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 Autopilot 軟體團隊副總 Ashok Elluswamy 接受專訪,訪談內容一直讓我一直反覆聽,主要是中間穿插很多印度的Tamil語,聽的很吃力。但聽完內容對特斯拉未來的願景又有深刻的理解。
Ashok 主要討論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特別是預測到 2035 年所有新製造的汽車都將是自動駕駛的。他也分享了關於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 的看法,並預測這些領域在未來幾十年會有顯著進步,可能誕生一個"豐盛"的未來。最後,他也提到特斯拉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印度電動汽車市場。

軟硬協作
一開始 Ashok 分享了有關人工智慧開發中軟體和硬體之間的協同作用和挑戰的見解,他指出,軟體在技術上要求很高,而且具有可擴展性,你可以無限地複制和分發它,這使得軟體非常有吸引力,並且可以帶來很多回報。之相比下,硬體技術上具有挑戰性,必須物理地建造東西,這需要良好的製造專業知識,例如馬達設計和機械設計。它在某種意義上不那麼可擴展。
Ashok 將軟體比作大腦,硬體比作肌肉,並認為硬體和軟體結合在一起時,就出現了下一波進步,這透過機器人技術實現,讓機器能夠自己完成更多任務。他認為將機器與人工智慧相結合可以創造豐盛。在自動駕駛汽車的背景下,他提到車內運行著非常強大的電腦網絡,就像人類感知、轉向和油門加速度一樣,這不僅僅是程式設計,而是機器學習。
關於硬體挑戰,Ashok 提到像光達 (Lidar) 這樣的技術存在主要缺點,例如價格昂貴,而且是主動式發光裝置,不像相機是被動裝置且節能。要為所有人實現可擴展的自主性,必須降低成本。他還指出,儘管底層硬體可能不同,但演算法可以非常相似,就像鳥拍打翅膀飛行和機械驅動飛行的基本物理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實現方式不同。
人工智慧是否被高估
Ashok 不傾向於認為人工智慧被高估了,相反,他強調了人工智慧的巨大潛力和未來影響力,並認為我們正走向由人工智慧帶來的「豐盛」。
Ashok 將軟體與硬體的結合視為下一波實體進步,透過機器人技術實現,使機器能夠自己完成更多任務。他認為將機器與智慧結合可以創造豐盛。他指出,自 2012 年以來,人工智慧的能力呈現指數級增長,並預測在未來 10 年內肯定會擁有通用人工智慧。他還預計在 15 年內,即使是像機器人這樣的運動型職業也能夠勝任。
他提到像 Waymo 這樣的無人駕駛服務已經存在,並且已經比人類駕駛更安全。也罕見的坦誠,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推出方面落後 Waymo 好幾年。無人駕駛服務他預計到 2035 年,所有新製造的汽車都將是自動駕駛的。他認為人工智慧可以釋放人類的創造潛力,讓人們不必僅僅為了錢而工作。人工智慧還可以實現個性化教育和單人完成整部電影製作等之前難以想像的事情。
儘管存在挑戰,例如 Lidar 硬體成本高昂 和在不確定區域操作的可靠性需求,但這些被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人工智慧潛力被高估的證據。他強調需要在軟體和硬體上進行大量投資以推動技術進步。對比了傳統方法的與透過深度學習等技術實現的進步,表明人工智慧正在克服過去的限制。
2035年願景
對 2035 年的願景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及其與硬體的整合將帶來的重大轉變,尤其是在交通運輸和機器人技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