還在休息,我問他再來還有像這樣的攀繩陡下嗎?
「還有很多,而且更難!你自己要小心!」山友認真回答。
難怪他看起來如此疲累,因為他們是一路陡上攀上來,體力耗損更快。
當下,思考著如果不是這位山友在下方指導我踩點,我根本就不可能順利下來,如果再來還更多更難,我一個人真的有辦法嗎?
還是我要跟著他們原路折返?結伴同行互相有照應最安全,而且他們五位看起來都超可靠的。
繼續前進
不確定是因為第一個陡下還不夠嚇人,還是覺得自己平時都有在鍛鍊,體力很好應該沒問題,感謝第五位山友的幫助後,決定挑戰自我繼續獨自前進。
邊走的過程,腦袋中開始在思考,沒做留守人回報,也沒跟家人說我是來爬東峰,只有在基隆山攻頂時傳了美麗的海景照給家人,如果這段路上真的發生甚麼事,家人根本連我人在哪都不知道。
雖然希望平安下山,越走越覺得心裡毛毛的,於是默默傳了自拍照,讓家人知道我的穿著,跟簡述我現在正從基隆山到東峰的路上。
重點是踩點
每遇到一個陡下的石壁,腦袋中就不斷提醒著自己方才山友的提醒:「重點是踩點。」
下去前先思考判斷確認每一步的踩點,再沉著地向下。
第五位山友講話也很實在,確實後面真的是更多、更難!多希望他只是誇飾啊!

我剛剛是從那座山頭來的嗎!?不可思議我翻過一座山頭!
想念柏油路
平時爬山最討厭踢柏油路,在這段漫長的陡下過程,竟開始想念起柏油路的美好,即使已經聽得到車子的聲音,卻怎麼也走不到路上,好近又好遠的距離。
歷經千辛萬苦的陡下,其實大部分時間是坐著慢慢嚕下山,終於抵達柏油路,好踏實,感動!超級有挑戰性,覺得我這一生來過這一次就好!

從神奇的出入口回到柏油路
也在第一時間傳了下山照給家人,雖然沒在爬山的家人,在這段過程從頭到尾都不曉得我經歷了甚麼。
大放鬆,開心吃中餐去!
登山安全是自己的責任
雖然平安下山,但想來還是有些懊惱。

沒有事先多查其他山友的經驗分享,錯估行程的難度,且自己沒有攀岩經驗,此行程不應該自己獨攀,且因為家人並不了解山林,即使回報行程,也難以掌握狀況。明明就有留守人平台,可以在自己遇到需要幫助時請求支援,但我也沒做。
可能因為大台北的郊山爬得很熟悉,竟忽略了最基本的行前準備。
也推薦如果喜歡爬山的朋友,如果像我一樣沒有熟知山岳的親友,可以使用由戶外安全推廣協會提供的第三方協同留守平台服務,申請過程很簡單!

透過Line即可回報
第三方留守人平台操作流程說明
事前預約
- 進入第三方協同留守平台官方網站
- 選擇登山路線/自訂行程
- 詳閱並勾選同意使用說明
- 創建自己的登山計畫行程、取得行程代碼
- 在戶外安全推廣協會官方Line帳號取得驗證碼
- 在網站上輸入驗證碼→成功預約!
出發前及當日
- 在官方Line,於出發前提供裝備與衣著照片→完成留守服務申請!
- 爬山過程中可以回傳進度及狀況
- 下山後訊息「解除留守」→完成本次任務
全服務免費,讓旅途多一份安心和保障!也是提醒自己事前做好規劃功課,因為—
登山安全是自己的責任!

山,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