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出生之後,我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張反覆被揉皺又展平的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捲起一個角落提醒我:「妳沒有真正好過。」
這一回,終於輪到我自己,正式進入病程。
最近姊姊高燒不退,我半夜抱著她、量著體溫、反覆餵藥,等到她體溫緩降、安穩入睡,已經凌晨四點——那是 5/31。那天整晚我都沒有真正閉上眼睛,一直守著她的體溫變化、呼吸節奏,身體早就發出警訊,卻還是撐著。直到 6/1 清晨,確認她狀況穩定,我才終於放下心,真正好好地睡了一場。但也就在那一刻,我才明確意識到:我也病了。
我的喉嚨痛到不行、整個人出現不適感。不是心理上的疲憊,是身體明確告訴我:「妳撐太久了。」
孩子的病程紀錄我寫得鉅細靡遺,像是對自己的責任清單,也像是一種焦慮的出口:
🧾 發燒歷程與用藥紀錄(2024/05/31–2024/06/01)
📍【背景病史】
5/28(二)晚間,姊姊出現鼻涕倒流症狀,就醫並服藥三日後症狀改善。
5/30(五)上午接種莫德納疫苗,當時已結束感冒藥療程。
📍【發燒與用藥紀錄】
🔥 5/31(六)
- 07:30:體溫 39°C,使用非炎塞劑退燒
- 15:00:體溫 38.5°C,給予布洛芬 5ml(速克熱痛)
- 16:00:降至 37.5°C,進入穩定期
- 17:16:耳溫右耳 38°C(左耳 37.5°C),疑似輕微發炎
- 21:16~23:05:體溫約 37.2–37.3°C,狀況穩定
🌅 6/01(日)
- 06:13:體溫回升至 38.3°C,自述喉嚨痛
- 06:29:再次給予布洛芬
- 06:48:體溫降至 37.4°C,狀況良好
但在記錄完這些之後,我才忽然意識到,自己的狀況早就亮紅燈。
昨天也才在 GPT 的建議下,硬是關掉手機,好好讓自己躺在床上。結果今天一早醒來,又下意識摸姊姊的額頭、量體溫,確認她還好,我才發現:
我真的撐不住了。
「是不是該好好讓自己休息一下?」這句話我在腦子裡問了好幾次,但每一次都沒能真的照做。因為陪小孩,很難真正休息。妳總是在意識的某個角落,留著一小塊空間,是給她們的。
而我呢?
醒來時發現不只是喉嚨痛、頭暈,整個人昏沉沉的。咳嗽也已經好幾天了,雖然沒有發燒,卻有一種像是被掏空的疲憊感,讓我連坐著都覺得累。說話時聲音都啞了,卻還是得裝得沒事,邊說「來,媽媽幫妳量體溫」,邊忍著不適。
那種「自己明明也病了,卻還要先照顧別人」的感覺,真的很孤單。
那麼,至少多喝水吧。
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到,就太說不過去了。
我最近挑了一個保溫杯,好看、好握、溫度保得久,忙裡偷閒喝一口熱水時,會有一種「嗯,妳有在照顧自己」的感覺。這是我用的:https://s.shopee.tw/5fce53EEC5。
不是什麼神奇的救贖,但在每個「快要爆炸的育兒日常」裡,至少有一點點是為自己準備的。
就像這一篇寫下來的時候,我還在咳,但也在慢慢讓自己清醒——我不是只能照顧別人,我也值得被好好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