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石門水庫:參加過石門水庫馬拉松(10K),吃過活魚,然而卻對石門水庫的歷史與美景一無所知。
關於石門水庫的十個小知識:
1. 行政院於1955年成立「石門水庫建設籌備委員會」,隔年成立「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由時任副總統兼行政院長的陳誠兼任主任委員。
2. 1955年5月完成《石門水庫工程定案計畫報告》後,石設會隨即送往美國提出美援申請,隔年4月由美國國際合作總署及國會批准。
3. 依據臺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民國1974年的償債計畫,石門水庫建設總經費折合新臺幣約33.9億元,其中美援「貸款」約19億元。
4. 依美援要求,該經費須運用於美國工程顧問公司、購置永久性設備及施工機具等,因此,後續與美國提愛姆斯(TAMS)及莫克(MK)公司簽工程服務合約,石門水庫主體工程之設計、檢驗及施工,即在美籍顧問指導下完成(有權無責)。
5. 1964年6月14日石門水庫歷時八年竣工,為當時東亞第一大壩,兼具灌溉、防洪、發電、給水、觀光等功能,採用「土石壩」形式(斷面呈梯形,壩體龐大,壩底寬,抗壓靠自重),壩高133.1公尺,2億0526萬公噸。去年至日本旅遊的「黑部水壩」則是,1963年落成,採用「拱壩」形式(形狀如拱,向上游凸出,將水的壓力分散並傳遞到兩岸岩體),壩高186公尺,1億9928萬公噸。
6. 在石門水庫壩基開工後,1959年12月2日法國瑪爾帕賽(Malpasset)拱壩完工不到 5 年突然崩潰,釀成下游巨大災害,震驚全球。調查研判潰壩原因,係因壩基內局部岩層中,有未被發現的滑動面存在。石建會於1960年3月31日召開全體委員會議,決議採納提愛姆斯公司的建議,從「拱壩」改為「土石壩」方案,
7.龍潭區有條「美國路」,原為「新生路」,因該路爲當時美籍顧問每天從十一份總辦公區(含辦公大樓、美籍顧問宿舍、職員宿舍、福利社、餐廳、醫務所、委員辦公室等建築)通往大壩工區必經之路,當地居民暱稱為「美國路」,後成為正式道路名稱。
8.建水庫,所有標高250公尺以下的區域(舊柑坪、新柑坪、大溪坪、阿姆坪),都成為水下世界,總計影響2870人,278戶被土地徵收,遷移至觀音沿海一帶。
9.阿姆坪,閩南語稱作「鴨母坪」,位於石門水庫中游右岸,屬大漢溪河階台地,相傳因先民「呂阿姆」初到此開墾時養了一群鴨子而得名。
10. 「薑母島」原名「枕頭山」,並非被水環繞的島嶼,而是因2008年偶像劇《命中註定我愛你》取景拍攝杜撰之島名,因該劇大受觀眾歡迎,後順勢改稱「薑母島」。
另補充,臺灣蓄水量第一大的水庫為曾文水庫。臺灣第一座水庫為1846年完成的台南市新化區虎頭埤水庫。






根據水利署「石門水庫」網站,今天水庫水位:244.14公尺,蓄水量:19791萬噸,蓄水率:96.4%。石門水庫遊湖,湊滿15人即出團並享優惠價300元/人(原400元),我們大概等15分鐘就超過15人了。
從大壩碼頭出發的遊湖共有三路線,路線一至石秀灣,航程約80分鐘。路線二至薑母島,航程約120分鐘(含登島40分鐘)。路線三至溪口吊橋部落(角板山),航程約180分鐘(含走吊橋50分鐘)。但因新溪口吊橋今年2/3起進行橋樑維修,尚未開放。故僅有兩路線可選擇,最後可能大家看起來都很悠閒、時間充裕,傳就開到薑母島了。
此時正是遊湖的最佳季節,可欣賞兩岸「萬綠叢中一點白」的「五月雪」油桐花。若撇開礙眼的高壓電塔,還真有在德國遊國王湖的錯覺。因水庫啟用至今已61年,淤積逾1/3,湖上還擺了兩台的抽泥船(長長粗粗的管子連到岸邊),及岸邊佇立著2022年竣工的阿姆坪防淤隧道。另船上除了會播放石門水庫介紹影片外,船長還會適時解說。如:來到據說是水庫湖面的最寬處,船長說底下曾經有個村子,後來因興建水庫搬遷至觀音(草漯移民新村)。讓人想到大陸三峽大壩,也是淹了許多村莊及文物,重慶白鶴梁還因此建造一座水下博物館,可下水參觀文物。
薑母島不是島,島上三寶為,百年土地公廟、舊兵營、漂流木手工藝品。下船後只有一條路,沿著岸邊穿過各個民宅前,就可從舊兵營走到百年土地公廟,廟旁掛著許多鴨子造型的許願牌(薑母?)。沿途有店家在賣手工藝品,及飲料、冰棒。登島只有短短20分鐘,來回慢慢走差不多,但我覺得可以再多十分鐘跟阿婆聊天(聊到以前跟對岸的橋斷了,沒再修回去)或發呆(環境很清靜)。
綜上,在湖上,突然有種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或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飲水思源,遙想61年前,先人的前瞻遠見(但沒料到淤積問題)、篳路藍縷的開墾,才有今天供應新北市、桃園市及新竹縣湖口鄉之用水。而現在的我們,想要接棒給留給未來子孫們什麼樣的環境?


建水庫之前,由大嵙崁溪從石門壩址 ( 紅色虛線位置 )上游向下游拍攝之空拍。

石門水庫模型,及石建會主委陳誠(左二)與總工程師徐世大(左三)

國內外專家於臺北水工試驗室視察石門水庫之溢洪道水工模型試驗。由石建會委託經濟部中央水利實驗處與 臺大合辦之「臺北水工試驗室」 ( 現為臺大水工試驗所 ) 辦理,模型比例尺為 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