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個連假看完《納米比亞沙漠直播中》了,繼《媽的多重宇宙》之後,好久沒有讓我看到這麼一部把虛無講的那麼好的電影。
如果說《媽的多重宇宙》是為了讓現代人的焦慮緩解而創造的活在當下暖心雞湯。那麼《納米比亞沙漠直播中》就是告訴觀眾你想要當個矛盾機掰人也沒有關係,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那麼的複雜,而你的內心勢必產生各式各樣的衝突,導演山中瑤子沒有試著告訴你答案,她想要邀請你透過女主河合優實去窺探Z世代下的女性到底如何在薛西佛斯的推石下找到一絲絲喘氣的機會。

故事在說什麼
21歲的女主卡娜做著一份美容除毛師,有著一個像兄長般的男友,朝夕相處下卡娜卻不滿意這樣的關係,於是她背著男友開始偷情,後來在一次男友犯錯時,卡娜將計就計的離開男友跑去跟新對象在一起。
然而進入新關係後,卡娜才發現這個男的卻無法擁有像前任一樣用兄長般的方式照顧她,於是她開始有事沒事就會找男友打架,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過著日子,如同YT頻道納米比亞沙漠的直播一樣看似無意義卻又有其存在的道理。

無須正向的內耗世代
如果Y世代長大的我們學會的是努力追尋人生的目標並賦予這趟過程意義的英雄之旅,那麼我覺得Z世代的孩子學會的是在這條連名字不知道是啥的路上,感受自己內心並隨心所欲的活。
為什麼不需要正向積極的活,老實說有一段時間我很討厭某些班導轉介過來的學生,告訴我這個學生上課會睡覺,整天都在划手機,這樣下去會沒有大學可以念,站在老師的立場我可以了解老師們的在意,然而在站在學生的立場我總覺得划手機又怎麼了,會不會是老師在台上說的那些對學生已經毫無幫助了。
以前我們總是說『這個會考』,所以你要認真聽,然而當這個會考但是考上了台大我依然買不起房子時,那麼『考上台大有那麼重要嗎?』,還是我手機螢幕裡那個讓我可以短暫快樂的短影音呢?
於是我開始思考對於現代的學生,如果所謂大人目標對他們而言是「鏡花水月」,那麼所謂的努力讀書是不是也只是一種催眠,一種無止盡的精神內耗。

渴望連結的虛偽世代
然而人終究是情感連結的動物,網路世界只是替人們搭起一個平台,創造一個看似靠近卻彼此不瞭解的關係,我們渴望被懂,但又不希望別人太懂。彷彿一切都停留在一種『假象』,一種你會恰恰喜歡我的假象,一種你會一直對我保持好奇的假象,於是網路自媒體當道的年代,每個人在網路上都可以是任何人,反正只要觀眾喜歡就好。
有趣的是,當關掉鏡頭後,夜深人靜時,人們又總是會問起:『我是誰?』
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導演一開始就沒有要掩蓋這些,而是透過女主卡娜的親密關係告訴觀眾虛假又如何,反正我爽就好,就像是女主角的工作一樣:
「明明知道美容除毛永遠無法根治問題,卻依然還是要告訴顧客定期回診,為了不是別的,說穿了也就是顧客想要與店家的連結,而店家想要顧客的口袋錢罷了。」
『這是一個無意義的世代,是一個各取所需的世代』

納米比亞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
納米比亞在當地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意思,一個隨心所欲的女子看著什麼都沒有的沙漠直播,過著連自己都想要快轉的日子,鏡頭的最後女主卡娜選擇去看心理醫生,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診斷,然而醫生只是笑笑的說:
『知道了之後又代表什麼?代表你有能力克服這一切嗎?」
我想起過去有位前輩跟我說,所有的心理治療都存在一個弔詭的地方,就是儘管心理師可以協助個案看清楚問題的本質,協助個案的抗壓與韌性增強,但是這並不會幫助個案解決問題,因為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關係』,要能夠解決關係的能力也只有看見關係的能力。
在這個看似什麼都沒有的沙漠裡,存在著什麼都有的人類,為了生存人們開始嘗試與不同的人交流,然而隨著人的複雜度增加,看見關係的難度也增加,因此在這個看似什麼都有的世代,卻存在著什麼都沒有的人們,我們把他叫做『空心人』。
『這是一個最好的世代,也是一個最壞的世代』