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你認為須陀洹會起這樣的心念嗎?【我已證得須陀洹果!】」
須菩提回答:「不會的,佛陀。為什麼呢?須陀洹的意思是<入聖流>,而事實上是無所入的,不執著掉入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境相,因為心中沒有取捨的妄念,不隨六塵流轉,所以才稱為須陀洹。」
「須菩提!你認為斯陀含會起這樣的心念嗎?【我已證得斯陀含果!】」「不會的,佛陀。什麼緣故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來,已證初果,要再一次往生天上、再一次來人間,斷除欲界思惑。而事實上,他高五欲六塵已不起貪愛了,應是體順無為真如之理,在這無為真如之理上,哪有往來之相呢?因為他已無往來之相,所以才稱為斯陀含。」
「須菩提!你認為阿那含會起這樣的心念嗎?【我已證得阿那含果!】」
「不會的,佛陀。什麼緣故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來,二果斯陀含,斷除了欲界思惑以後,就永久居住在色界的四禪天,享受天上的福樂,不再來人間,所以才名為不來。所以心中已沒有來不來的分別。因此,才稱為阿那含。若他尚有證果之念,便是著了不來之相,就不可以稱為阿那含。」
「須菩提!你認為阿羅漢會起這樣的心念嗎?【我已證得阿羅漢果!】」
「不會的,佛陀!怎麼說呢?因為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法叫做阿羅漢。所謂阿羅漢是徹悟我空、法空,不再隨妄境動念,只是寂然如如,才為此立一假名。佛陀,如果阿羅漢起了我得阿羅漢的念頭,那麼,就是有了我、人、眾生、壽者的法相對待分別,就不可以稱為阿羅漢。
佛陀!您說我已證得無諍三昧,是人中最為第一,亦為阿羅漢中第一離欲的阿羅漢。但我並沒有執著我是離欲阿羅漢的念頭。佛陀!如果我有得阿羅漢道的念頭,佛頭就不會稱我為樂於在山林中寂居靜修的人。因為須菩提並不存有修行的心相,不生妄念,所以才稱我須菩提是歡喜在山林中寂居靜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