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魅力:從不被理解到世紀大師的藝術之路── 《梵谷:尋光之路》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梵谷的畫在當代向來是辨識度最高、最廣為人知的畫家,也是少數能夠進入正規教育被介紹的世界級畫家,為何他在自己的年代不受重視,直到近代開始才躍然藝術主流舞台?


透過富邦美術館展出的《梵谷:尋光之路》一窺梵谷的魅力。展出作品中的其中三幅<煎餅磨坊>、<野花與玫瑰靜物>以及<玫瑰與牡丹>是筆者最喜歡的作品,剛好都是梵谷旅居巴黎時期創作的,也是梵谷跟當時藝術界交流頻繁的時候。

<野花與玫瑰靜物>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野花與玫瑰靜物>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玫瑰與牡丹>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玫瑰與牡丹>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說到梵谷他的背景廣為人熟知,而大部分都會把他歸類為素人畫家,其實他曾在布魯賽爾皇家藝術學院和安東·莫夫的畫室學過畫也在安特衛普上過美術學校1,也算受過學院派的薰陶。他早期的繪畫生涯仍然看得出古典繪畫的影子,例如較早期的<有草帽的靜物>是梵谷在安東·莫夫的畫室練習時的作品,這幅是典型的學院練習構圖,擺放的物品有質地堅硬的瓶子也有柔軟的草帽,圓柱與長方體皆具,單一光源來自同一側,背景與陰影色調統一,筆觸平滑,是一幅中規中矩的靜物畫作。顯示早期的學習歷程,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策展規劃,讓大眾認識更全面的梵谷。


<有草帽的靜物>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有草帽的靜物>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1886年梵谷前往巴黎蒙馬特居住2,此時他開始與當時的藝術家交流,也認識最新的科學發現還有受其影響的點描派技法,這時期的梵谷畫風轉為明亮,也開始多方嘗試不同的畫法,像是前述的點描派,運用光影互補色原理,製造陰影效果,利用短促的筆觸構成畫面立體感<餐廳內>就是梵谷典型的點描派作品。


<餐廳內>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餐廳內>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19世紀東西貿易頻繁,東方藝術也開始影響歐洲,對於梵谷最大的影響便是日本的浮世繪,在巴黎時期浮世繪已對印象派等有巨大的化學效果,梵谷也被浮世繪吸引,一開始是模仿,到了亞爾時期慢慢的把浮世繪的特色融入到本身的技法裡像是<日落時柳樹>,平面化的風景中帶有裝飾性的味道。1888年5月梵谷創作的<聖瑪莉德拉梅一景>3畫作中以帶有線條邊界的塊狀平塗法完成畫作,風格與高更類似,看得出受其影響,1888年8月在亞爾的梵谷即將迎來高更到訪4,更可以看出此時高更對梵谷的影響。


<日落時柳樹>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日落時柳樹>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聖瑪莉德拉梅一景>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聖瑪莉德拉梅一景>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直到梵谷在奧維療養時期其個人強烈風格已然成熟,也是大眾所熟悉的樣貌。梵谷一生畫風多變,足見他面對新事物的開放態度以及好奇心,加上他對勞工階級的同情以及對生命中「善」的執著,造就其後濃烈的個人色彩。


那麼梵谷的畫作為何在當時不受歡迎,直至20世紀才開始受人推崇呢?筆者援以康德的美感批判理論略做探討;康德認為美感的判斷是無關乎知識、利害、道德的直觀式的純粹感受,如果涉及「主體偏好或心理滿足」5就不算是美感而是「快感」。若參雜了其他受社會洗禮下的普遍制約條件,例如我們如何看待善良美與品德,這種受到理性條件篩選過的美,就不是康德的美感定義,是屬道德、知識上的判斷非美感經驗。美感是關乎自由與想像的。


知識受自然法則限制,道德受理性反省限制,快感則受切身利害所決定,唯有美感是自由的快感。6


在藝術形式上,梵谷畫作的風格在當時還是受學院主宰的年代,在審美上並不符合當時品味標準,與印象派在當時剛出現時一樣,梵谷比印象派更為濃烈的畫風更是無法被社會接受。他在近代被重新挖掘,一部分是當今對藝術風格的接受度變大,藝術世界的拓展,使得梵谷的畫作能見容於世,也代表審美品味的轉向。

一部分在訪問了兩位非藝術系參觀者和一位藝術系參觀者可略見一二,詢問他們為何來看梵谷畫作;第一位非藝術系受訪者表示他是因為梵谷悲慘的身世而想要看他的作品,覺得他人生太苦還能堅持創作,一定要來朝聖一下,至於對畫作本身並沒有特別的感動。第二位非藝術系受訪者表示其實並沒有特別喜歡梵谷,覺得他的作品給人的感受太強烈,每幅畫的主體意識很濃,彷彿被迫要接受他是神經病,畫作無法給觀賞者太多遐想空間,只能想到梵谷自身的遭遇,但是因為他很有名所以覺得必須來看。

