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兩本探討資本有關的書,分別是"湖濱散記"跟"我在億萬豪宅當保母",讓人覺得不必特別去羨慕有錢人的生活。
那是一個沒有站在相同起跑線的比賽,以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就還是在窮人的階級。不過活在現代的窮人,己經相當幸福了,只要不要落入資本的陷阱裡,現在在台灣的窮人,也是可以過著不錯的日子。如果你是做一份普通的工作,有健康的身體,有可以住的地方,不要有負債;在這麼基本的條件之下,還算是可以過得舒適的。
如果是不必負擔房貸跟車貸,以1個人的生活來算,一個月的水電網路各種稅加上保險約為10,000元上下,而個人的零用金為5,000元的話,一個人大約一個月的基本開銷為15,000,這還算是還可以過得去的。
台灣目前的最低薪資為28,000上下,以這樣的基本開銷的方式,一個也可以存上13,000元;一年也可以存上156,000元。
要養家人或小孩的話會比較吃力一點,不過養小孩的話會有多一份薪水來分擔,養老人的錢除了醫藥費用,老人多少有一些存款,還有年金退休金;要過很好的日子是沒有辦法,但是如果是過剛剛好簡樸的日子,那麼其實還是可以過的。
如果我們都是活在"不跟別人比較"的生活方式,那麼一年下來是可以多少存一點錢的。
根據我記帳3個月的記錄來看,會發現滿足最基本生理需求的花費(食衣住行),其實是可以不用花到大錢的。育跟樂,也可以盡量用不花大錢的方式去得到快樂。
- 食的部份:
一天三餐,每餐只要有肉、菜跟白飯,基本上就夠了。看看日本人家庭吃飯的內容,大多是白飯加烤魚以及味噌湯等,有的會再多一點小菜,他們都很瘦也很長壽。再奢侈一點就是再多一點水果,零食糕餅或咖啡。
不吃外食的話,是可以省下很多錢也很健康的。 - 衣的部份:
湖濱散記說,衣服的功能只有兩種,一是蔽寒,二是遮醜;有時我們反而會把衣服賦與太多意義了。
對我來說,在家工作只要經典款的白T恤跟牛仔褲也就夠了;冬天的時候把T恤換成毛衣或是針織衫,在台灣就夠了。
夏天的外套只要有一個長袖薄棉襯衫,主要是為了遮陽(反而最近也有聽說像是那種防風防水的科技抗UV衫,是含有塑化劑);不過在台灣的話,防風防雨還是要用這種科技的材質才有效果。所以要怎麼選擇就是自己決定了,不管材質如何現在買衣服其實都不會很貴。
冬天外套,我只要一件羽絨外套就夠了,騎車的話會因為風很大,最好外面是再加一件防風防水材質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新竹的一些機車族都穿north face跟絕對乾燥的外套,有時這種防風材質對新竹騎車族來說才可以保暖。
為了正式場合我有準備的是二件式西裝跟一件黑色洋裝,但是老實說一年也沒什麼機會穿,所以不準備也沒關係,真的有需要時再去買都很方便;會比較有一點小正式的場合是跟朋友的聚會,就把牛仔褲換成裙子就好;跟客戶見面時,把T恤換成POLO衫、襯衫等有領子的上衣,褲子的話換成一般直筒棉質褲也就可以了。 - 住的部份:
居住在台灣花的費用是比較不合理的,居住的成本太貴了,連租房都很貴,所以最好是跟家人一起住才比較省錢。
如果不跟家人住的話,一個月的租金或是房貸都要1~2W以上,薪水都去掉一大半了;而水電網路瓦斯費用的話也要5K左右,難怪我有一些很會存錢的朋友,他們談到買房,也都是直接放棄掉這個夢想,直接跟家人同住比較划得來。
要買房的話以小資族來說,正確的公式會是家人贊助頭款,其他的房貸就用自己的收入去繳掉,而銀行會撥下來的額度有可能會是你收入的1/3~1/4,我們才有能力跟餘裕繳掉這個房貸。 - 行的部份:
住在台灣如果不是在台北的話,大多要自備交通工具的。如果有車貸跟停車位租金的話,也是要負擔很高的費用。
因為我不曾買過車,不知道車貸有多貴,但聽說是比房貸更貴的,因為還款時期比較短;但我知道有了車之後要花相當多的費用去維護,車貸加租車位,停車費,稅金,保養跟保險都是要再花很多的錢去維護這輛車。
目前的我只是一台100CC的機車,花不到什麼錢,但也要不時去換一下機油,也會一年壞掉1~2個零件,但對我來說是己經夠用了;也不會造成我相當大的負擔,機車跟MRT我覺得己經算是蠻低成本的一種交通移動方式。 - 育的部份:
現在的線上課都做得很精美,但價錢也相對的不便宜。由最便宜的約3000上下到貴一點的5~6萬左右(有陪跑的那一種)。
之前我會花錢買線上課,但是很多衝動之下買的線上課,根本就沒時間慢慢看;可以全部看完一次就很強了,更何況還要照著線上課的內容實際操練,大部份人現在都沒有這種時間。
所以我現在都先不買線上課,大部份先用看書的,一本書300元上下,但卻是隨時可以看,沒有很大的負擔的知識吸收來源;如果不想花錢買還可以去跟圖書館借,單單是圖書館可以借到的書我們都看不完了。
我還喜歡用聽的,有些YT會播放一些經典的有聲書,一邊散步的同時也可以一邊聽書,還比用眼睛看比較快,這也是不用花大錢就可以吸收到知識的方法。 - 樂的部份:
娛樂是生活中相當需要的,但不是非得要花的錢,只是在枯躁的生活當中,一點小小的娛樂,是可以增加我們的情緒價值的。
所以我們可以挑選讓我們有情緒價值的娛樂;比方說去古道踏青,在家附近的公園走走,去海邊騎UBIKE,都是可以不必花到錢的娛樂方式,就可以讓身心靈得到很好的放鬆。
不要去做富人只要付一點點代價,而窮人要付出相當大代價的事。
我之前也做過這種蠢事,先刷卡出國旅行;那時聽了某位吸引力法則的老師說的,她說她先刷卡去旅行的經驗,在日後會用更多倍的方式再賺回來(她靠寫書),但我就是沒那麼利害,我刷出去的卡怎麼都沒賺回來,而且還要苦苦的打工還信用卡費。
提出這個建議的人,要先看他們的人生出發點是否跟我們相同,才能夠接受他們的建議;像這種不是站在相同生活起點的人給的建議,有時不要被他們的話語給PUA了,有些老師他們資源很夠,所以有些建議我們就先參考一下就好,還是得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再做花錢的決定。
買奢侈品不是錯,先存到現金再去買,才不會負擔那麼大。
娛樂是必須的,但是要做那種不要被資本給綁架的娛樂,這樣玩起來才沒那麼大的負擔。真正讓我們開心的事,其實都不是從資本那邊得來的;比方說路邊一朵小花的美,朋友真誠的關心,畫出一幅畫的成就感,把房間整理好的清爽感等……;真正生活的愉悅感不是炫富跟攀比(因為永遠有人比你更富),而是我們過著符合天地大自然的生活,珍惜身邊的親情友情,愛惜自己的身體時間跟心情。
當然我也還在學著,如何好好運用資本的便利,但是不要被資本洗腦,而去做那不需要的消費,這也是現代人一直要學習的一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