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顧小孩顧到我也病倒了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從孩子出生之後,我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張反覆被揉皺又展平的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捲起一個角落提醒我:「妳沒有真正好過。」

這一回,終於輪到我自己,正式進入病程。

最近姊姊高燒不退,我半夜抱著她、量著體溫、反覆餵藥,等到她體溫緩降、安穩入睡,已經凌晨四點——那是 5/31。那天整晚我都沒有真正閉上眼睛,一直守著她的體溫變化、呼吸節奏,身體早就發出警訊,卻還是撐著。

直到 6/1 清晨,確認她狀況穩定,我才終於放下心,真正好好地睡了一場。但也就在那一刻,我才明確意識到:我也病了。

我的喉嚨痛到不行、整個人出現不適感。不是心理上的疲憊,是身體明確告訴我:「妳撐太久了。」

孩子的病程紀錄我寫得鉅細靡遺,像是對自己的責任清單,也像是一種焦慮的出口:


🧾 發燒歷程與用藥紀錄(2024/05/31–2024/06/01)

📍【背景病史】

5/28(二)晚間,姊姊出現鼻涕倒流症狀,就醫並服藥三日後症狀改善。

5/30(五)上午接種莫德納疫苗,當時已結束感冒藥療程。

📍【發燒與用藥紀錄】

🔥 5/31(六)

  • 07:30:體溫 39°C,使用非炎塞劑退燒
  • 15:00:體溫 38.5°C,給予布洛芬 5ml(速克熱痛)
  • 16:00:降至 37.5°C,進入穩定期
  • 17:16:耳溫右耳 38°C(左耳 37.5°C),疑似輕微發炎
  • 21:16~23:05:體溫約 37.2–37.3°C,狀況穩定

🌅 6/01(日)

  • 06:13:體溫回升至 38.3°C,自述喉嚨痛
  • 06:29:再次給予布洛芬
  • 06:48:體溫降至 37.4°C,狀況良好

但在記錄完這些之後,我才忽然意識到,自己的狀況早就亮紅燈。

昨天也才在 GPT 的建議下,硬是關掉手機,好好讓自己躺在床上。結果今天一早醒來,又下意識摸姊姊的額頭、量體溫,確認她還好,我才發現:

我真的撐不住了。

「是不是該好好讓自己休息一下?」這句話我在腦子裡問了好幾次,但每一次都沒能真的照做。因為陪小孩,很難真正休息。妳總是在意識的某個角落,留著一小塊空間,是給她們的。

而我呢?

醒來時發現不只是喉嚨痛、頭暈,整個人昏沉沉的。咳嗽也已經好幾天了,雖然沒有發燒,卻有一種像是被掏空的疲憊感,讓我連坐著都覺得累。說話時聲音都啞了,卻還是得裝得沒事,邊說「來,媽媽幫妳量體溫」,邊忍著不適。

那種「自己明明也病了,卻還要先照顧別人」的感覺,真的很孤單。

那麼,至少多喝水吧。

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到,就太說不過去了。

我最近挑了一個保溫杯,好看、好握、溫度保得久,忙裡偷閒喝一口熱水時,會有一種「嗯,妳有在照顧自己」的感覺。這是我用的:https://s.shopee.tw/5fce53EEC5

