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可能都在高中歷史教科書上,聽過「四大十字軍」,分別是:
第一次十字軍(1096-1099),首度建立十字軍國家第二次十字軍(1147-1149),響應艾德薩陷落而馳援
第三次十字軍(1189-1192),因薩拉丁奪得耶路撒冷,獅心王理查等人發動遠征
第四次十字軍(1202-1204),十字軍與威尼斯攻陷君士坦丁堡
這四次又被叫做「正典十字軍」。因為只有這四次是學者大致有共識,足以被冠上「數字」的遠征。往後就眾說紛紜了。
而即使是這四次,也有學者質疑,去計算「第幾次」根本是時代錯亂的講法。
首先,其實在這四次十字軍之間,還有很多次十字軍遠征。規模也都不小。小股戰鬥團體自行前往聖地的,更是不計其數。
例如,為什麼1101年十字軍、1107年諾曼十字軍攻擊拜占庭、1122年威尼斯十字軍,不能享有「正典十字軍」的地位?理由是說不清的。
講人數,1101年十字軍也很多。若論教宗召集,1101年十字軍和波西蒙德打拜占庭也有教廷召集。講戰果,「正典十字軍」也不見得有很大的成果。第二次十字軍以失敗告終。第四次十字軍的「成果」則惡名昭彰。
相比之下,挪威十字軍打下近東的西頓、威尼斯十字軍攻陷泰爾。但不知為何,沒人把他們算作正典十字軍。
第二個因素與第一個因素相關:十字軍時代的人多半沒有「第幾次十字軍」這種概念。
正因為有這麼多次具規模的遠征,如果跟那個時代的人說,獅心王理查率領的「第三次十字軍」英國部出發了,他可能還一臉疑惑:十字軍不是一直在打嗎?怎麼這是第三次?
所以,一部份學者論證:去算「第幾次十字軍」不過是後世貼上的標籤,而且標準還相當任意。
這個觀點在十字軍研究中頗有影響力。不過還未取得一致的認同。多數學者依然會在著作中標上「第X次十字軍」,儘管有些謹慎的人還會註明,這是後世才發明的概念。
&
圖片:第二次十字軍,大馬士革圍城,十五世紀想像畫作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Siege of Damascus, second crusade.jpg"
資料來源:
Cristopher Tyerman, The Crusades: A Brief 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