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一段話,心裡突然一震。內容大意是:「很多子女費盡心思想讓父母開心,但若太刻意,到最後反而變成了負面的情緒。愈想討好父母的孩子,父母往往愈不領情,因為他們看得出來,這樣的行為其實是為了渴望讚許。而擁有讚許權力的那一方,反而會變得愈來愈苛刻。」聽到這段話時,我猛然想到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好像正是如此。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孝順父母、聽從長輩,甚至活成父母期待的模樣。可回頭看這數十年來,不論是生活、工作,甚至家庭維繫,似乎從沒達到父親的期望。他不吝嗇表達他的失望,我心裡很清楚在他的心中,我始終不是理想中的樣子。
但過去已無法改變。現在家中只剩我們兩人,我心裡想的,是好好把每一天過好。所以當父親說想吃什麼、想買什麼,我總是立刻行動、使命必達。甚至會提前準備好每日的餐食變化,年節時也精挑一些特別的水果或點心,讓他嘗鮮。
他說想吃獅子頭,我馬上去買,結果不是嫌太大顆,就是說配料他不愛吃。我不氣餒,繼續找,終於買到大小剛好、用料也讓他滿意的版本,他才說了一句:「還可以……不過不要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