第三位藝術系受訪者認為梵谷畫作獨樹一幟,在當代寫實主義、觀念藝術、普普藝術等潮流下的創作不同 ,又與古典藝術有所區隔,但是卻又具備「如畫的」那種氛圍,並且他的畫作給人統一感,即使用色對比強烈,但是明度和彩度的配合卻是和諧的,這是梵谷吸引人的地方,像是他的向日葵直觀上就有一種生命力旺盛之感,只是現在充斥太多仿梵谷風格的作品(商品),加上他幾乎成為一個藝術標誌,到處都看得到梵谷的畫作,所以容易審美疲勞,反爾削弱他給人的情感影響。


上述可以看到依照康德美感批判標準,梵谷畫作在審美上具有綜合性,他有給人純粹無目的的感性,使觀賞者達到精神滿足的目的。也有因為他的身世背景、俗世賦予的名聲評價而前來看畫的觀賞者,指向康德所說的道德評判下具有普世標準中的善良、正義等理性條件所形成的合目的的「附庸美」,當然對於少數擁有梵谷真跡的收藏家,或許還有「快感之美」。因此梵谷為何受歡迎,可能他在審美品味上符合社會共通性的美感經驗,不論是純粹的直覺體驗或是依附理性價值上的欣賞他都具備,想來這或許可以稍稍解釋每當有梵谷展覽時所造成的熱潮。


<煎餅磨坊>是描繪1886年10中旬巴黎蒙馬特地區的風景,看到這幅畫時,當下彷彿就像站在蒙馬特深秋中的煎餅磨坊前,雖然身處溫暖的美術館裡,但是透過凝視畫作,幾乎可以體會畫中人物的寒冷、涼涼的風灌進衣袖的冷意和耳邊呼呼的風聲,藉由明顯的短筆觸表現被雲層壓低的灰茫天空,以及略帶廣角鏡頭效果的構圖,使天與地的看起來廣闊無邊,增加了蕭瑟感,灰、棕中性調的主色降低了彩度表現出巴黎陰鬱的風景,磨坊又暗暗的多了點酒紅色,隱約透著巴黎蒙馬特的華麗。


<煎餅磨坊>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煎餅磨坊> 文森·梵谷 攝於《梵谷:尋光之路》展覽 富邦美術館


這種用眼睛觀看卻產生其他五感感覺的現象,類似法國哲學家德勒茲(GillesDeleuze)所說的「視觸性(haptique)」,「視觸性」原本是德勒茲在觀看法蘭西斯·培根作品時所得出的論點,亦即培根將畫中人物擠壓、變形、扭曲造成一種實質的肉體重量感,帶給觀賞者彷若摸得到的觸覺感受8。「視觸性」論點通常被運用在電影、影像等創作上,用以詮釋影像的聲光創作媒介以及敘事手法,帶給觀眾超越視覺、聽覺的感受,激起更為深層的記憶共時效性,或是文化編碼共鳴。


<盧西安·佛洛伊德肖像三習作> 法蘭西斯·培根 攝於「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高雄美術館

<盧西安·佛洛伊德肖像三習作> 法蘭西斯·培根 攝於「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高雄美術館


<煎餅磨坊>便帶給筆者從視覺挑起的聽覺和觸覺體驗,接連起對冬日記憶和巴黎的想像。也因為這次的觀展,讓筆者重新體會到梵谷的魅力,不得不說西奧的妻子獨具慧眼以及遠見,才能讓梵谷盛放世界。






參考資料:

1.  http://faculty.ndhu.edu.tw/~shtang/classical/fruit/lecture/20050622.htm  康德壯美觀念的背景與內涵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崔光宙 

2.  http://faculty.ndhu.edu.tw/~shtang/classical/fruit/lecture/20050928.htm 康德對優美的分析

分析優美的脈絡與邏輯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崔光宙

3.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comments/b4d8f363-67c9-44b5-b1df-8608e39ae60d 觸碰眼睛的光線《形式暫留&觸‧覺》 李時雍

4. 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935657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1)Posted by 思潮 庫 on December 25, 2019 at 2:30pm

5.https://read01.com/BJ3gKQz.html 嚴芳芳 | 「觸感視覺」:一種重新認識電影的理論路徑


引用資料:

