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固定參加了 聰明主婦の生活投資學 和 布姐陪你聰明工作創意生活 的課程,主題是「金錢關係」,金錢議題不僅關乎數字,更與心理、情緒和人際關係緊密相連。將金錢關係視為一個複雜且全面的概念,稱之為「務實的豐盛」和「財富全局觀」。這個全局無法被拆開,而金錢焦慮是一個顯現出來的問題,並非單靠投資做得好或賺錢多就能減少金錢焦慮。
金錢焦慮的顯現
金錢焦慮與安全感有很大的關聯。害怕失去金錢是與安全感的一個明顯連結。焦慮也與配得感有關。常見的金錢焦慮表現包括:喜歡花錢又怕花太多錢、覺得處理財務麻煩而逃避,即使購買了相關書籍或課程、擔心自己經濟無法獨立、覺得投資很難、對生活中的各種開銷感到擔憂,如撫養長輩、小孩、房價、意外、通膨、薪水等;為了賺錢不得不犧牲、財務界線不清,這其實反映了關係中更深層次的界線問題。
這些焦慮想法背後常是一些限制性信念,例如認為必須學很多投資技巧或理財方法才能致富或有安全感。認為財富自由等於人生自由也被視為一種普遍但來源不認同的連結。本金不夠無法投資或投資績效不好也是常見的限制性信念。
務實的豐盛與財富全局觀
一個金錢關係的藍圖,包含五個重要面向:
1. 認識金錢與豐足的本質
金錢最初是作為交易的媒介和價值儲存的工具,是一種人類創造的制度。 金錢的增值特性引入了複雜性,並與資本主義和許多金錢議題的產生有關。 金錢被視為一種抽象的概念與標誌,也是一種幻象,可以投射出我們的能量和意念。 瞭解「不夠是天大的謊言」這個真相,匱乏感源於混亂沒有方向、看不見現有資源、想控制無法控制的事、以及對自己沒信心。 金錢的心理連接非常關鍵,最常見的是與安全感和成就感連結,但這些連結並非等號,過強或錯誤的連結會帶來問題。 金錢的源頭是我們自己,而非工作或投資等外在事物。
2. 檢視財務狀態
這是較為務實和實際操作的理財方法,主要工具包括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也涵蓋記帳和預算規劃。 這就像是財務健康檢查,能幫助發現實際問題,例如現金流不足或資產配置不當,從而找到焦慮的實際原因。
3. 生活中的金錢覺察
透過覺察日常生活中與金錢相關的微小感受,如支付帳單時的情緒,可以連結到更深層的內在議題,如安全感、配得感或自我價值。 金錢覺察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知道哪些消費或投資方式更適合自己。 我們的金錢決策常常是依賴直覺、習慣或當下情景,財務盤點能幫助我們看見並克服這些盲點。 金錢就像一面鏡子,投射出我們的內在狀態、信念和關係,高金錢焦慮可能表示內在有未被處理的議題。
4. 投資與資產配置
長期投資與資產配置雖然重要,但在整個金錢關係藍圖中,實際佔比約只有20%。 不一定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深入研究,除非個人對此特別有興趣。 重點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並與自己的需求資產增長或現金流相匹配。
5. 與人生目標匹配的財務目標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強調「以終為始」的概念,設定財務目標是為了支持更廣泛的人生目標,而非僅僅追求金錢本身。 思考金錢議題,最終是在思考如何運用金錢這個資源來實現更豐盛的人生。
深層原因與解決方向
金錢焦錢的深層原因與內在世界有關,包括價值觀、家庭習慣、受的教育、大環境、基因,甚至集體意識。例如,東方人儲蓄率普遍較高可能與農耕文明需要儲存、不易移動有關,而對房地產的執著也與此相關。金錢關係如同鏡子,投射出我們的能量和意念。高金錢焦慮暗示內在世界有未被解決、處理或看見的事情正在運作。
金錢的靈魂一書認為「金錢不夠是天大的謊言」,而這種匱乏感的真相在於:
- 想去控制無法控制的事情(如房價、政治事件),這會帶來焦慮和無力感。
- 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創造或改變。
- 混亂,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行動計畫。
- 看不見自己所擁有的。
因此,建議從這四個面向著手改善金錢焦慮:
- 放掉那些無法控制的事情。
- 做一些可以強化自己信心的事。
- 擬定明確的目標或行動計畫。
- 看見自己所擁有的,這與感恩練習有關,能幫助破除金錢的幻象。
至於聰明主婦和布姐她們是如何的教導我們應對金錢焦慮的方法、如何建立信心和方向感、找出問題所在和理解其根源、辨識金錢焦慮的存在和表現,還有運用在個人許許多多的困難抉擇上,可是說相當的有幫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