不是什麼神奇的救贖,但在每個「快要爆炸的育兒日常」裡,至少有一點點是為自己準備的。

就像這一篇寫下來的時候,我還在咳,但也在慢慢讓自己清醒——我不是只能照顧別人,我也值得被好好照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火主貓的沙龍
0會員
45內容數
火主徒記 #0:不露臉的,還是可以發光吧? 有時候我覺得我像一盞燈,擺在辦公桌上,亮著,也不太說話。 白天處理的是別人的國際事務,晚上處理的是貓糧、孩子、和內心小劇場。 我不打算當什麼意見領袖,我只是想寫點文字,記錄一下自己慢慢徒長的過程。 火主.貓徒長
火主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30
今天是端午連假第一天。街上已經飄著粽葉和熟糯米的香氣,便利商店也早早擺出了節慶氣氛,但我整個人卻像少了一塊什麼。是回憶嗎?是節日感嗎?不是,是良心。 我居然,漏掉了媽媽的生日。 不是忘記母親這個角色,也不是不愛她,而是這幾週實在太混亂、太滿,滿到連「內疚」這個情緒都被擠到最邊邊。直到今天早上待在
2025/05/30
今天是端午連假第一天。街上已經飄著粽葉和熟糯米的香氣,便利商店也早早擺出了節慶氣氛,但我整個人卻像少了一塊什麼。是回憶嗎?是節日感嗎?不是,是良心。 我居然,漏掉了媽媽的生日。 不是忘記母親這個角色,也不是不愛她,而是這幾週實在太混亂、太滿,滿到連「內疚」這個情緒都被擠到最邊邊。直到今天早上待在
2025/05/29
過去這一年,為了孩子,我終於下定決心學會開車。 不是為了什麼壯闊旅程,也不是突然熱愛駕馭感,而是單純地想,在某些需要移動的時刻,不必再倚賴誰,也能一個人,帶著孩子走。說起來有點工具人感沒錯,但當車子順利駛進停車格、孩子在後座睡得安穩的時候,我其實有一點小小的、自豪的驕傲。 這一段學車歷程,其實回
2025/05/29
過去這一年,為了孩子,我終於下定決心學會開車。 不是為了什麼壯闊旅程,也不是突然熱愛駕馭感,而是單純地想,在某些需要移動的時刻,不必再倚賴誰,也能一個人,帶著孩子走。說起來有點工具人感沒錯,但當車子順利駛進停車格、孩子在後座睡得安穩的時候,我其實有一點小小的、自豪的驕傲。 這一段學車歷程,其實回
2025/05/27
有時候,快樂真的不需要太複雜的安排。 最近,我們家的夜晚多了一種儀式感——陪孩子一起看《妙妙犬布麗》(Bluey)。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我們笑過、也討論過角色的反應、妹妹最喜歡哪一集,而我自己,竟然也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在日本旅行的飯店裡,我們還在電視上找到第三季,一邊躲在暖暖的棉被裡,一邊笑到彎
2025/05/27
有時候,快樂真的不需要太複雜的安排。 最近,我們家的夜晚多了一種儀式感——陪孩子一起看《妙妙犬布麗》(Bluey)。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我們笑過、也討論過角色的反應、妹妹最喜歡哪一集,而我自己,竟然也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在日本旅行的飯店裡,我們還在電視上找到第三季,一邊躲在暖暖的棉被裡,一邊笑到彎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一個關顧健康至極致的母親的小故事
Thumbnail
輕鬆回家休養的維持期生活,遇到發燒大魔王就讓人緊張 無法確定該衝醫院還是觀察,只能憑藉被孩子培養出的經驗和媽媽的直覺來判斷 從進入維持期之後,弟弟第一次發燒剛好在住院的再引導期最後一週2022/4/23-4/25 有護理師和醫生隨時可以看顧,就沒什麼太大的感覺,因為有任何狀況都可以隨時處
Thumbnail
輕鬆回家休養的維持期生活,遇到發燒大魔王就讓人緊張 無法確定該衝醫院還是觀察,只能憑藉被孩子培養出的經驗和媽媽的直覺來判斷 從進入維持期之後,弟弟第一次發燒剛好在住院的再引導期最後一週2022/4/23-4/25 有護理師和醫生隨時可以看顧,就沒什麼太大的感覺,因為有任何狀況都可以隨時處
Thumbnail
去年的這個時候,不敢妄想一年後的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又會在哪裡 一年前的今天,妳向公司請了半天假,獨自一人前往台大醫院看診。還記得前一晚,妳不停地刷著手機,硬撐著極度疲倦的身軀,等到凌晨12點,只為了搶到胸腔內科的門診。
Thumbnail
去年的這個時候,不敢妄想一年後的自己會變成什麼模樣,又會在哪裡 一年前的今天,妳向公司請了半天假,獨自一人前往台大醫院看診。還記得前一晚,妳不停地刷著手機,硬撐著極度疲倦的身軀,等到凌晨12點,只為了搶到胸腔內科的門診。
Thumbnail
工作形態的改變,讓我有比較多的時間和自己相處 人的記憶很奇妙,想記得記不住,想忘的忘不掉 有些記憶莫名很清晰,也說不上原由 國中時期的我,有一天發燒了 全身軟綿無力,連求助的力氣都沒有 媽媽下班回家,發現生病的我,連忙帶我去看醫生 到了診所,那是小鄉鎮唯一的診所,一進去就充斥著濃濃的
Thumbnail
工作形態的改變,讓我有比較多的時間和自己相處 人的記憶很奇妙,想記得記不住,想忘的忘不掉 有些記憶莫名很清晰,也說不上原由 國中時期的我,有一天發燒了 全身軟綿無力,連求助的力氣都沒有 媽媽下班回家,發現生病的我,連忙帶我去看醫生 到了診所,那是小鄉鎮唯一的診所,一進去就充斥著濃濃的
Thumbnail
20240311 自醫院離開後,花了幾秒鐘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幫自己再度換上笑臉與媽媽聯繫。購買了午餐後回到家中發現母親虛弱的一直躺在床上。好不容易安撫了情緒,連哄帶騙得先讓他起床吃了午餐,也趁機出門衝了一趟藥局購買了耳溫槍與血氧機。 回到家中發現體溫高達38度且血氧在92~93之間跳躍!
Thumbnail
20240311 自醫院離開後,花了幾秒鐘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幫自己再度換上笑臉與媽媽聯繫。購買了午餐後回到家中發現母親虛弱的一直躺在床上。好不容易安撫了情緒,連哄帶騙得先讓他起床吃了午餐,也趁機出門衝了一趟藥局購買了耳溫槍與血氧機。 回到家中發現體溫高達38度且血氧在92~93之間跳躍!
Thumbnail
2024年2月15日 今年的過年假期非常辛苦。全家7口,除了嫂嫂全都感冒😷,尤其是剛滿月的小小孩,真讓人心疼。
Thumbnail
2024年2月15日 今年的過年假期非常辛苦。全家7口,除了嫂嫂全都感冒😷,尤其是剛滿月的小小孩,真讓人心疼。
Thumbnail
跨年夜的這一晚,宥宥得在醫院度過。 禮拜二開始,老毛病復發,媽媽先傳訊息來,請假待觀察。我等了一個早上,還沒等到你。 放學後,傳訊息問宥宥媽媽,晚間開始住院。打球先暫停,當晚還有作業要趕,但,我先去醫院一趟。
Thumbnail
跨年夜的這一晚,宥宥得在醫院度過。 禮拜二開始,老毛病復發,媽媽先傳訊息來,請假待觀察。我等了一個早上,還沒等到你。 放學後,傳訊息問宥宥媽媽,晚間開始住院。打球先暫停,當晚還有作業要趕,但,我先去醫院一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