  1.  http://faculty.ndhu.edu.tw/~shtang/classical/fruit/lecture/20050622.htm  康德壯美觀念的背景與內涵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崔光宙  P.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邊界療癒
2會員
10內容數
書寫創傷經驗、心理察覺,從藝術、人文、展覽中發現美感、內在重建
邊界療癒的其他內容
2025/05/21
傑夫·沃爾在不同時間拍照取最完美的角度,鑲嵌至同一畫面成為一幅似瞬間抓拍的影像,實為跨越多個時間點的集合品。思考何為真實?攝影是否如實再現現實?攝影又能有怎樣的創作觀點與手法? 李希特把蠟燭某一瞬的樣態畫下,跳脫時間框架,放大觀者感受日常的時間變化,進而思考藝術的永恆性及物質的存在意義。
Thumbnail
2025/05/21
傑夫·沃爾在不同時間拍照取最完美的角度,鑲嵌至同一畫面成為一幅似瞬間抓拍的影像,實為跨越多個時間點的集合品。思考何為真實?攝影是否如實再現現實?攝影又能有怎樣的創作觀點與手法? 李希特把蠟燭某一瞬的樣態畫下,跳脫時間框架,放大觀者感受日常的時間變化,進而思考藝術的永恆性及物質的存在意義。
Thumbnail
2025/05/14
路易絲.布爾喬亞她嘗試許多不同媒介創作,她勇於剖析自己,向內凝視成長中的創傷,化作藝術向陽之花,盛放在每個曾遭遇同樣經歷的觀者心中。
Thumbnail
2025/05/14
路易絲.布爾喬亞她嘗試許多不同媒介創作,她勇於剖析自己,向內凝視成長中的創傷,化作藝術向陽之花,盛放在每個曾遭遇同樣經歷的觀者心中。
Thumbnail
2025/05/07
托馬斯·德曼的作品經常以攝影及紙本模型為展現媒介,靈感多取材自社會、歷史事件發生的場域,後轉移至自然及人造自然對於人類感知的界線探索,近來從歷史宏觀縮小焦距至日常的風景之上,在日常一隅進行生活的詰問。反思圖像的真實性與多重詮釋性,並結合貢布里希和康德的藝術哲學觀點,探討藝術作品中的真實與審美價值。
Thumbnail
2025/05/07
托馬斯·德曼的作品經常以攝影及紙本模型為展現媒介,靈感多取材自社會、歷史事件發生的場域,後轉移至自然及人造自然對於人類感知的界線探索,近來從歷史宏觀縮小焦距至日常的風景之上,在日常一隅進行生活的詰問。反思圖像的真實性與多重詮釋性,並結合貢布里希和康德的藝術哲學觀點,探討藝術作品中的真實與審美價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景德鎮白瓷觀音像 觀音瓷塑是一件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它不僅展現了觀音菩薩的慈悲形象,更體現了製作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以下是對這件觀音瓷塑的詳細描述和欣賞: 外觀與形象 這件觀音瓷塑高15公分,大約巴掌大,面頰豐潤,額間白毫,雙目細長,直鼻小口微帶笑意,大耳肥厚,形象慈和。觀音菩薩的面
Thumbnail
景德鎮白瓷觀音像 觀音瓷塑是一件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它不僅展現了觀音菩薩的慈悲形象,更體現了製作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以下是對這件觀音瓷塑的詳細描述和欣賞: 外觀與形象 這件觀音瓷塑高15公分,大約巴掌大,面頰豐潤,額間白毫,雙目細長,直鼻小口微帶笑意,大耳肥厚,形象慈和。觀音菩薩的面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行持皆圓滿的聖人,祂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並走上覺悟、至善圓滿的解脫道,故以此「一大事因緣」自兜率天降生這個世間,從此佛法智慧應世於南贍部洲。󠀠佛陀慈憫眾生,潤澤眾生。時值佛誕浴佛季,讓我們一起更深入地認識, 佛陀那些在時空長河中閃耀著、無比動人的真實故事吧!
Thumbnail
偉大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是覺悟、行持皆圓滿的聖人,祂為了度化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並走上覺悟、至善圓滿的解脫道,故以此「一大事因緣」自兜率天降生這個世間,從此佛法智慧應世於南贍部洲。󠀠佛陀慈憫眾生,潤澤眾生。時值佛誕浴佛季,讓我們一起更深入地認識, 佛陀那些在時空長河中閃耀著、無比動人的真實故事吧!