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就来这里坐坐,你的心事,我都願意聽。不用獨自承受,抱抱你,我们一起聊聊。
十萬塊的報恩
小舅五十多歲了,一輩子沒混出什麼名堂。他在鄉下老屋裡住了大半輩子,如今兒子到了適婚年齡,卻因買不起房,婚事遲遲沒有著落。去年,表弟帶回一個女孩,對方家境普通,唯一的要求是在縣城買套房,哪怕是二手的,好讓未來的孩子能順利上學。可即便是三十萬的二手房,對小舅來說仍是天文數字。
聽著小舅的嘆息,我突然想起自己二十年前在老家縣城買的那套舊房。九十平米,當年只花了十萬,如今市值已近三十萬。房子一直空著,而我早已在成都定居,和丈夫擁有兩套房產,父母也有自己的住所。於是,一個念頭閃過——何不以原價十萬將房子過戶給小舅?
童年的守護者
這個決定並非一時衝動,而是源於記憶深處那些無法磨滅的溫暖片段。
小舅只比我大九歲,在我童年時,他更像是我的玩伴。他帶我去河邊抓螃蟹、撿知了殼,甚至偷摘鄰居的黃瓜。有一次,我執意要去大舅家找表妹玩,小舅拗不過,只好陪我去。大舅媽養了一窩小雞仔,我追著牠們跑,一個轉身,不慎踩死了兩隻。大舅媽聞聲衝出來,破口大罵,話語尖酸刻薄,嚇得我渾身發抖。
就在我不知所措時,小舅站了出來:「大嫂,雞是我踩死的,要罵就罵我,別嚇著孩子。」大舅媽本就對幾個小叔子不滿,逮到機會,便將小舅罵得狗血淋頭。整整半小時,小舅低著頭,一聲不吭。我想解釋,他卻拉住我:「算了,要是二姐(我媽)知道了,妳也得挨罵,不如我認了。」
那年,小舅還不到二十歲,卻願意為一個孩子的無心之過扛下所有責難。
那些微不足道卻彌足珍貴的溫柔
小舅的體貼,總在不經意間流露。
小學六年級時,同學間流行互贈明信片。元旦前後,我收到好幾張寫著祝福的卡片,心裡既開心又焦慮——若不回贈,豈不顯得小氣?可當我向母親要兩塊錢買明信片時,她卻當眾斥責:「買這玩意幹嘛?能吃還是能喝?誰送妳的,退回去!」十幾個親戚在場,沒人替我說話。我站在那兒,眼淚直打轉。
是小舅悄悄拉走我,讓我先去上學。沒想到,課間休息時,他竟出現在校門口,從懷裡掏出一沓明信片:「店裡的人說這套賣得最好,妳看喜不喜歡?」那一刻,我彷彿從地獄被拉回人間。
後來我上中學,家裡因蓋房欠債,沒錢給我買自行車。我徒步往返學校一學期,腳底磨出水泡也不敢抱怨。直到開學前,小舅推著一輛嶄新的女式自行車出現,笑著說:「以後別走路了。」
這一次,換我來守護他
如今,小舅老了,頭髮白了,兒子卻因買不起房,婚事岌岌可危。當我提出以十萬賣房給他時,他愣了很久,眼眶泛紅:「可妳的房子現在值二十八萬啊……」我握著他的手笑:「我叫了您四十幾年舅舅,這點虧,我願意吃。」
母親起初強烈反對,經我百般勸說才勉強點頭。她總說小舅「沒本事」,可在我心裡,他的「沒本事」,恰恰是將溫柔全數給了別人。
這世間的情分,有時不在於錦上添花,而在於雪中送炭。當年他維護了一個孩子的尊嚴,如今,我也想為他守住一份體面。
如果你是我,你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