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醫院告知,我要送驗6個胚胎之後,基因公司就有打電話過來跟我聯絡,他說收到胚胎的檢體之後,會先進行[基因放大],放大確定有細胞反應後,才可以[下晶片],下晶片就是篩檢的開始,而下晶片就會開始收費,一個是新臺幣1萬6,000元,我有問基因公司多送幾個可不可以打折,基因公司是回覆我沒有(哈~),還說以前有規定一次都要送驗3個以上,但現在因為大家的胚胎數越來越少,才開放一次可以送驗1個。
基因公司收走我6個檢體之後,告訴我6個皆有細胞反應,問我需要先下幾個晶片,我考慮過後先送了2個(新臺幣3萬2,000元),而且我還特別問過醫生,請他在我那6個胚胎裡面幫我選出最棒的2位,在醫生多方評估之後硬是分出高下,選出了16、19號胚胎。
後續把費用繳給基因公司後,就會開始作業,而過程大約需要工作日10天,這10天就先靜後佳音。
過了10個工作日,基因公司通知我的胚胎報告已經送去給醫院了,並且說因為這是專業報告,所以他們不負責解釋,要我回到醫院聽醫生的解釋。
我掛了號,看診當日先至櫃台拿了紙本報告,然後到診間外等叫號。
我是跟醫院配合的慧智基因做的胚胎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
此次我送了2個胚胎,結果是:一個Euploidy,一個Low mosaicism。
Euploidy代表染色體結果正常
Low mosaicism代表低度鑲嵌型胚胎,醫生說叫做馬賽克胚胎
看了我的報告之後,醫生說,那個馬賽克胚胎基本上還是被判斷成可以植入的胚胎,因為缺失並不是整段缺失或是斷裂,也不是三倍體,基本上胚胎有自我修復的能力,所以在沒有其他胚胎可以選擇的狀況下,還是會選擇那一個胚胎來進行植入。
依照我的狀況~我有19個胚胎(無論好壞),送PGT-A的2個,有1個是基因正常,基本上應該就會以那1個為主了,如果真的不幸著床失敗,應該再花錢驗新的胚胎會比較好,畢竟我還有4個可以下晶片。
依照現行的試管嬰兒補助,女生年齡若未滿36歲,每次植入最多1顆胚胎;若已滿36歲且未滿45歲,則可植入最多2顆胚胎,才可以申請補助:
試管嬰兒補助方案
- 年齡未滿36歲:每次療程最多植入1顆胚胎。
- 年齡已滿36歲且未滿45歲:每次療程最多植入2顆胚胎。
- 超出限制:若實際植入胚胎數超過上限,該次療程將不符合補助資格。
- 補助次數:妻子年齡未滿40歲,每胎最多申請6次補助;40歲以上至44歲,每胎最多申請3次。
意思就是~我今年34歲,按照補助方案,我僅能植入1顆胚胎,如果我這次植入了2顆,就無法申請補助款。取卵+植入的首次補助款是新臺幣10萬元,算是滿多的喔。
我問了醫生「因為少子化,政府為了鼓勵民眾生育,開放了試管嬰兒的補助,但為什麼還要限制植入的顆數呢?雖然植入顆數與懷孕率並不是一種加法,但是放1顆跟放2顆總是有差異的對吧?」
醫生說,是為了避免多胞胎,子宮本身就是設計一次給一個胎兒用的,多胞胎的早產率很高,而多胞胎對於醫療資源來說也是種消耗,政府希望透過限制多胞胎的數量,降低醫療成本,並把這個成本拿去補助給試管嬰兒的患者們,這才是政府的初衷。
醫生也順便問了我打算放幾顆?
我想了想,回答1顆,我都切片了,而且聽人家說,雙胞胎的累不是雙倍,而是十倍~會完全失去所有帶小孩的甜蜜時光。
這次看診,也順便敲定了植入的日期6/26,並從6/10開始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