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盈策略詐騙吸財【反詐救援賴c9017】聽到『保證獲利』?快逃!教你識破假投資真詐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受害者的真實經歷


小芸是一位在金融業工作的年輕女性,平常對投資略有涉獵。有一天,她在社群平台上看到一位看起來專業的理財顧問分享投資心得,並私訊她介紹一款「新型投資詐騙APP」。一開始她只投入新台幣三萬元,幾天後APP顯示她已經獲利五千元,讓她信心大增。


接下來幾週,她陸續投入更多資金,總金額達到新台幣三十萬元。但當她想要提領時,APP卻顯示系統維護、資料錯誤、帳戶異常等問題。她聯繫對方,對方開始以各種理由推託,甚至消失。直到這時她才意識到,這是一場設計精密的騙局。


被騙後的自救步驟


截圖留存與客服的對話紀錄、交易明細、平臺網址等,紙本資料也需備份。


聯繫支付管道


若透過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轉帳,立即聯繫發卡機構說明「交易爭議」,申請止付或退款流程。


向金融監管單位舉報


蒐集平臺名稱、網址、對方帳戶等資訊,向金管會或調查局提交詐騙舉報,增加追查機會。


尋求民間組織協助


部分公益團體提供法律諮詢與心理輔導,協助受害者整理資料並制定後續計畫。


被騙後!第一時間聯絡反詐志工 把握黃金時間找被騙資金!


反詐志工 Line:c9017


我們會幫你查證並分享被詐騙的經歷,還有民眾被騙後找回資金的經驗給你,近年來詐騙集團的手法不斷變化,希望透過宣傳反詐騙資訊,降低大家財產被害的幾率,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  


如何辨別假投資平臺?


過度承諾收益:標榜「穩賺不賠」「週報酬20%」等不合理的宣傳。


缺乏透明資訊:網站無公司地址、監管牌照,或盜用正規機構名稱混淆視聽。


異常操作要求:要求透過私人帳戶轉帳、虛擬貨幣交易,或拒絕提供正式合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atalina Copa的沙龍
0會員
127內容數
Catalina Cop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5
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電子交易系統裡,一名程式設計師的誤植代碼曾引發百億日圓級市場波動;矽谷新創公司的產品經理誤判市場需求,導致千萬美元研發經費付諸東流。這些真實案例揭示殘酷現實:職場錯誤的殺傷力與職位高度呈指數成長。當代職場人真正該修習的,不是如何避免犯錯,而是如何在錯誤的暴風雨中優雅起舞。 一、錯
2025/05/15
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電子交易系統裡,一名程式設計師的誤植代碼曾引發百億日圓級市場波動;矽谷新創公司的產品經理誤判市場需求,導致千萬美元研發經費付諸東流。這些真實案例揭示殘酷現實:職場錯誤的殺傷力與職位高度呈指數成長。當代職場人真正該修習的,不是如何避免犯錯,而是如何在錯誤的暴風雨中優雅起舞。 一、錯
2025/05/15
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電子交易系統裡,一名程式設計師的誤植代碼曾引發百億日圓級市場波動;矽谷新創公司的產品經理誤判市場需求,導致千萬美元研發經費付諸東流。這些真實案例揭示殘酷現實:職場錯誤的殺傷力與職位高度呈指數成長。當代職場人真正該修習的,不是如何避免犯錯,而是如何在錯誤的暴風雨中優雅起舞。 一、錯
2025/05/15
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電子交易系統裡,一名程式設計師的誤植代碼曾引發百億日圓級市場波動;矽谷新創公司的產品經理誤判市場需求,導致千萬美元研發經費付諸東流。這些真實案例揭示殘酷現實:職場錯誤的殺傷力與職位高度呈指數成長。當代職場人真正該修習的,不是如何避免犯錯,而是如何在錯誤的暴風雨中優雅起舞。 一、錯
2025/05/15
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電子交易系統裡,一名程式設計師的誤植代碼曾引發百億日圓級市場波動;矽谷新創公司的產品經理誤判市場需求,導致千萬美元研發經費付諸東流。這些真實案例揭示殘酷現實:職場錯誤的殺傷力與職位高度呈指數成長。當代職場人真正該修習的,不是如何避免犯錯,而是如何在錯誤的暴風雨中優雅起舞。 一、錯
2025/05/15
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電子交易系統裡,一名程式設計師的誤植代碼曾引發百億日圓級市場波動;矽谷新創公司的產品經理誤判市場需求,導致千萬美元研發經費付諸東流。這些真實案例揭示殘酷現實:職場錯誤的殺傷力與職位高度呈指數成長。當代職場人真正該修習的,不是如何避免犯錯,而是如何在錯誤的暴風雨中優雅起舞。 一、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叢林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老話:「多做多錯」。但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問題不在於「多做」,而是「做錯了方向」?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盲目地搶著當好人可能會害了你的前程。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叢林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老話:「多做多錯」。但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問題不在於「多做」,而是「做錯了方向」?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盲目地搶著當好人可能會害了你的前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我發現,一旦我放棄以「全知者」、「教師」的身份寫作,寫作的靈感就會源源不絕從腦中湧出 上一篇談到了金錢,這一篇我想談談工作 我發現類似的劇本,在我不同的工作之中,不斷重複上演 那就是「覺得自己不足 -> 犯錯 -> 被主管唸 -> 引起自責與對工作的恐懼」
Thumbnail
我發現,一旦我放棄以「全知者」、「教師」的身份寫作,寫作的靈感就會源源不絕從腦中湧出 上一篇談到了金錢,這一篇我想談談工作 我發現類似的劇本,在我不同的工作之中,不斷重複上演 那就是「覺得自己不足 -> 犯錯 -> 被主管唸 -> 引起自責與對工作的恐懼」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上午整理資料時,發現許久之前寫下的十七條工作思維,這些思維是在創業初期,領導團隊時總結出的觀點。 當時,我與一些同事在工作上的觀點並不一致,因此寫下需要溝通的工作思維,並與團隊建立了共識。 透過這些思維,我們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和高效。 最後,我還分享了一句話: 「成長來自於工作上的痛苦,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