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叫它「百變印度舞」?一段關於身體、情緒與文化的探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很多人聽到「印度舞」,

第一反應常是:「哦~是肚皮舞嗎?」

我總是一邊笑一邊解釋:

「你說的應該是中東的肚皮舞,印度舞其實不太一樣喔~」

其實,印度舞,真的不只這些。

但我也理解,這些誤會其實是因為印度舞的樣貌太少被看見。

我創立「百變印度舞」這個名字,就是為了讓這些誤會,有機會被澄清。

讓更多人看見印度舞的豐富與層次。


🧭 百變印度舞是什麼?為什麼我這樣稱呼它?

一開始,我曾經用過「百變印度寶萊塢舞」這個名稱。

因為「寶萊塢」對多數人來說,是最熟悉的切入點 —— 五彩繽紛、熱鬧奔放、強烈情緒、有戲有舞。

寶萊塢這個詞,本身是一個很大的集合體,

即使在寶萊塢的舞蹈中,也早已融合了各地的民間舞蹈、古典元素,甚至加入現代與西方舞風,根本就是一場跨文化的交會。那不只是「電影舞蹈」,而是一種文化與情緒的大拼盤

但跳著跳著,我發現自己教的、跳的、探索的,已經不只寶萊塢。

🩰 印度舞,有太多面貌

光是古典舞,就有被官方認可的「九大印度古典舞」

每一種都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表演體系,包含動作、眼神、手印、情緒與神性象徵。 我主修的是其中一種:來自南印度的 Kuchipudi(庫奇普地)

這是一種結合肢體語言、戲劇與情感表達的古典舞, 舞者常在舞台上詮釋神話中的角色,用舞蹈講故事。

🎬 寶萊塢舞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人以為「寶萊塢」就代表一種風格,

但其實,依據不同的電影產業與語言區域,還有:

🎬 Bollywood(孟買 / 印地語)

🎬 Kollywood(泰米爾語)

🎬 Tollywood(泰盧固語)

🎬 Mollywood(馬拉雅拉姆語)⋯⋯

每一個地區的電影舞蹈風格都不同,各自融合著傳統與當代、民族與流行、神性與世俗。

除此之外,還有不能忽略的——在地民間舞蹈,它們生長在節慶、田野與日常生活裡,節奏鮮明、充滿生命力:

💥 北印度的 BhangraGidda,歡慶豐收,節奏強烈又奔放

🌀 西印度的 GarbaDandiya,圍圈跳舞、互動感強,富有節日氣氛

🔥 馬哈拉什特拉的 Lavani,有著戲劇性的節奏與情感表現,非常真性情

每一種舞都不一樣,每一種舞都會挑動身體裡某種特定的情緒能量。

我開始意識到:「百變」才是我真正想傳達的核心。

所以我乾脆把「寶萊塢」拿掉,

改名為**「百變印度舞」**—— 因為,印度舞本來就無限多變。


🌿 百變,不是混搭,代表情緒與身體的自由

對我來說,「百變」不是指我會很多種風格,不是為了展示,

而是一種認識印度舞原貌的誠實

  • 因為印度舞本來就不是一種風格,而是無數種面貌的集合。
  • 而人,本來也不是一種情緒,而是無數層情感的流動。

而人本身,也是多變的。

你可以在這裡跳出溫柔,也可以跳出狂野;

可以跳得神聖莊嚴,也可以跳得很戲劇、很誇張、很生活。

你不需要長得像誰、動作做得多完美, 你只需要在這支舞裡誠實地感覺、誠實地表達

這是我想傳遞的印度舞,

讓舞蹈不只是演出,不只是外表,

我不想大家只看到那些華麗的服裝、飄逸的舞裙,

我在意的是——你有沒有在跳舞中,感受到自己。

這是一場情緒與身體的覺醒練習,

是一條每個人都可以用來認識自己、療癒自己、表達自己的路。

🎶 舞蹈是故事,是情緒,是生活

在我眼中,印度舞最迷人的地方不是風格的多變,而是它可以承載情緒

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情感要說——

每一首歌,都有它要說的情緒與故事:

可以是俏皮、性感、感性;

可以是甜蜜的愛情、也可以是深刻的怨恨與憤怒。

它可以很神聖,也可以很世俗,

可以很莊嚴,也可以超級瘋狂。

而每一個舞者,也可以用身體去詮釋屬於自己的版本。

我喜歡編舞時去捕捉那些情緒的細節,

不是為了跳得「正統」, 而是希望每一個來跳舞的人,

都能在這首歌裡、這支舞裡,去經歷與表達那首歌裡的情緒本質,找到自己的情緒位置

我常說:

我們跳的不只是舞,而是故事。

那是一首歌背後的文化、

一段舞步裡的情緒、

一個眼神中的告白。

舞步,是語言;

表情,是語境;

眼神,是你與觀眾之間的橋樑。

這就是我眼中的「百變」。


🚶‍♀️這不是定義,而是我走出來的一條路

我從來不覺得「百變印度舞」是在定義什麼是印度舞。

印度舞本身就是個龐大、開放、多樣的宇宙,有九大古典舞、有上百種民間舞,有電影、有神話、有信仰、有日常。

但在台灣,每個教印度舞的人、每個跳的人、甚至每個觀眾,看待印度舞的方式都不一樣。

而「百變印度舞」,只是我用來定位我自己的方式。

它包含了:

  • 我學到的技術
  • 我感受到的文化
  • 我與學員共同經歷的情緒
  • 我正持續挖掘的創作靈感

這是一個開放的容器,也是一條專屬我的舞蹈路。


💫 舞蹈即生活,情緒即舞蹈

跳舞,不只是把手擺好,把腳踩穩,把姿勢對齊。

跳舞,是讓情緒自由,是讓身體說話。

舞蹈不是擺出正確的形狀、不是擁有華麗的服裝、不是標準答案。

它是身體與情緒的對話

是讓你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

所以我喜歡「百變印度舞」這個名字,因為它提醒我 ——

每一次跳舞,都可以是新的,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被誠實地跳出來。


所以,下次你看到我在跳舞,

不用急著問我「這是什麼風格的印度舞?」

你可以先感受看看:

這首歌在講什麼?我正在演哪一種情緒?

那一刻,也許你也會想跟著動起來。

你不需要會跳舞,只要允許自己「百變」。

那就是我們的起點了。

  • #百變印度舞
  • #印度舞
  • #寶萊塢
  • #印度文化
  • #舞蹈創作
  • #舞蹈教學
  • #情緒與身體
  • #非主流文化
  • #表演藝術
  • #文化觀察
  • #創作理念