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法號仰諤益西諾布雲高法王,史無前例的五明巨匠,一人展出二十一類成就,以表相應崇敬二十一度母對眾生大悲菩提的功德,祈請度母賜福眾生,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法號仰諤益西諾布雲高法王,史無前例的五明巨匠,一人展出二十一類成就,以表相應崇敬二十一度母對眾生大悲菩提的功德,祈請度母賜福眾生,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現在在美國國家公立著名大學當教授,更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200多年來唯一選上的第一位Fellow,他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般若大師,他不只在藝術方面有著最高成就,在佛學、醫學、科學、社會學、文學等方面,均有著顯赫的成就。義大師有無數的學生分佈在全球五大洲
Thumbnail
義雲高大師現在在美國國家公立著名大學當教授,更是英國皇家藝術學院200多年來唯一選上的第一位Fellow,他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般若大師,他不只在藝術方面有著最高成就,在佛學、醫學、科學、社會學、文學等方面,均有著顯赫的成就。義大師有無數的學生分佈在全球五大洲
Thumbnail
20240129 角度10 - 舍利 有一次,應邀到中部,途經一座廟宇。 這廟座落在名勝風景處,有山有水、環境優美。 整個景觀,仿造日式禪寺,安靜、乾淨,沒有中式寺廟的喧鬧與紛亂。 我上了二樓,看見了唐代高僧「玄奘」的舍利。 樓牆四周,介紹著當時的時空背景、與
Thumbnail
20240129 角度10 - 舍利 有一次,應邀到中部,途經一座廟宇。 這廟座落在名勝風景處,有山有水、環境優美。 整個景觀,仿造日式禪寺,安靜、乾淨,沒有中式寺廟的喧鬧與紛亂。 我上了二樓,看見了唐代高僧「玄奘」的舍利。 樓牆四周,介紹著當時的時空背景、與
Thumbnail
最擅長表現向日葵的藝術大師,莫過於梵谷。向日葵也被認定是梵谷的自畫像,正因向日葵會追光拜日,最能表達象徵梵谷所追求的藝術與信仰。向日葵之於他,不只表達了向上天仰望的虔敬姿態,並代表一種渴望如農人般務實播種的精神。本文將提及他的向日葵畫作的特色、天啟一般的神秘風格,以及自梵谷的藝術世界回神的心得。
Thumbnail
最擅長表現向日葵的藝術大師,莫過於梵谷。向日葵也被認定是梵谷的自畫像,正因向日葵會追光拜日,最能表達象徵梵谷所追求的藝術與信仰。向日葵之於他,不只表達了向上天仰望的虔敬姿態,並代表一種渴望如農人般務實播種的精神。本文將提及他的向日葵畫作的特色、天啟一般的神秘風格,以及自梵谷的藝術世界回神的心得。
Thumbnail
發病後的梵谷難過的說到「我想保護自己,可我無能為力」。知道了他的故事,來到他的作品前,我懷抱著最高的敬意,在心裡無數次的向這位才華不凡的藝術家致意,希望在天上的他,百年後能看到世人對他的推崇,他對後輩藝術家的啟發,那一顆孤獨的心,能溫熱起來,知道他不是無名一人,我們仍深深的懷念他。
Thumbnail
發病後的梵谷難過的說到「我想保護自己,可我無能為力」。知道了他的故事,來到他的作品前,我懷抱著最高的敬意,在心裡無數次的向這位才華不凡的藝術家致意,希望在天上的他,百年後能看到世人對他的推崇,他對後輩藝術家的啟發,那一顆孤獨的心,能溫熱起來,知道他不是無名一人,我們仍深深的懷念他。
Thumbnail
雖然從小就知道梵谷,但說真的只知道他的畫,但真正了解他卻是在這次在台南新光三越展出的〈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四面除了影音連續撥放著梵谷超張力的畫作外; 細細看著螢幕連續投放的畫作,再加上他所書寫的一字一句,一不小心就在那逗留了3個多小時...... 還記得他曾經說過 : 這樣的信念感動了教會~
Thumbnail
雖然從小就知道梵谷,但說真的只知道他的畫,但真正了解他卻是在這次在台南新光三越展出的〈再見梵谷光影體驗展〉,四面除了影音連續撥放著梵谷超張力的畫作外; 細細看著螢幕連續投放的畫作,再加上他所書寫的一字一句,一不小心就在那逗留了3個多小時...... 還記得他曾經說過 : 這樣的信念感動了教會~
Thumbnail
知名畫家梵谷,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少,但認識的畫作卻相當有限,更不要提關於梵谷的一聲,大概十年前流行一陣藝術文化風,銀行發行了梵谷認同卡,同時在歷史博物館展出了「燃燒的靈魂‧梵谷」,讓不少人突然都認識了梵谷畫作,搭配上梵谷之歌和星空的動態畫作呈現,如果經歷過這段往事的人,應該都還能喚起一點印象吧?
Thumbnail
知名畫家梵谷,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少,但認識的畫作卻相當有限,更不要提關於梵谷的一聲,大概十年前流行一陣藝術文化風,銀行發行了梵谷認同卡,同時在歷史博物館展出了「燃燒的靈魂‧梵谷」,讓不少人突然都認識了梵谷畫作,搭配上梵谷之歌和星空的動態畫作呈現,如果經歷過這段往事的人,應該都還能喚起一點印象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