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2. 注釋
1. 魯侯伯禽:魯國的國君伯禽,周公之子。
2. 宅曲阜:居住於曲阜,即魯國的都城。
3. 徐、夷並興:「徐」為徐國,「夷」指東方的夷族,此處指東方諸夷的勢力崛起。
4. 東郊不開:東方郊野地區未能開拓安定,指局勢未穩。
5. 作《費誓》:「費」為魯國地名,此處指在費地發表誓師文告,為《費誓》的背景。
3. 白話文
魯國國君伯禽定居於曲阜之後,徐國與東夷部族相繼興起,使得魯國東部邊郊地區未能穩定。於是他在費地發表誓言,作為《費誓》。
4. 總結
此段簡述《費誓》的歷史背景:伯禽受封魯國後,面對東方異族的威脅,局勢不穩,於是在費地誓師,展現安國定邦的決心。
啟示
面對局勢動盪,領袖須明志整軍
外患壓境時,更需內政穩固
發誓誓師不僅是鼓舞人心,更是凝聚共識、強化治理的方式
一、
1. 原文
公曰:「嗟!人無嘩,聽命。徂茲淮夷、徐戎並興。善敹乃甲冑,敿乃干,無敢不弔!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今惟淫舍牿牛馬,杜乃擭,敜乃穽,無敢傷牿。牿之傷,汝則有常刑!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復之,我商賚汝。乃越逐不復,汝則有常刑!無敢寇攘,逾垣牆,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刑!」
2. 注釋
1. 無嘩:不要喧鬧、吵鬧。
2. 淮夷、徐戎:東方的異族勢力。
3. 敹:整理、整頓。
4. 干:盾牌。
5. 弔:憂慮、警惕,也可解作整備。
6. 淫舍:過度擴建房舍。
7. 牿牛馬:圈養的牛馬。
8. 杜乃擭,敜乃穽:堵住你的捕獸網與陷阱。
9. 馬牛其風:指馬牛走失。
10. 臣妾逋逃:僕人奴婢逃亡。
11. 越逐不復:越界追趕不送回。
12. 寇攘:掠奪。
13. 有常刑:有明確的刑罰。
3. 白話文
公說:「唉!大家不要吵鬧,要聽從命令。現在淮夷與徐戎同時興起,請大家整頓好自己的盔甲和盾牌,不得懈怠!準備好弓箭,鍛造好戈與矛,磨利武器鋒刃,不得有任何怠慢!
如今嚴禁任意擴建房舍與圈養牛馬,要堵住自己的捕獸網和陷阱,不可傷害圈養的牲畜;若有損害,要受應有的懲罰!
若馬牛走失,或奴僕逃亡,不可私自越境追捕;應該送還他們,我國會獎賞你。若越境追人而不送還,也會受到刑罰!
不可劫奪、偷越牆垣,偷竊馬牛,拐騙奴僕,否則都將依法懲罰!」
4. 總結
此段為伯禽向民眾頒布的軍令與法律,既有對軍備整頓的要求,也明確規範百姓行為,禁止擅捕牲畜、私逐逃僕、行竊掠奪,並強調一切違法行為必有常刑。
啟示
國有軍備,民有法守,治國安民需兩手並重
軍事與民事法紀並行,才能防亂制變
法律需明確、執行需嚴,方能懲惡勸善
二、
1. 原文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刑!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楨干。甲戌,我惟築,無敢不供;汝則有無餘刑,非殺。魯人三郊三遂,峙乃芻茭,無敢不多;汝則有大刑!
2. 注釋
1. 甲戌:天干地支紀日,表示某一天。
2. 惟征徐戎:我要出征徐戎。
3. 峙乃糗糧:備齊你們的乾糧與糧食。
4. 無敢不逮:不許有人不準備齊全。
5. 大刑:嚴厲的處罰。
6. 三郊三遂:指魯國的三個郊區和三個鄉里。
7. 楨干:建築所用的柱木。
8. 惟築:指我正從事築城等建設工作。
9. 無餘刑,非殺:不致於殺頭,但也有其他重罰。
10. 芻茭:草料。
11. 無敢不多:務必要供給充足。
3. 白話文
在甲戌這一天,我將要出征徐戎。你們要準備好乾糧糧食,不得有任何怠慢,否則將受重刑!魯國三郊三遂之人,必須準備好建築用的木材支柱。
在同一天,我也正在進行築城之事,你們不可不供應所需,否則將受到嚴厲但非死刑的懲罰!魯人三郊三遂,必須備足草料,數量不可少,否則將受重罰!
4. 總結
此段強調軍事與建設行動中,民眾須配合徵糧、供料、供草等事宜,違令者將受重罰,展現出軍政嚴明、紀律分明的統治風格。
啟示
國家動員需全民配合,軍政統籌才能有效推進
法令需嚴格執行,獎罰分明以保社會秩序
不僅軍事作戰,基建亦為國政大事,民眾有責任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