👉追蹤我更多創作與教學|Instagram / Facebook / YouTube

👉想加入我的課程、體驗百變印度舞?請見最新課程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百變庫辛 × 印夏異國舞團
1會員
13內容數
嗨,我是百變庫辛。 也是印夏異國舞團的主理人。 在舞台上,我跳舞;在課堂上,我陪著大家一起用身體說故事。 我愛印度舞,也愛那些在舞裡被喚起的情緒、身體的悸動與連結。 在這裡記錄我跳舞的發現,還有一些看似正經卻很隨便的生活。 有時會突然放一張貓照,別問,問就是想曬。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使你更理解爵士樂的一本攝影集。 謝謝喜愛爵士樂的詩人鴻鴻願意出版這本書。   接觸搖擺舞Swing Dance後, 了解搖擺舞一開始是美國黑人跳的舞, 起源自1920 年代紐約的哈林區(Harlem) 當時他們還是奴隸, 為了宣洩情緒, 開始跳的舞蹈。 搖擺舞在非裔社群與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使你更理解爵士樂的一本攝影集。 謝謝喜愛爵士樂的詩人鴻鴻願意出版這本書。   接觸搖擺舞Swing Dance後, 了解搖擺舞一開始是美國黑人跳的舞, 起源自1920 年代紐約的哈林區(Harlem) 當時他們還是奴隸, 為了宣洩情緒, 開始跳的舞蹈。 搖擺舞在非裔社群與
Thumbnail
跳舞是一趟身體堆積的旅程。 本篇沒有參考任何線上資料,純粹是個人體驗。用於釐清與回顧自己的體驗與想像,在撰寫的過程中延展出沒意識的課題,這就是此篇文的目的。
Thumbnail
跳舞是一趟身體堆積的旅程。 本篇沒有參考任何線上資料,純粹是個人體驗。用於釐清與回顧自己的體驗與想像,在撰寫的過程中延展出沒意識的課題,這就是此篇文的目的。
Thumbnail
佛拉民歌舞蹈女郎 迪斯可舞蹈女郎 肚皮舞蹈女郎,很難生成。老是被拒絕。 阿拉伯舞女郎 南美森巴女郎,被拒絕許多次。 拉丁舞女郎,喜歡這張,很有韻味。 中國舞女郎,典型的。 寶萊烏女郎 街舞女郎
Thumbnail
佛拉民歌舞蹈女郎 迪斯可舞蹈女郎 肚皮舞蹈女郎,很難生成。老是被拒絕。 阿拉伯舞女郎 南美森巴女郎,被拒絕許多次。 拉丁舞女郎,喜歡這張,很有韻味。 中國舞女郎,典型的。 寶萊烏女郎 街舞女郎
Thumbnail
有鑑於天氣愈來愈熱,飲料越喝越多,身體好像就漸漸有肉了...為了展開我的甩肉大作戰,我開始尋找可以固定去上課的運動課程, 找來找去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於是腦洞大開的我突然想到不然去上舞蹈課吧!而且是我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國標舞!
Thumbnail
有鑑於天氣愈來愈熱,飲料越喝越多,身體好像就漸漸有肉了...為了展開我的甩肉大作戰,我開始尋找可以固定去上課的運動課程, 找來找去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於是腦洞大開的我突然想到不然去上舞蹈課吧!而且是我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國標舞!
Thumbnail
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中文,把國際標準舞拉丁競賽項目的pasodoble 說成「鬥牛舞」?使用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都照寫pasodoble,非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像日本,用他們習慣的「外來語」邏輯,直接說「パソドブレ」。語言文字中都沒有「鬥牛」的意象或影射,為什麼獨獨中文會說「鬥牛舞」? 中文的習慣
Thumbnail
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中文,把國際標準舞拉丁競賽項目的pasodoble 說成「鬥牛舞」?使用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都照寫pasodoble,非羅馬拼音文字的國家,像日本,用他們習慣的「外來語」邏輯,直接說「パソドブレ」。語言文字中都沒有「鬥牛」的意象或影射,為什麼獨獨中文會說「鬥牛舞」? 中文的習慣
Thumbnail
從此起彼落的「你聽我講」開始,四位表演者輪流話聲,形成一種有序的銜接感。在開場之後,一條與麻繩類近的「織帶」隨即出現,並貫穿了整部舞作。織帶的原料是紡織纖維,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的,這樣的性質和語言有著幾分相似──語言作為繩子般的存在,一方面帶有危險而可以傷人,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可能。
Thumbnail
從此起彼落的「你聽我講」開始,四位表演者輪流話聲,形成一種有序的銜接感。在開場之後,一條與麻繩類近的「織帶」隨即出現,並貫穿了整部舞作。織帶的原料是紡織纖維,可以是天然也可以是人工的,這樣的性質和語言有著幾分相似──語言作為繩子般的存在,一方面帶有危險而可以傷人,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可能。
Thumbnail
當我靠近、盯著伴時,我聯想到看過的舞蹈片段:舞者模仿動物、模仿海流樹木、模仿大自然、模仿情緒、演出情緒、表達情緒。我覺得我像雙人舞中的一半,透過身體傳達情緒給玩伴,讓她接續著表演,如此輪替、交織,形成一個整體。
Thumbnail
當我靠近、盯著伴時,我聯想到看過的舞蹈片段:舞者模仿動物、模仿海流樹木、模仿大自然、模仿情緒、演出情緒、表達情緒。我覺得我像雙人舞中的一半,透過身體傳達情緒給玩伴,讓她接續著表演,如此輪替、交織,形成一個整體。
Thumbnail
一圈一圈轉繞, 一絲一絲纏繞, 伴隨著樂曲、 感情的釋放, 譜成一部扣人心弦的場景。 狂放、灑脫、悲傷、失落、是獨自跳舞? 是訴說故事的媒介? 衍生世人眼中的獨創。 時間的洪流煞那間停滯, 無關乎性別無關乎情愛, 源源流暢在獨特的舞步中。 是探戈、是華爾滋、是拉丁
Thumbnail
一圈一圈轉繞, 一絲一絲纏繞, 伴隨著樂曲、 感情的釋放, 譜成一部扣人心弦的場景。 狂放、灑脫、悲傷、失落、是獨自跳舞? 是訴說故事的媒介? 衍生世人眼中的獨創。 時間的洪流煞那間停滯, 無關乎性別無關乎情愛, 源源流暢在獨特的舞步中。 是探戈、是華爾滋、是拉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