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巴菲特那句名言吧?
「我來告訴你怎麼變有錢。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
“I will tell you how to become rich.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 Warren Buffet但是,絕大多數人在別人貪婪時也會貪婪,在別人恐懼時也忍不住害怕。
這是人性,這沒錯,可就做不了股神的價值投資了。
那其中的恐懼與貪婪並不只是表面意思,而是你能用「心」去「覺」,否則這句話真正的含意你就永遠學不到,財富也就遠在天邊了。
#四月的一場震撼教育
2025年4月初,也就是上個月,全球股市一度急劇重挫,加上後來新台幣快速升值,投資人對經濟前景極度恐慌。
如果你也在那段時間經歷過恐懼、疑惑、懊悔、貪求——那麼,這篇文章是為你而寫的。不是要教你操作股票,而是希望你在有餘裕時,能對恐懼與貪婪有更深一層的看見;下一次衝擊再來時,你可以不被綁架,甚至可以駕馭它去點石成金。
#股市也有其空性
許多人覺得股票像賭博,是不勞而獲,所以敬而遠之。然而,股票市場代表一國經濟實力,台灣加權股價指數(TAIEX)自2024年突破兩萬點以來,就算你沒買過股票,也會被這數字撼動。
除非你家本業收入夠高,完全可以抗通膨,而且源源不絕。否則,內心多少會羨慕人家有在做股票,也會懷疑自己努力工作是在幹什麼。
如果有羨慕,請記得:你羨慕的,只是表面的碎片,你其實看不見他背後的風險與代價。
與其停留在羨慕中,不如靜下心來思考:
「為什麼我會羨慕?我能不能轉化這股情緒,化為學習的能量?」
同樣的股市,有人在玩波段,有人在賭博碰運氣,有人在存定存;也有人用來調伏心性,修正行為模式。
#覺知恐懼,那裡面有很深的智慧
還記得四月那幾天台股累計下跌超過3,700點的時候嗎?你的心情如何?
有沒有一次次打開證券App,看著數字狂跌,一顆心也不斷往下沉?是不是曾用顫抖的手指想按「賣出」?
當時市場極度恐慌,投資人大多陷入恐懼的情緒。所有人都擠到賣方那邊,卻沒一人站在買方,那你會不會驚嚇,會不會也被恐懼吞蝕而跟著一大堆人逃命,急於拋售(停損)?
恐懼時賤賣股票等於被甩了一巴掌,想等更低點承接卻沒等到而錯失愛股時,又被甩一巴掌,就這樣被巴來巴去⋯⋯反而,不因恐懼而去做什麼的人沒損失,耐得住性子收穫更大。
現在的你,能不能「看見」自己當時在恐懼?有何表現?
這份看見,就是「覺」。
一旦你能看見⋯⋯如果是真的看見,那麼,你就已經走到恐懼之外了。
可以說,「對恐懼有所覺知」正是守護自己,進而能累積財富的第一步。
教人投資說要「逆勢操作」;其實,如果連「恐懼」都覺察不到,那就是做不到的空話。
真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意味著你有能力逐漸擺脫恐懼,不再隨與你同樣恐懼的人一起瑟瑟發抖。
你會有力量轉而支配恐懼,能自己決定何時該戒備,何時該「貪婪」?
#巴菲特說的「你要貪婪」,不是貪婪的行為,而是一種「有覺知」的狀態
巴菲特說「別人恐懼,你要貪婪」,這句話因為翻譯要簡潔,要響亮有力道,於是變成了一種動作的樣態。然而,看看英文是什麼?
Be Greedy.
那是一種狀態,絕不是要你有貪婪的表現,而是水到渠成時自然會有的貪婪心情。
巴菲特說「你要貪婪」不是叫你去貪去搶,而是在描述一個「覺者」的心情——
大家恐懼時,覺者因為已經很「瞭解」這些公司的價值,所以他願意在別人退縮時前進。他一邊撿便宜,一邊喟嘆:「啊,真希望我能買進更多!」
的確,要走到這種狀態是需要一些「先設條件」的,例如,你對幾家「好公司」的「瞭解」是足夠的,透過觀察或分析也有能力評估什麼價格叫做「便宜了」⋯⋯因此,大家都很恐懼地站在賣方時,你不會怕出手去買,同時不禁思考:「怎麼能買更多呢?」
類似的例子是,每年台灣高麗菜盛產時,遇到「三顆五十」竊喜不已時,又估量著「七顆一百」這種「我到底吃不吃得下」的天人交戰之際所自然流露的貪婪人性,就是要吃到飽。
相反地,「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這個貪婪又不一樣,是在描述一種「集體瘋狂」。
《倚天屠龍記》末了,張無忌等人要去明教波斯總壇,途中來到一座黃金大佛像前。隨行眾人得知佛像是由純金打造後變得貪婪,瘋了似地推擠搶進,踐踏佛身⋯⋯
股市很熱絡時,眾人的貪念被不斷刺激,於是借錢、融資、拿買菜錢進場、身家全押、你身邊不懂股票的親友都在買股票⋯⋯若遇此景,你也是樂呵呵地幻想快速致富呢?
還是說你能記得黃金佛像前的張無忌?
#從瞭解與分辨學起
本文從「覺」的角度頗析巴菲特此一金句。
簡言之,大眾的恐懼和貪婪,是一種被情緒集體綁架的狀態;
「覺者」的恐懼和貪婪,則是一種有能力支配自己情緒與行為的狀態。
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這才是事實。
巴菲特也會買錯股,他致富的關鍵不是「全都買對」,而是「減少買錯」,大賺小賠加上「時間」這滾雪球的複利效果。
然而,我更想強調的一點是:
幾乎所有投顧老師都不會老實告訴你「他哪裡做錯」,從這一點來看,幾乎百分之百的投資廣告、雜誌、書籍都是不可信的。
投資求財和身心靈成長共有的重點是,都要從「保護自己、瞭解自己」的智慧學起。
財富可以從內心修練而來。當你能夠看見自己的恐懼與貪婪,即已走向屬於自己的豐盛。
那條路,不一定是最快的,但它是最為深刻踏實的,讓你不虛此生;也讓你在這動盪的世界,仍保有一顆清明、堅定又溫柔的心,持續走自己的路。
《智慧瑜伽——薄伽梵歌首二章的身心靈秘密》江信慧著 商周出版 2023
圖:高雄蓮池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